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竣云
特长发展及其教育意义
曹竣云
本文探讨了学生特长的含义,发现儿童特长的方法,发展儿童特长的方法及特长发展在教育上的意义。
特长 发现方法 发展方法 教育意义
特长在《现代汉语词典》指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它可用在教育上。在教育上,它可指学生的特长。
儿童特长的发现除了科学的测量方法等之外,一个简易的发现方法就是观察。在儿童的游戏中学、玩中学和做中学中,儿童在学习中的渴望、学得快和满足是发现儿童先天特长的三个线索。儿童学习的渴望既可能是学生某一领域特长的存在,也可能是学生在某一方面学习上的敏感期。学得快是识别儿童先天特长的另一线索。儿童学习后感到满足和快乐是识别儿童先天特长的又一线索。
通过发现儿童特长和为儿童特长成长提供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特长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儿童特长兴趣在学习上的泛化;可以增加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共鸣”,更好地促进学生或儿童的学习。
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它们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后来增加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认识智能)。加德纳所指的智能,是指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生产和创造成果所需的能力。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范围可以由普遍领域到独特领域,在普遍性领域的发展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而在独特性领域,就并非人人都能达到完全相同的发展,因为这需要个体特殊的条件和持续的外部支持(如教育)。当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普遍性发展理论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得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或她)的多元智能是非普遍性发展的,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或她)的多元智能的某一(或某些)智能在普遍性发展的基础上有可以发展的独特领域,这一(或些)独特领域就是他(或她)的可待发展的特长或独特智能。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这一(或些)独特领域是他(或她)的天赋(或天分),是天生的,是儿童发展为特长的基础。学生在他(或她)天赋的基础上发展为特长可以充分发挥他(或她)优势,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在同等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在这一智能上发展更优秀,可以使学生发展更快、更高、更强。
从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来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生的狭义智能主要指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等;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些智能对于学生来说天生就是有差别的天赋,即这些智能对于学生是先天非普遍性的,充分利用这些有差别的有相对优势的天赋或可以发展的独特领域并促进其发展,可以带动其相对弱势的天赋的发展,实现其优势天赋的发展带动相对弱势天赋在相对一定的时间内的迁移发展,从而实现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从中国和世界的现行教育制度看,学生的广义智能即七种或八种智能也是非普遍性发展的,它的智能发展范围比狭义智能更宽泛,它也有相对更优势的智能,即更优势的先天天赋。同样地,充分利用这些有差别的有相对优势的天赋或可以发展的独特领域并促进其发展,可以带动其相对弱势的天赋的发展,实现其优势天赋的发展带动相对弱势天赋在相对一定的时间内的迁移发展,从而实现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发展。
优先为学生的天赋或具有优势的独特领域的智能提供环境、资源和条件并促进其发展,可以带动其相对弱势的智能的发展,实现儿童或学生更好更快和更全面地发展。
对于学生特长发展来说,培养他(或她)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尊重和重视学生、以学生的人为本,这是学生或儿童实现特长发展的前提。
学生的特长发展是学生的求知的需要。学生的特长发展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是实现学生特长发展的前提。学生的需要层次有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从前到后依次排列的需要层次是呈金字塔依次上升排列的,是从低到高依次出现的。只有依次满足前四个需要才有条件出现求知的需要。其中依次满足前四个需要层次是实现求知需要的前提和条件;依次满足七个需要层次是实现学生优质学习和特长快速发展的保证和保障,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实现学生学习有充分动力的条件。
发展学生的特长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良性情感态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可以大大减少学业失败的可能性。
充分实现学生的特长发展,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是可以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学生幸福和更好更积极地学习和生活。学生是社会一份子,学生的更好地生活可以影响社会群体,从而积极的影响和生成更健全的社会。
[1]陈杰琦,[美]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美]朱莉.维恩斯.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马库斯.白金汉,唐纳德.克里夫顿.现在,发现你的优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滨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