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赟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对策研究
胡 赟
建设“双一流”是近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针对高等教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状况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职院校作为服务我国区域行业经济的主体,应抓住机遇,努力作为,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内涵建设,办出优势和特色,争创双一流高职。
“双一流”建设 高职院校 发展对策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国际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并从顶层设计上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在“双一流”政策出台之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双一流”建设为高职院校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与广阔的建设空间。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分析政策利好,确定建设目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积极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在“双一流”背景下发展与壮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求发展,扩大招生,偏向于追求规模效应,大多增设学科、拓宽校区、贪大求全,集大量人力物力以求“升本”,导致不同类别的高职院校界限日益模糊化,高职院校建设投入重复的问题日益明显,呈现同化倾向严重,结构矛盾显露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相对于重点本科院校,整体实力偏弱,支撑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不够强,迫切需要持续建设,促进学科创特色、上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因此,建设双一流背景下,实行分类推进和差别化发展,以及动态绩效评价,更打破了高校身份的终身制格局,有利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不仅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争创双一流的积极性,更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健康发展环境,将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条件。
“双一流”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打破身份壁垒,鼓励公平竞争,为高职院校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双一流”打破了身份壁垒,不再有等级束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211”、“958”、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等。这种固化身份其实隐含了国家资源配置划分的趋势,同时也左右了社会公众对高等学校的评价与认知,束缚了高职院校的活力与主观积极性发挥。“双一流”建设解除了等级束缚,鼓励公平竞争,使得高职院校也拥有了平等发展机会。
第二,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行业企业社会的功能与“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已经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更要积极提升国家整体实力与竞争力,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功能的同时,还要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而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指导理念与导向势必将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创优创特潜力大。高职院校的办校理念有着自身的主题特色与行业区域结合学科,而恰好“双一流”建设鼓励、支持差别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不搞贪大求全,而是注重特色求精,这让高职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创优创特的潜力巨大。
第一,立足现有基础,优化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争创“双一流”高职院校首先要正确认清自身原有的基础,实事求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并优化未来的发展定位于建设目标。其次,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时间的历练与洗礼才能达到质的蜕变。根据不同的高职院校类型与办学定位发展基础,来制定结合本校实际的目标战略,一定要量力而行,稳步前进,切勿急躁。
第二,体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以学科特色带动发展。高职院校在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中,需避免以往跟随式“贪大求全”的发展模式,而是立足学院的长处,不断优化学科结构与学科发展方向,努力发展本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实现重点突破,来带动全校的发展与学科建设,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方面提升绩优学科,建立合理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在学校的带头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学科,支持交叉学科,努力形成多个新兴交叉学科与学科群。
第三,努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水平建设直接影响着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提升空间,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一流的师资是创建“双一流”的关键支持。一方面引进一流的师资与专家队伍,汲取相关成熟的理论基础、科研成果,结合本校特色与专业给予消化吸收,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更应当重视师资队伍的自我提升与培养。
“双一流”政策将在未来几十年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释放各院校的办学活力,鼓励大胆探索,百花齐放,在不同的领域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乘势而起,追求卓越,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根本跨越。因此,高职院校在争创“双一流”的潮流中,应当具有国际视野,积极地走出去,借鉴海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与长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利用改造,为本校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杨旸,吴娟.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5).
[2]蔡宗模,吴朝平,杨慷慨.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6(01).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