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视阀中的高校军训困境与改革研究

2017-11-25 05:00:53许筱靖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军训大学大学生

许筱靖

治理现代化视阀中的高校军训困境与改革研究

许筱靖

军训是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军训的合理化建设是规范高校学生的重要内容。本课题基于大学军训的个案研究,考察其军训的运作模式及实施情况,分析高校军训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通过对政府、学校、学生三个维度的分析,对照现有的改革措施,本文提出政府、学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互相了解需求,并通过沟通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从三个维度的同时改革,才能有效实现高校军训的目标。

军训 治理 改革

高校军训的建设对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社会人才的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能够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培养其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校军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长远观之,亦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军训发展历程中,高校军训的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就,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逐步完善,高校军训建设的重要意义已形成了普遍的公众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目前的军训制度体系尚未成熟,军训模式存在缺陷。构建高校军训的有效机制,解决高校军训建设所遭遇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高校军训的改革,已成为高校军训建设研究中的重要主题。

一、当军训遇到现代化:高校军训困境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物质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扩招现象屡见不鲜。高校的录取从以前的精英化,到现在扩招的普遍化,学生无论是从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来讲都大不如前。同样,高校军训也面临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好投机、适应能力差以及身体素质差等困境。

(一)爱国爱党:军训时效短,热情玩快闪

军训的持续时间是一定的,当今的高校军训最多不过半个月之久,军训过程中,学生们的爱国爱党热情高涨,但是在军训结束后,由于高校缺乏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再教育,很多学生对入党并无意向,甚至有很多已经投递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并没有以一个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事实上短时间的军训并不能够培养学生长期的爱国主义热情。军训过程中,各个项目的实施都与爱国主义有关,自然而然学生爱国之情高涨,但是,在军训结束后,学校缺乏相关教育的延续,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昙花一现。

(二)目标定位:正在谋功利,精神仍缺位

学校本身是为了通过军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感恩、诚信的精神。但是初入大学的新生,从高强度、高压力的高中过度而来,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在大学轻松的生活环境中,难以找到正确的目标方向,功利心强,部分学生将军训和大学荣誉、评优评干等“好处”联系在一起,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学校在军训的过程中也没有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理念,让学生保持一种正常的参与心态,因此,军训的实际运行和学校计划的目标定位相矛盾。

(三)学习适应:军训无差别,迷茫还依旧

学生本应通过军训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方向,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并不一样,但是大学生参加的军训和高中所参加的军训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并无多大差别,学生从高校的军训过程中并没有学到异于之前生活的东西。高校军训过程的艰苦并没有使大学生掌握良好的大学适应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高校的日常生活中迷失自我,丧失目标,不清楚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在军训结束后,学校缺乏相关课程的指引,忽略学生的心理诉求,这就导致了如今大学生在校园内不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军训本应培养的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学生自身实际的目标丧失相矛盾。

(四)身体素质:短训难强身,体弱降强度

学校本应通过军训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现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少运动身体素质差的问题,他们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意志不坚定,再加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使他们对军训的严格要求产生抗逆思想。他们平时不锻炼,家庭环境又好,导致了很多学生体质发福,在军训过程中出现一倒一大片的现象,学校军训为了锻炼学生身心素质的目标与学生本身体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相矛盾。

二、高校军训困境成因分析

大学的军训建设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其中有喜也有忧。学生通过参与军训来提升自身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耐吃苦的品格以及团结合作的习惯。但是,在军训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被动参与的同时产生逆反心理、军训内容的僵化、军训管理机制独立存在脱离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身体素质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都阻碍了军训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军训的实施和发展。

(一)高校军训工作参与的“主动”与“被动”

在军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多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到军训过程中去、被动的去练习队列队姿、被动的打扫内务、被动的接受军事教育、被动的接受规章制度。在被动参与军训活动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军训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并且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抗逆的心态,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满意度才是高的。

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军训的因素多种多样,军训的项目内容、气温、军训的时间长短、军训对自身的影响、学校的重视程度等因素都影响着学生主动参与到军训活动中去,影响军训的质量。

