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下的信仰危机
——评中篇小说《尘埃》《寂寞无边》

2017-11-25 13:05喻心
雨花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产阶层尘埃都市

■ 喻心

都市小说下的信仰危机
——评中篇小说《尘埃》《寂寞无边》

■ 喻心

都市小说流光溢彩的繁华和无所不在的机遇,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不过,现代都市既创造了崭新的生活也带来了某些人性的缺失,使得都市中产阶层常常面临信仰危机。中产阶层的这种疾病,深刻表现了人类的贪欲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中产阶层的心理疾病,充分表现了现代都市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挤压。人们在物欲的追求中抛弃了感性而丰富的生命形态,丧失了精神主体和意志自由,并未获得应有的幸福人生。在当今社会,信仰危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它的出现会使人们丧失精神支柱,使现代化建设丧失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都市的中产阶层应该从物欲世界中走出来,更多关注内向价值的实现,关注自我的生命本真,思考如何在都市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小说《尘埃》《寂寞无边》隐藏着日常生活经验中秘而不宣的人间命数,作者通过贴近生活的日常叙述力透纸背地描写出生命的孱弱与生存的无奈。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我反省。当我们回归生命的本真,某些模糊的记忆便开始扰动灵魂,渴望寻求遗失的信念感。

在现代都市崛起的同时,都市的异化力量也逐渐显现出来,直接导致了人的精神紧张和高度焦虑。罗格·梅指出:“冲突在主观上是焦虑,在客观上便是疾病。”①这种疾病汇集到一起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

小说《尘埃》讲述了一个以销售为主线的商战故事,环环相扣,机变迭出,计谋重重,故事精彩,情节扑朔迷离。全景展示了商场和职场的生死厮杀、巅峰对决。主人公的命运、项目的结局、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在小说中揭开谜底。小说通过详细刻画了主人公从业生涯的成长历程以及身边的几位朋友的沉浮人生,真实地揭露出商业竞争下人性的丑陋,并披露了行业的厮杀内幕,是一部精彩绝伦、动人心弦的职场小说。小说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以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拉开小说的序幕,副总经理王子恒派“我”去N市进行项目考察。故事就此正式开始,在去往N市的路上,中间回忆了“我”初次到N市的情景,出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人物——徐泽成,这也是为下文做了铺垫。之后的情节发展更是一波三折,陈桥塑料公司总经理刘坤一见面便透着一股殷勤,略略几笔对外貌的刻画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紧接着,这位刘经理向“我”示好,迫切地表明想要合作的意愿,并用一些所谓的好处诱惑“我”,在没有得到“我”的应允后,便安排了一系列精心准备好的活动,似乎就是在给“我”下套,但看似套路的背后还不仅仅是表面上这么简单,事件的发展环环相扣。最终的发展结果也让人出乎意料,杨可歆出了事,陈桥塑料公司的损失最大,刘坤经理殚精竭虑,巧妙安排,反而功亏一篑,弄巧成拙,精心准备的一切成为幻影,甚至连画饼充饥的机会也损失殆尽。这个结果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但副总经理王子恒却似乎对这个结果比较满意。多年之后,随着潜龙公司意外破产“我”也就另谋出路了,只是之后偶然的机会再次与线索人物徐泽成打交道,才了解到当年事情的真正内幕,原来幕后推手正是这位自己一直信赖的合作伙伴。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商界的这些黑暗的操作,丑陋的行为不禁让“我”无法回过神来,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的这种叙述,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得以窥看到人物矛盾纠结的内心活动,通过这种复杂的矛盾冲突,能够在情节的发展中更好表现人物的特点,以便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在新世纪都市小说中,中产阶层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仍然逃离不了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困扰。他们所罹患的疾病,不同于乡村社会和贫困人群的常发疾病,表达的社会隐喻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都市中产阶层患病,隐喻的是现代都市的痼疾,深刻反映了现代性的压迫,也发出了寻求救赎之道、重构诗意都市的诉求。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中国市场的繁荣和国力的增强,但是由于贫富差距被急剧拉大,地区发展的严重失衡,在资本化,产业化,商品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实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和与之对立的,越来越庞大的弱势工农劳苦大众群体,社会矛盾处于恶劣激化的趋势。同时,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填补人们思想上的空虚和文化上的失落。信仰危机如影随形地困惑着人们。当金钱统领一切的时候,政治、文化、新闻等似乎都在商业化,其结果是导致都市人灵魂的丧失、道德的混乱。

面对这种精神视域,小说《寂寞无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人,恪守一切叙述规则。通过第三人称的回忆叙述了主人公顾建秋的半生。二者的关系在作品中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这种讲述方式在读者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贴近生活,也正是透过这种日常琐碎的生活,无比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诸如赵主任、杨艺、刘欣若等人物的形象。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真正理解自身的局限,由此启发阅读者的观察与思考。小说主要以主人公“寂寞无边”的情感态度贯穿全文主线,顾建秋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真实的折射出当代一些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摸着石头过河,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整天浑浑噩噩,于是,其中有的人已经掉到水里了;另有一些人由于一直向钱看,见财起意,不惜铤而走险;还有一些人为了追逐某些个人利益借用不道德的手段进行着暗箱操作……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信仰危机的问题开始凸现。

