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4个I”主题蕴含的哲学思想

2017-11-25 05:00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蕴含着马克思峰会

辛 欣

G20杭州峰会“4个I”主题蕴含的哲学思想

辛 欣

杭州峰会的举办举世瞩目,而峰会上确定的“4个I”主题,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二是唯物辩证法思想;三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理论思想;四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思想。

创新 活力 联动 包容

2016年9月4日到5日,中国主办了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峰会,即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其主题是“4个I”,即“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彰显着中国智慧。

一、“4个I”主题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实事’就是客观存在这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4个I”主题是根据国际总体的形势走向和面临的挑战所提出的。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8年,世界经济水平虽然已经回到了复苏之路,但是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其发展仍然面临着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全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2015年再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G20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确定目标、指明方向、发挥领导力,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因此,在杭州峰会上,我国提出要创新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激活贸易和投资引擎,最大的挖掘经济增长动能,为世界经济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拓展新的疆域。同时,各国、各地区也应该根据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兼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二、“4个I”主题蕴含着唯物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2]。“创新”这一主题就体现了否定旧理论,获得新认识,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一理念。就其本质而言,创新就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规律、属性、关系等的新发现和新运用,是一种推陈出新的人类重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20世纪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秉承者创新精神,探索出了一条指引中国革命和发展走向胜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道路。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杭州峰会上我国提出“创新”这一主题,就是强调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用新思想、新产品、新机制等新的东西取代已过时的东西,从而释放出新技术革命的潜力和活力,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发展。

三、“4个I”主题蕴含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多种社会要素构建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社会有机体都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系统,并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逻辑建构起来的。列宁也反复强调:“我们把社会看作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活的机体”。若把世界经济发展看成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要使这个有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气血流通。“活力”就是社会有机体自身孕育的生长力和生命力,“联动”、“包容”就是将社会有机体相互联合,增强社会有机体的生命力。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七年,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仍然处在调整期,这与个别发达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是分不开的。在G20峰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贸易和投资相当于世界经济的血液,如果气血不畅,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会议期间,G20贸易部长会议发表了《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将书写全球投资新规则,是全球首份多边投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九大投资原则,其中就有反对跨境投资保护主义,“二十国集团应该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有机体”,想使全球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市场,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经济实力,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四、“4个I”主题蕴含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思想

“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正在从地域性历史向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转变,最后走向一体化和整体化,而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区域都无法独善其身,必然置身于全球性的政治经济体系之中,接受着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各国、各地区树立联动、包容的宏观视野。而G20必须主动承担责任,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思想出发,带动个经济体共同参与到治理世界经济当中,号召世界各个组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挑战,让处于全球链条不同位置上的国家、地区、民族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共同维护经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这就是“联动”、“包容”主体的核心思想。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1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辛欣(1991-),女,汉族,山西山阴人,在读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蕴含着马克思峰会
马克思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流云中蕴含着闪电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历届峰会回顾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