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川
基于人格培养环境下的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研究
孙 川
本文针对人格培养环境下的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研究,将从高校定向运动教学概述入手,结合学生健康人格的意义,对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将提出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发挥各高校定向运动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性建议。
人格培养 高校 定向运动教学 研究
定向运动中,考察的是运用者的综合素质,涉及到健身、情趣、知识、军事价值等方方面面,是具有吸引力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能和智力,还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无论是在社会娱乐活动中,还是在高校的应用教学中,都具有极强的推广性。
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我国的定向运动是由香港传入的,然后逐渐在部队院校中开展起开[1]。1983年,我国第一次举办了定向运动比赛。历经十多年,我国又成立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从此开始,定向运动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定向运动就是指参与者利用地图和指北针,选择行进路线,根据地图上所提示的点标,以最短时间达到目的地者为最终获胜者。定向运动是一项充分体现体力和智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这门课程。
健康的人格,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健康的人格体现在感性和理性的共存。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需要学生能够适应多变的人机关系,增加内心强度[2]。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事情。实现人格良好发展,要以健康的体魄为基础。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定向运动能够打造健康体魄,为学生良好人格打基础。第二,定向运动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定向运动能使学生能够在挫折中磨练人格,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因此,在人格培养的环境与趋势下,高校加强对定向运动教学的研究,促进定向运动教学发挥作用。
(一)适当增加高校定向运动教学课时
为了保证高校定向运动的质量,首先需要适当增加高校定向运动的教学课时,使教师能够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并通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足的教学课时,也能够保证教师在定向运动教学中,添加一些详细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上看,增加课时也可以将运行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使学生接触更多运动技能。另外,也给予了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机会,增加了学生实践训练,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
(二)加大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资金投入
加大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资金投入,主要目的是补充定向运动器材,如指北针、打卡器等。这样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运动学习需要,增强学生运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有了充足的教学设备,保证了每位学生得到锻炼,有利于教学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练习机会和时间,促使学生完成运动学习内容,也保证了运动课程学习的效果。
(三)强化定向运动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实施建议中,也包括强化定向运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定向运动相关知识,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定向运动教学能够有序有效的开展。定向运动教师在平时要尝试多种运动,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运动技能。并将自己的运动经验传授给学生。在强化定向运动师资队伍建设时,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交流会议,促使运动教师之间经验交流,以此提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优化定向运动教学的考核方式
优化定向运动教学的考核方式,体现了高校对定向运动教学的高度重视。是高校对定向运动教学效果的考核,也是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了解途径之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判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再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基本情况,对定向运动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同时,高校教师要注意考核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在考核中融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增加考核的真实性。
高校运动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人格培养环境下的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研究,是从高校定向运动教学概述入手,结合了学生健康人格的意义,对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几点实施建议。第一,适当增加高校定向运动教学课时;第二,加大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资金投入;第三,强化定向运动师资队伍建设;第四,优化定向运动教学的考核方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各大高校在改进运动教学方面提供一份借鉴,使定向运动教学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1]胡雪峰.高校志愿者支教西部民族地区的可行性研究——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81~83.
[2]艾涓.顺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顾理平教授[J].今传媒,2015(05):1~3.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