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于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运用

2017-11-25 09:08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斯金纳操作性惩罚

裴 茜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于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运用

裴 茜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强化是塑造和培养学前儿童行为的重要手段和常用方法。因此,在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可运用强化理论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纠正和消退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斯金纳;强化理论;行为习惯培养

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1 强化理论的概念。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基于操作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将条件反射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也就是巴普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其中最经典的实验就是斯金纳的斯金纳箱,小白鼠在箱中偶然触发杠杆获取食物,若干次重复后就形成了一种强化反射。所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模式是有机体的某种反应得到强化这一循环的过程。而强化就是指增加或减少某种刺激以使某种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结果后,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或改造。

1.2 强化的分类。强化根据作用来分首先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也可以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一想要的或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减少或取消某一厌恶性或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总之,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作用都是为了增进强化反应的效果。

而根据强化时间我们可以分为间歇强化和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就是通过控制强化的时距来强化有机体的行为,而这个时距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连续强化就是连续强化有机体的某个行为,从而巩固其初始行为。

2 强化理论对于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1 强化理论是塑造儿童行为习惯的前提。儿童的行为习惯不论好与不好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各种复杂因素的参与而慢慢形成的。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是因为无意识的,不自觉的重复动作行为而形成的;或是通过后天的有意识的重复的练习中养成的。基于强化理论的前提,如果成人需要培养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就可以针对性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训练,就可以运用强化理论对儿童行为练习进行指导,从而对儿童行为培养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强化理论在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反复的训练,而如何更好的在行为培养过程中进行训练也需要良好的运用强化理论。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间隙强化的行为相比于及时强化的行为来说很难消退,所以正因为如此儿童不良行为难以改正,如果只要儿童不良行为一出现,成人立即做出反应长此以往这种行为就会被抑制,如果只是偶然想起来就进行强化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如果想要巩固儿童的某一良好行为,就必须在儿童做出该行为后给予强化,否则这一行为就可能会消退。

3 强化理论对于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运用

3.1 把握强化时机,强化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把握好一个准确的强化时机对于儿童行为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把握强化时机第一是要注意及时强化,也就是当儿童做出某种行为后,成人立即对其行为作出反应进行强化。若成人的强化行为出现延迟,儿童可能很难将成人的这种强化与先前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出现了不好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所以成人在儿童出现良好行为时需要立即对其行为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更好的强化效果。第二是要主意随机强化,也就是当儿童偶然做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成人需要善于发现他的行为并立即给予积极强化并当他再做出同样行为时也立即给予肯定,从而强化其行为出现频率来巩固他的良好行为,形成习惯;反之,当儿童偶然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成人要及时的给予批评,从而减少该行为出现的频率直到该行为再也不出现。

3.2 用消退代替惩罚,消退儿童不良行为习惯。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他认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控制行为,斯金纳反对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儿童,负强化是增强行为的发生频率,是痛苦的去除,而惩罚是为了减少行为的发生频率,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并且惩罚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有效的,惩罚通常是发生在不良行为之后,只能让儿童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却没有让儿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它只是暂时压制了儿童的不良行为但不能很好的消退该行为。同时惩罚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它可能会导致儿童的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当儿童的行为不符合期待和要求时,成人应该对该行为采取消极强化或不强化,例如,在和父母逛街时,儿童希望拥有某玩具而父母认为不应该买,而表现出大哭大闹,不愿离开。这时,家长的不予理睬会使他们明白哭闹这种方式是无用功的,那么儿童的这种行为也就会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行停止和消退。如果家长在此时买下玩具,就会使儿童产生自己哭闹可以换来玩具的强化刺激,这种就是对儿童行为强化的误用。并且在消退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中断消退程序,这样会加剧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例如,父母坚持不给儿童买玩具,这时儿童的行为即将被消退,但突然爷爷奶奶出现指责父母的行为并给儿童买玩具,这样会使消退程序中断,从而可能使儿童以后会把哭闹当作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手段而经常使用。同时,成人在使用消退时要注意,消退儿童的不良行为并不是忽视该行为。例如,儿童喜欢咬手指,但是成人希望消退这种行为时,采用消退的手法不是视而不见该行为,而是应该采用其他方法减少这种行为的产生直至停止。

3.3 注重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强化。之所以对于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是因为我们最终需要的是塑造儿童的行为习惯。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个性及气质,所以不一样的孩子塑造同一行为时,可能我们需要不一样的方法手段去强化其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从儿童自身作为切入点,注重个体的差异性,灵活的运用强化手段,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方式的强化,真正以儿童为主,使强化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1] 史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韦彦,庞丽娟.论强化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与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0,(2):53-55.

[3] 王颖.儿童习惯养成原则略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4):86.

[4] 刘洪霞.浅谈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0,(5):45.

G612

A

1672-5832(2017)11-0246-01

猜你喜欢
斯金纳操作性惩罚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重思自由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