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芳
说到教学,不能不谈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技巧;说到艺术,不能不谈美,美使艺术达到了一定境界,艺术是人类创造美表现美的活动,艺术与美有血缘般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讲究艺术,教学艺术追求不断创造美,展现美,通过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来启真、导善、怡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达到了教学艺术境界的教学,其过程为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美的过程。教学者只有善于讲究和充分挖掘教学艺术美,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下面,从以下四方面浅述教学艺术美的审美价值:
一、情与理的相互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只有讲清道理,学生才能融会贯通,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但是只讲“理”还不够,同时还必须言“情”,只有言“情”才能更好地讲理,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教师的喜怒哀乐,要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表现出来,感染学生。教师要移情于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移情于学生。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与“理”在教学过程中是有密切联系的,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
二、导演与演员的角色互换
教师的导演作用,在于依据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调动学生的思维走向和情感,做好策划者、组织者。教师的演员作用,在于在教学中他也要进入角色,扮演好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有策略、有激情、有表演,采用智慧教学、互动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是政论家,聪明睿智,语言犀利,引发学生深沉的思考;有时是一个诗人,慷慨激昂,热情奔放,富有艺术感染力;有时是小说中的人物,惟妙惟肖,启发学生更好的感受情景;有时是导游者,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浏览鉴赏。
三、再现与表现的相辅相成
教学艺术的再现与表现是教学艺术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学艺术中的再现,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求真实性,这种真实是建立在客观世界的真实基础之上的,也即再现的真实。教学艺术中的表现,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其主要方面是表现。因为教学艺术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不存在统一的規格。教学艺术中的表现,是受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思维方式、教学技巧、审美理想的影响。教学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是统一的,不可能有脱离表现的再现,也不能有不包含再现的表现。
四、和谐与奇异的相互协调
和谐,就是构成教学的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诸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对称均衡,比例协调,对比适当,节奏明快,有张有弛。教学方法上要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要鲜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幽默感,富于音乐美。奇异是在和谐的基础上,出人意外的,不同寻常的地方,先把学生带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然后又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之中。教学中的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或虚张声势,华而不实,都不美。只有和谐与奇异的有机统一,相互协调才是美的。
总之,美的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