(二)军训管理机制平面化

高校军训管理体制内嵌于人才培养方案,独立存在于大学教育课程,和大学的教育整体相脱节,缺乏和专业课程的联系。这就导致军训所培养的学生并没有学习到大学生活的主要方式,并没有找到大学的学习方向,以至于学生在参加军训后依旧迷茫不知所措,另外军训管理架构不明确,职责分配不清楚也导致军训突发事件的形成。

高校军训仅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军训,缺乏专业课程的初步引导,相关动作及理论的学习并没有向学生展示大学生活的方向,这样的培养方式有悖于军训的目的,学生在军训后产生迷茫,很难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

(三)当代社会学生的变化

受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严重影响到军训的成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转型,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扩招现象导致当代大学生数量庞大,整体素质较之八、九十年代有很大差距,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军训过程中晕厥现象时有发生。当今高校学生平时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家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往年有所下降,贫血、腰肌劳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病”,这些都给高校军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难题。

三、从管理到治理:高校军训的改革对策

以前的高校军训管理学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军训需求,单向的管理并不能够达到军训的目的,治理现代化正是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政府、学校、学生的相互协调、相互互动,了解学生需求,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军训之中从而达到军训的最终目标。

(一)重塑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军训自主管理能力

高校军训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军训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学校与学生对军训工作的内涵理解模糊,军训工作缺乏精神纽带和方向。因此,要加强对军训工作内涵的理解,准确把握高校军训的建设方向。高校军训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建设,更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实现军训目标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完善军训管理体制,创新军训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展,老一套的军训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高校军训模式。在军训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理清政府、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军训工作中的权责分工,学校要充分体现自身的自主能力。此外要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化军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对于军训的满意度。

将高校军训管理体制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高校专业学习课程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军训中获取更多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了解专业学习方向,明确自身在大学中的目标,更加完美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最后,在完善军训管理体制的同时,要注重军训内容项目的创新。

最后,在完善军训管理体制的同时,要注重军训内容项目的创新。创新是建设先进校园的内在要求,军训内容的创新是高校军训发展的原动力。政府是军训内容创新的主体,学校领导要以创新的观念和思维来实施高校军训内容的建设。学校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扭转现代化高校在军训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

(三)完善“政府-学校-学生”沟通渠道,增进校园信任

在高校军训工作的建设中,要增强政府、学校、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互动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之上的。学校应该促进信任关系的转型,从“权威-依附-遵从”为特点的校园治理模式转变为“竞争-管理-协作”的校园管理模式。同时,学校要建立和维系自身的权威性来获得学生信任。学校还应提升自身的软件、硬件配置,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军训内容,优化资源配置。

要在不断实践中完善高校军训建设运行和协调机制,加强领导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增加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渠道,要将学生对军训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落到实处。

综上,通过政府、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协调,扭转现代化高校军训的困境,从而形成高校军训建设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集中转向分散,从一般转向特色,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学校、学生“共同协调”的高校军训工作的新面貌。

[1]李容芳.当代大学生德育教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45~48.

[2]沈建华.大学生新生必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33~34.

[3]马禄远.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121~122.

[4]廖国强.浅谈当今大学生军训教育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企业家天地,2011(01):175.

[5]沈自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军训创新机制建构[J].黑龙江教育,2012(10):54~55.

[6]林玉瑞.当前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之我见[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06):98~100.

[7]鲍晓慧.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模式探究[J].当代经济,2006(03):21~22.

[8]李伟,李鸿,严华.浅析当前军训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J].高教论坛,2009(04):17~18.

[9]曹海兰.民办院校学生军训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2008(10):269~270.

[10]王敏达,张新宁.对高校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J].职业圈,2007(21):55~57.

[11]王红康.当前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J].国防,2008(1):60~61.

[12]谢秀俤,郑朝静.大学生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1):61~63.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许筱靖(1993-),男,汉族,江苏宜兴人,硕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公务学院。

猜你喜欢
军训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军训这件事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34
特殊的军训
小读者(2019年24期)2020-01-19 01:51:5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军训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