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媛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探讨
张 媛
高职院校时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是培养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社会企业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社会大背景下,分析和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了积极探讨,借以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 图书馆服务 校企合作
我国高职院校是由职业学校、社会企业及其他职业培训组织共同构成的,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了想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发挥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重视对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分析和研究的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的发挥图书馆资源对企业的公共服务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还能够给企业带来技术合作,有效的解决企业在生产管理运营中的不足之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以图书馆为媒介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整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优化图书典藏结构,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创造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各方面有着活跃的表现,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知识水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高专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取校企合作的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作用,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投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日趋完善和成熟,其拥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料、先进的信息储存和信息处理技术、高专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都能够为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和人才基础。
高职院校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书籍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及优秀的管理人才,为实现和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联系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公共服务的职能。
(一)创新工作模式,挖掘校企合作潜在用户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教育活动时,要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模式,以学校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目标,积极寻求和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相近的企业为合作对象,通过对企业的研究和调查,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和对技术型人才需求,向企业宣传图书馆的功能及作用,解决企业在管理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关系。
(二)建立人才队伍,提高院校技术服务能力
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才能满足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的共同需求,因此建立技术型的服务人才队伍势在必行。首先定期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进修等类型的讲座和班级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积极招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降低岗位空缺对图书馆运营带来的不便之处,同时图书馆的人才招聘要采用公平公正、能者居之的用人原则,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树立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和精神,在加强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之上,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改革服务模式,创建交流沟通平台
高职院校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图书资源,其中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纸质资源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创新和改革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结合现实情况,建设和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型图书馆结构平台。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特殊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到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学习,为此可以设置流动图书馆,为企业提供方便、全面的信息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向企业开放图书借阅证,降低企业员工借阅校图书馆资源的手续和途径,激发企业员工阅读的积极性和乐趣;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信息,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做好协助企业的工作,比如说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章程和制度,为企业提高最新的市场动态。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地位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校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趋势。
[1]王晓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0).
[2]刘海新,赵海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6).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