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婷
流动之殇
——农村留守少年的家庭支持缺失
杜婷婷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的日益关注,他们在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自杀、犯罪以及被暴力侵犯等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尤其是他们中的“大龄者”——留守少年状况更甚。究其根源,正是流动到城市的父母家庭支持缺失造成的。笔者以留守少年所面临的困境为着手点,从家庭方面了解其支持缺失的状况。
农村留守少年 困境 家庭支持
(一)心理问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留守少年相较于同阶段的其他少年更加的脆弱敏感,容易焦虑不安并陷入孤独无助中,这也使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少年自卑自闭,有一些甚至产生逆反敌对的情绪,总体来看早恋的倾向也更明显。①
(二)人身安全问题
虽然说,留守少年相对留守儿童已经有了较强的体格和一定的生活能力,但是他们的人身安全问题还是存在的。2013年,湖北恩施某县一初中教师被爆出性侵多名女生,经调查发现多数为留守少年。留守少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撑腰”,面对犯罪行为,大都是敢怒不敢言。青少年阶段也是校园暴力的高发时期,农村留守少年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常常成为受害者。
此外,人身安全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马斯洛提出的基本需要。在遭受到人身危害后,农村留守少年之所以敢怒不敢言就是因为安全感的缺乏。他们大多是家里的“老大”,他们还要负担着保护弟妹的责任,为更幼小的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感。但是,留守少年们其实都还是未成年的孩子,谁来保护他们?谁来成为他们的安全感?
(三)犯罪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可塑性极强,但是由于缺少父母和家庭的正确引导,价值观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近几年,留守少年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连抢劫、伤害类的暴力犯罪也时有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少年因为年龄小,往往认识不到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他们的大部分集结形成团伙,并且把作案对象锁定在同龄人身上。②从这些特点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指导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少年的犯罪影响颇深。
(一)情感支持淡化
留守少年的成长处于一种孤单的状态中,甚至可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从留守儿童变成少年的。农村留守少年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较多,使得他们在情感上也比一般的少年更加脆弱。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把注意力放在保障孩子的物质上,认为“养活”孩子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常常会忽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前述中毕节自杀的小刚,其实并不贫穷,但是父亲的家庭暴力和母亲的冷漠逃避是他最终崩溃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的缺席
因为自己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少年基本处于隔代教育、无人教育或其他近亲属教育的状态。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处于实际上的教育缺失中。农村留守少年没有一个家庭的完整教育氛围,要么处在祖辈的过度放任和溺爱中,要么处在完全的管教失序中。
当留守少年遇到人生的困惑时,他们无人引导;当留守少年遇到困难烦恼时,他们无人倾诉;当留守少年遇到暴力威胁时,他们无人信任。这些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少年成为暴力受害人,以及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此外,农村很多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只去保障学生不外出乱跑,所谓教育管理就是上自习,没有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③在没有温暖家庭和冷冰冰的学校管理之间游走的留守少年,会陷入迷茫无助中。而农村的学校又很少配备心理师或社会工作者,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留守少年很容易出现问题。
(一)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少年身处留守的困境中,心理问题、人身安全甚至犯罪问题都在他们之中发生。造成困境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保障农村留守少年健康发展。面对这个问题,家庭、学校还有社会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需要进行改进。
(二)对策
对农村留守少年的父母进行教育,有条件的鼓励他们至少每周给孩子打电话交流,没有通信条件的也要进行书信交流。告知他们对留守少年的心理状况多注意,思想情况多交流,不要一味地注重物质。让父母争取做到虽然不能给到实际的照顾,但却能给予精神的温暖。对于隔代教育的家庭,有条件的可以对祖辈开设学习小组,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
注释:
①邢金萍.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J].青年探索,2007(03).
②姚树密.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③雷铃.敏农村留守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06).
[2]邢金萍.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J].青年探索,2007(03).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
本文系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济南市流动人口文化融入研究》(项目号:JNSK16C3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