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梁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李 梁
本文在详尽分析了《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窘迫境况后,以居民活动场所空间这一住区规划中最重要的空间规划内容为嵌入点,结合实例,带领学生积极实践,探寻实践教学的路径,为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有益尝试,并希望其积极的经验能进一步得以推广。
居住区规划 居民活动 场所空间 教学改革
(一)《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国内各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偏重理论讲授和学习,而课程实践环节比较薄弱,成为制约该课程教学开展的瓶颈。
(二)《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面临的亟待改革的教学窘境,有必要尝试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学生在太原市恒大华府居民中心活动场所的课程实践为研究对象,就学生的课程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如何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多人分组(分四组,每组五人,两人负责做访谈和分发问卷,两人负责测量距离和范围,一人负责做记录和汇总)进行课程实践的调研工作,各组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一)以往课程实践的针对性较差
一直以来《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通常是分几个八九人的大些的组来进行,学生虽然领了任务,但由于初次接触,对任务的把握不够清晰,导致过程中针对性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让某组做“小区的中央绿地调查”,结果是全组乱转悠半天,取回来的东西却不着边际,就是注重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什么小区个别树种啦倒是花了些心思。
(二)以往课程实践中任务设置不够细致
以往《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往往是就一块地给一个任务,没有做进一步细致的任务分解,导致实践过程缺乏精细管理,同学往往全凭自觉,部分同学实习效果打了折扣。
(三)以往课程实践中任务之间关联性差
以往《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同学仅仅完成分配给自己组的任务,而对相邻组的任务和工作情况却视而不见或毫不关心,如调研小区南半区绿地的同学绝不会留意北半区绿地同学的工作情况,这样就导致了最终认识上的片面和不足,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以往课程实践中对使用者的关注度不够
以往《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同学更多地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即从设计者的角度考虑,这样做对真正使用该住区环境的居民显然考虑得很少,最终得到的成果也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通过对实践教学任务的调整和对实践过程的管理来强化其针对性
要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如在太原市恒大华府小区居民中心活动场所调查中,具体可从几个方面展开,示,就实践地点各组做了有针对性的布置,即依小区空间序列自小区入口处展开的过程而依次布置各组,一组分配在东门入口内前空间所处场所A;二组分配在居民中心活动空间南半部分所处场所B;三组分配在居民中心活动空间北半部分所处场所C;四组分配在南北两部分结合处的中央广场D。另一方面,对实践教学的过程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比如对各组的具体实践过程提出要求。
(二)对课程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细致设置和精准落实
本次实践教学注重对任务对象进行细致划分,一改以往课程实践中任务设置不够细致的问题。首先明确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组具体实习范围和任务,进而明确每一位参与实习的同学的量化任务,争取做到对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细致设置和精准落实。
(三)通过提高对使用者的关注度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的实践意义
本次实践教学还注重通过提高对使用者的关注度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意义,即小区规划最终还需落实到使用者长期而真正的体验上来,不是为了作为一个销售策略的嚎头,如此来改变以往课程实践中对使用者的关注度不够的问题。实践教学中专门分配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分析该场所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居民的人群类型、数量和行为方式以及该空间场所如何影响居民的活动方式和规律。
如何做好《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本文以《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详尽分析现有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结合实践教学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今后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1]熊志翔.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13.
[2]李克军.简论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0(6):31~34.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
本文系“太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GLX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