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思考

2017-11-26 00:03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汉江流域水资源

汉江是流域内城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汉江中下游流量因调水减少26.9%。既要保证江清水永续北送,又要维护汉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确保中下游沿岸百姓生活质量不降低,迫切需要对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努力争取国家战略层面重视。

由湖北省发改委同意建设的(鄂发改办函〔2014〕213号)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遵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愿就此问题抛砖引玉,并作为汉江中心2020年以前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课题指南,努力探索一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汉江路径,为最终申报国家级“十(堰)襄(阳)荆(门)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接地气的理论依据与试点示范模式。

一、好水好风光,建设海绵流域以涵养水源

“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2014年3月14日)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韩国媒体称缺水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的“毒素”,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终结中国繁荣的不是房产泡沫,而是水危机。

1.鱼米之乡水生态问题严重

2013年1月,水利部正式批复长江委会同汉江流域内各省编制的《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意味着国家对15万多平方千米汉江流域实行水资源“红线”管理,这是国家层面首个以流域为单位的最严水资源管理试点。期望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南水北调规划目标实现以及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试点工作于2016年底验收。长江委新闻发言人戴润泉说,四年试点细化为45项具体工作,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资源统一配置和调度、完善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但从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督察意见看,试点初衷似乎并未实现。意见认为,水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凸显。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不够,不顾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盲目开发,一些河湖生态环境系统性、完整性破坏严重。全省长江支流总体呈现“好水变少、差水增多”趋势。汉江在流量减少情况下,仍实施六级梯级开发,干流流速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近年来年年发生水华。部分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不够,襄阳别的没赶上武汉,污染程度赶上武汉了。荆门、潜江等地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列为环保部门年度评先评优的“一票否决”项。

2.借鉴德国经验建设海绵流域

即使流经捷克、德国的易北河,通过两国协作,都能彻底根治水污染,何况仅仅流经两省、地涉三省的汉江。1980年之前,德、捷两国疏于流域整治,致易北河水质逐渐变差。至1990年后,易北河水质恶化引起两国关注,经协商达成协议,专门设置8个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专业领导小组以落实。经努力,易北河上游水质已达到饮用标准,全流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在第一次明确提出汉江海绵流域概念之后,文章进一步提出基本建设思路与原则性建议。在汉江中下游流域建立3-5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公园,并在两岸划设若干自然保护区,禁止在这些区域从事重资产建设、集约型的农业生产等对水资源、水生态有影响的生产活动。加强小流域治理,使汉江各主要支流成为流域内生态纽带。重视水生态变化研究,探索水生植物缓解水污染模式;保护汉江稀有鱼种,力求减少物种伤害。并以财政贷款、科学研究、排污费等形式,实现下游各类主体对上游的经济补偿。

鉴于此,中心将2020年前重点关注的工作明确为:碾盘山工程调研,竹皮河小流域治理成效调研。备选但不限于的工作:汈汊湖还湖工程,柴湖见湖工程,屈家岭湿地经济研究,沙洋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石头鱼兴衰变迁等。

二、好土好秧苗,发展回归传统的环境友好型农业

农业是族群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历史产物。美国土壤学家、农业部官员金古博士1910年调查中国、朝鲜、日本后,惊叹东亚农业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欧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讲道义的浪费者,远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欧美人必须深刻反思的内容。

1.引水调水致土壤功能加剧退化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壤有物理属性,即团粒结构;有化学属性,即氮磷钾、各种营养元素和中微量元素;还有生物属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蚯蚓。毋庸讳言,由于先受水污染、再受水枯竭双重夹击,土壤理化性状急剧退化、有效养分大幅萎缩,以致耕地中的蚯蚓绝迹。汉江生态经济带正是为了因应南水北调影响而提出,故此处只针对性分析。

水体污染加剧土壤污染。由于汉江来水量减少,中下游沿江土壤环境和结构明显恶化。引污染水灌溉农田,不仅眼前颗粒无收的案例太多,而且为未来留下太多隐患:土壤生态遭到破坏,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病虫害易发频发,农民为了高产稳产,不得不加大化肥农药施用量,已呈事实上的恶性循环。

汉江河滩荒漠化。汉江襄阳段河滩裸露面积由调水前的39万亩增至目前45万亩左右。汉江荆门段沿岸多是泥沙冲积而成的潮土,水位下降后,作物生长期间大量水分蒸发、蒸腾得不到地下水有效补偿,保水能力降低进而降低潮土抗旱能力,目前沙化面积已达15万亩;钟祥汉江沿岸部分乡镇不得不“水改旱”,农民最大心愿“希望种水稻,累是累了点,但效益好些”。

冷浸田大量增加。汉江沙洋段沿线大多是砂质土壤。兴隆枢纽蓄水后,地下水位提高1-2米,农作物烂根现象严重,已形成36万亩冷浸田(不含潜江、天门)。引江济汉工程使沙洋县沿线2.6万亩农田沦为冷浸田。