可以说,小说《寂寞无边》是带有着一定意味的悲剧性的,这种悲剧性的诞生是存在着一定合理性的。悲剧人物的理想与人生实践具有既合理性和正义性的一面,也具有非现存性的另一面。在两方面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悲剧冲突,悲剧冲突就是悲剧人物的理想及实践与现实中强大的丑恶力量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悲剧人物在现实的丑恶力量的压迫和摧残相爱遭致不幸,形成了悲剧命运。如果在悲剧中没有作为反面力量的假恶丑,悲剧人物就会失去性格力度,悲剧冲突就会失去存在基础,悲剧结尾也就根本不会存在,才会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说的叙述中,顾建秋是可怜的,但可怜的背后却不值得同情,顾建秋之所以会造成悲剧性的人生,每天充斥着内心的极度寂寞无边的情感却又是值得思考的。所以,在与真善美的较量中,这种人物不仅以丑陋或者滑稽的面孔出现,而且处于被揭露和嘲弄挖苦的境地,从而构成了悲剧性。

透过顾建秋琐碎的生活片段,写出她对身为人的不满,她猜测刘欣若背后在给她使绊子,搞小动作;不满赵主任笼络人心,虚情假意的客套,曾一度笃信对方作为领导者的真诚与关心,却不料对方多说是说、做归做;另外顾建秋也渐渐发现对平时一贯信任的杨艺也是不能托以真心。杨艺每每在顾建秋面前说赵主任、刘欣若这不好那不好,可大家在一起时,她和她们相处的较之与自己却更显融洽。顾建秋总会明显地感觉到,那一刻,杨艺似乎是和对方在一起的,而她则颇显孤立。通过对一个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的刻画,作者敏锐关注到当代社会中产阶层的精神世界,透视出他们光鲜生活下的惶恐和不安。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贫乏。他们似乎什么都拥有,又感到一无所有,就像掉线的风筝在俗世空中飘摇而无所归依,他们的生活中缺乏爱的抚慰。

如果说杨艺在为人处世上如她自己说的一度是失败的。顾建秋此刻明显地看出,她失败的原因之一或许便是她没有确定的朋友。她并不把视她为朋友的人当朋友,别人也便慢慢不再把她当作朋友。在现代都市璀璨的夜火下,那些寂寞孤独的灵魂无处安放。金钱无法购买快乐,利益也不能交换幸福。杨艺因为要照顾自己的副业,胡编理由向单位请长假,这实则是一种欺骗行为,以牺牲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体利益,这无疑是一种信念感的缺失,也是无形中推动了社会信仰危机。都市中的人丧失了精神自由和主体性,不仅没有成为都市的主人,反而成为单一化、平面化的都市符号,为了获得利益耗尽心力,丧失了情感、道德、理想等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说顾建秋是可怜的,但却又让人无法同情,因为在社会的熏陶下,她也随波逐流。开始面对刘欣若的讽刺与挖苦,她默默忍受,后来也开始了绝地反击;面对赵主任的不公待遇,一味背后嚼舌根,活脱脱变成了抱怨生活的小市民;面对老公的打骂,也是从忍受到爆发,由此给孩子也带来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可以说,面对都市的精神挤压,人性受到一定的异化,催生出的无信念感造成了一步一步的信仰危机。没有信仰的人生是一种心灵的破粹,这也是精神层面的一种缺失。

这部小说的特色之一,在于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都市生活中的人物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了当代中产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危机,展示出社会中一些人的荒诞、空虚、焦虑和恐惧。文中出现了一位退休干部,离职后却仍打着官腔办私事,这种狐假虎威的做派也折射出人性价值观的信仰缺失。如果我们一味沉湎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世界中,没有停下脚步歇一歇,更没有静心思考人生的意义,处在迷茫、虚无的精神悬浮状态,无法校准人生的价值坐标和前进的航向,将是一种社会秩序的混乱,这是发人深省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叙述都市生活下的信仰危机的?作者又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叙述的?

通观这两篇作品都是以作者叙事情境来进行叙述的。也就是说,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态度及倾向。在第一篇作品里,作者不仅展现了商界中无处不在的尔虞我诈现象,表现出对人性丑恶的厌恶,让我们深刻反省,而且深刻揭示了产生的根源,即普通人灵魂中存在的“自私自利”和“利己”之心,缺少信念感的制约才会有信仰危机的产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公平竞争、健康向上的灵魂,那么,商业腐败也就失去了赖以产生的土壤和温床;在第二篇作品中,作者冷静而细致地描述了因贪婪、自私、嫉妒、报复等不良品质而造成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与残忍从而呼唤坚灵魂的回归。在这两篇作品中,作者既没有愤世嫉俗的激愤,也没有呼天抢地的呼喊和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的训示,更没有辱骂和斥责,而是以平民主义的姿态,以温和平静的语调,以细腻而朴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精密的结构技巧和深沉的意蕴向我们讲述和呈现。换句话说,作者是站在平民立场对现实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进行体察,站在人文主义立场来透视人性的弱点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两位作者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这样的叙述视角?

由于坚守着这样的平民立场,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就竭力追求“纯粹的文学”,追求“对这个世界的个性的独立的表达”,追求“真诚”。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再现生活。所以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真实的东西来进行创作,并通过创作来改善人心,希望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品质。

当代社会,信仰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核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在当下要找回人们的精神家园,重建人们的信仰体系,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社会的精神重建,应该是由全民认同的国家利益,具有自信的多元文化传统和相对一致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国富民强,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共同架构而成的一种综合起来的国家精神。有了信仰,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才会有支撑。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更有力量。重新架构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道德礼仪,社会风尚,树立勤奋刻苦,积极进取,诚实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正确的信仰,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在的信仰危机。

注释:

①[美]罗格·梅:《焦虑的意义》,朱侃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尘埃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尘埃在下降(组诗)
不染尘埃
尘埃有多老
穿越水上都市
“被中产”?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