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

2017-11-25 09:08杨嘉民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时期课程体系大学

杨嘉民

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

杨嘉民

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体育学科的教育意义越来越重要。而随着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将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带入了新时期,也对公共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此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积极改革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本文综合已有资料,具体分析和探讨了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新时期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改革实践

在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了新时期、新形势。而已往研究表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对此,应当将目光落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上,对体育课程结构予以优化,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能突出“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从而满足学生素质教育要求。为此,笔者对某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参考相关资料,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意见。

一、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之发展方向与目标的确定

(一)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

回顾分析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的发展历程,确定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体育课程最开始为体操课;之后随着《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实施,对体操课进行规范化的设置,形成了体操科;之后通过借鉴与参考外国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将体操科改变为体育科,这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改革。随着近现代各种体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制定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而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颁布的情况下,公共体育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课程,更是涉及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门综合课程。相应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需要涵盖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等。

(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制定

对所调查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可知,公共体育课程缺少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紧密围绕学校体育目的来规划和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作用有限。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以上体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缺陷与不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持续存在,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当在《指导纲要》颁布的背景下合理的制定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就是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及社会用人需求,合理的制定课程体系发展方向,即体育教学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之体系结构构建

(一)注意突出人体“健康”

遵循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予以合理构建,使体育教学适应新形势,能够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体魄、能力、素质等方面。我们首先要立足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立足于人体“健康”,对学生身体情况予以详细的了解,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而合理的设置公共体育课程,如设置体育运动项目课程、现代健身运动项目课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等,以便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逐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为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创造条件。

(二)注意反映时代性

在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身体活动的机会也在减少,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避免大学生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还要注意反映时代性,如将当下比较流行的、备受人们青睐的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如健身气功、跆拳道、软式排球等,那么体育课程教学将更加贴近学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课程教学,这对于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将不无裨益。

(三)注意做到“以人为本”

当今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需要的是敢于面对成功与失败,面对荣誉与批评,面对顺利与挫折,还能超越前人和自己,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为了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之中,也就是对大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在此基础上展望学生未来工作与生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品德、体质等,进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体育课程体系,以便体育教学能够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当下我国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多,作为肩负人才培养的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身意识等。而新时期背景下诸多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效果不佳,致使体育学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故应当积极改革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合理规划与制定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意突出人体“健康”、注意反映时代性、注意做到“以人为本”。

[1]李锐.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4).

[2]刘增.新时期艺术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

江南大学体育部)

本文系2015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504。

杨嘉民(1970-),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时期课程体系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