2.重视农田土壤改良与污染防治

建立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农田是一个生命体,农田土壤改良与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化、规模化工作。选择沿江部分乡镇建立监测点,实时测报,为水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翔实资料和决策依据。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土壤改良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示范并进行效果评价。对区域内农田土壤的改良、培肥途径及效果、化肥农药减施途径及效果、畜禽粪污的利用途径及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估。

多手段改土增肥保墒。深耕增墒,增加土壤蓄水量;搞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强抗旱保墒能力;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以肥调墒;深施化肥,引导根系下扎,利用深层水分;推广汉江流域绿篱种植技术,即在田边地角种植如紫穗槐、水灌木等蓄水固水,为作物生长提供“生态水库”。

3.其他建议

加强引导。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意识问题。从政策角度,在忧虑“三量齐增”的同时,担心粮食不能自给。从农资商家宣传角度,打的最多的广告就是增产。从农户角度,种植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使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整个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不理性。

适度休耕。2016年6月,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轮作为主、休耕为辅”。尽管汉江中下游不在轮作休耕试点范围,但遵循政策思路进行积极休耕的有益尝试,既有必要,又相对可行。

为此,中心在2020年前重点关注的工作为土壤改良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舆论引导与政策研究。备选但不限于的工作有河滩荒漠化整治、冷浸田治理、休耕论证。

三、发展滨水生态产业,建设媲美清江画廊的汉江绿色走廊

汉江流域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水土污染罪魁祸首。加之中下游流域水枯严重,各类污水汇集,曾经清澈的汉江水,已是水华频现。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在2016年两会上说,这几年汉江中下游“水华”事件时有发生,以往隔几年才有一次,现在每年都有一到两次。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清江画廊,已经跻身湖北四大甲级旅游资源区。汉江流域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条以生态产业为基础、以轻资产为典型特征的汉江绿色走廊,既解决现实问题,又探索青山绿水如何变身金山银山的可行路径。

1.汉江滨水生态产业基本要素

有利于涵养水源与土壤改良。汉江中下游水枯已是事实。随着“引汉济渭”工程2020年实施调水,水枯将更加严重,必须未雨绸缪。种植的一切基础是土壤,必须先有好土,再谈防病、施肥、管理等。必须有效缓解直至彻底根治土壤中的以重金属为典型的各种污染,才能谈食品安全。

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产文、产旅融合发展。汉江中下游是素有天然粮仓美名的江汉平原,五千年前在这里孕育出“屈家岭农耕文明”,是人类种植水稻的起源。该区域要以现代农业双向链接农耕传统与工业化时代特征;不仅要种水稻,更要种出传统韵味、种出新模式,因为这是中国农谷战略的“根”。

2.相关建议

(1)湿地经济与生态旅游。加强小流域治理,给河道松绑,把河流还给自然。用无度的水利工程包裹河道以防范水患的做法,并没有使问题得以缓解。要恢复陂塘系统等传统农耕技术,让水流慢下来;顺应河道地势,把不同植物设计成谱系,吸收氮、磷甚至重金属。把河漫滩建成公园、绿地和湿地,甚至做成稻田、种上荷花等。如果汉江流域所有支流都能恢复湿地系统,把河道建成一条条生态廊道,将能促进有机农业、耕读生活、养身旅游的高效融合。

(2)筛选汉江滨水生态农业高效模式。荆门在实施“一高三新”过程中,已经示范推广了21种高效种养模式,这些模式在“三区三中心”实践中进一步推陈出新。要遵循“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结合汉江沿岸水土现状,筛选出有汉江特色、有利于三产融合的种养模式,比如潮沙土适宜大田蔬菜种植,柴湖、屈家岭适宜发展花卉产业等。

(3)筹建国家公园发展森林健康产业。汉江之滨有一片占地200平方千米的大面积森林区,由虎爪山、太子山、大口等三个国家森林公园袂构成,是江汉平原最大森林公园组群。该区完全能够以森林生态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灵魂、以健康养生为主要内容、以植物芳香等植物精华养生为核心吸引物,应精心策划、系统推进养生产业。

(4)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既要直面工业化现实,不致于陷入单纯“乡建”的一厢情愿;更要充分考虑生态诉求,不致于饮鸩止渴。

中心在2020年前重点关注的工作为荆门湿地经济与生态旅游、滨水土壤改良、农田培肥途径及效果、化肥农药减施途径及效果、畜禽粪污利用途径及效果的调研评估。备选但不限于的工作为汉川马口窑特色小镇、汉江中下游国家公园论证与森林健康产业、农业信息化政策研究、柴湖云天花海移民小镇。

[1]中国日报网:《汉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取得成效》,http://info.water.hc360.com/2016/12/141140569580.shtml2017-06-22。

[2]邓远建,肖锐,刘翔:《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研究》,《荆楚学刊》2014年第3期。

[3]梁小青:《围绕水资源 建设生态荆门(下)》,《荆门日报》2016年1月30日,第3版。

[4]谢元媛,思沁夫,岸本纱也加:《日本农业发展与食品安全的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5]肖习明,胡体国,周建华,刘丰国,陈萍:《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流域荆门段土壤资源利用影响浅析》,《中国农技推广》2014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汉江流域水资源
压油沟小流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汉江春晓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汉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