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罗娜
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学说的哲学意蕴
郭罗娜
社会生长的实质是人的成长,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全人类幸福而献身的高贵抱负,体谅人和人的素质以及人的成长。在当下中国“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下,从新追问和思虑“人”,研究马克思有关人的发展学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的本质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索开始于对宗教的批判。1844年在《论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改变了他对宗教的旧观念,并开始对其展开批评。马克思把犹太人和宗教的关系颠倒了过来,明确指出要立足于犹太人的现实生活,从而正确寻找犹太人解放的途径。这就为马克思发现人的本质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接着,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进一步批判了宗教。批判到:“现实宗教的存在,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是对人思想的扼杀。”因为人在实际中不能找到真正自我,所以才把希望放在了对宗教的幻想上。也就是说宗教是人的自我异化,人想要解放本身,就必须批判宗教。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指出人是有自我意识的现实存在物,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实践来创造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更符合人类的生存与需求。马克思经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从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过程与人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四个规定刻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的资本家克扣工人的实质,揭示了大机器生产下人的扭曲。这里不得不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但他这里提到的人还是抽象的人,并没有把人看作社会历史的人,因此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到飞跃发展。这里真的开始从历史的、实践的角度论述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成长,就必须对其改造,使其顺应和满足人的需要。人的活动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等,也有社会、家庭、同伴之间的关系的等,这些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组成了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实践就是一种历史的演变过程,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历史和实践的角度,展现了人性本质的内在规定性。
在马克思思想不断深入与发展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对人的本质认识又作出了更接近完美的阐述。首先,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指出了人是现实的人,即“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条件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有生命的个人的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前提,而这些个人是有自我意识存在的个人,他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为前提。其次,详细阐明物质生产方式是组成人本质的现实根本。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首先要进行衣食住行的生产,就要进行人与人的联系,就不可避免发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正是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使人不断的前进。人处于劳动中、生产实践中的人,人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所以理解人的本质就是一个现实的基础。最后,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丰富物质财富,从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从人的发展角度,清晰地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他指出,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性(最初完全是天然存在的),是起先的社会形态,这种情况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很小的规模内和单一的地点上成长着。以物的依赖性为根本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这样下,才形成广泛的社会物质变动,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第三是建立在第二形态上的人的个性自由。因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归结为人的自由有意识的活动以及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人的自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人们在了解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上,可以根据本身的意向自主的改造外部世界让其顺应自己需要的自由;主体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原则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个人活动、社会活动;人们能够凭借自身的意愿要求去支配自己存在和成长的个性自由;即自觉、自愿、自主。个人和个人结合起来成为群体,来一起培养彼此的社会关系,进而一路控制客观世界,这样就能够使本身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更自由。
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首先,人类的能力已全面发展。主要是指能够使人的身体、智力、潜在的能力和实际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这里,还不能指是社会上单个人的发展,而应是全体社会的成员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主要指人的道德、文化、社会,创新素质的成长与提升。第三,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是指人作为独立个体所享有的特殊性。人的全面发展也包含社会成员保存自己的特殊性,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第四,人的生存条件的发展。尤其指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和物质环境等的完善与提升,为人类生存供给更好的必要。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愿望从而有目标地、自发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从而使客观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改造。人通过实践,不断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从而一方面达到活动目的,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的体力与智力。在自然界中,人的本能体力不敌许多动物,但人有能动意识,能用大脑思考,能够生产和制造工具,这样一来,就能够控制与改造自然界的许多物质。人在社会中的自由是由于不停改革社会生产关系而获得的。是以从人的类本质这方面讲,人的全面发展就体现在人的身体、智力、人的自由度的实现水平上。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包括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深化。人物质生活的全面,是指人通过劳动实践,改变客观世界进而发现和创作出许多人们有用的物质产业,进而给予人们日益扩大的物质需求。物质生活的生产与提升是人精神生活丰富的根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有物质需要获到知足,才能谈得上精神需求。并且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决定着人是否能够自由全面。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行、生理与心理的全面,以及彼此关系的协调。跟着社会的不停变化和人们物质生活程度的不断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重要。若是只看重外在的富裕而轻忽了对内在修养的向往,人终会被物奴役,堕落于物品享受的炼狱而不能自救,从而呈现出精神的空虚,成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人。内心世界的荒漠势必会造成人创造力的贫乏,从而导致物质生活资料的产出。是以,必须注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又包括发展人的自由。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人只有得到全面发展,才会展现了人类发展的普遍性,并通过发展自由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内在差异。只有这样的相互推动,人类才能真正自由地利用自然和人类社会,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2]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1.
[3]图艳国.试论“人的自由发展”的涵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1997(3).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罗娜(1992-),女,汉族,陕西铜川人,研究生,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