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涛解 静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
李俊涛1解 静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的载体,高职院校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本文将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职教育 课程设置 现状 对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沿用传统本专科的课程设置模式,即以学科本位为核心来构建课程体系,普遍采用的是“三段式”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略了技能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培养的学生更多的只会纸上谈兵,而解决不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多采用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以与专业相关联的学科为中心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以知识的传授做为教学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但是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造成了毕业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与社会有效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脱节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为导向,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往往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情况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却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有效需求,同时存在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情况,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不重视市场经济发展,没有充分了解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课程设置将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与社会和市场需求脱节,将会被就业市场淘汰。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各省市、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重智育课程,轻思想品德教育;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存在重视单科课程,轻视综合课程,导致单科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
(一)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一种满足企业需求,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这里的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主要包含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能够更好地为就业做好准备,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适应于企业的各种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与企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时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关注市场的变化,充分听取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三)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构建课程衔接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参照行业企业标准的内容甚少,而且几乎都存在着与行业企业要求的标准脱节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标准不能有效衔接,教学内容禁不起行业企业标准的考验,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有效符合行业企业的标准。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三年在校的学习得到的学历证书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学习的经历,而不能代表学生具备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构建课程衔接体系。同时要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业证书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将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建立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沟通为重点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社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先进性,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技能训练、职业养成与技术应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建立科学及有效的课程体系,为社会服务。
[1]潘玲.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2011(4):19~20.
(作者单位:1.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本文系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编号:2015ZCY209)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于秀娜。
李俊涛(1981-),男,满族,吉林梅河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解静(1981-),女,汉族,辽宁瓦房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