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的异同

2017-11-25 02:41:03王洪丹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资产阶级议会

王洪丹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的异同

王洪丹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本质、原则及在国家机构中所处关系也各不相同。但职权却有相似之处。全面、客观、公正地对两者异同性进行分析与比较,吸取精华,能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议会制;相似性;差异性;比较

1 引言

现代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其根本标志是宪法和议会的存在。宪法给国家权力划定了范围并规定了使用权力的方式,从而使国家权力变得可以驾驭。议会则使封建社会及其之前的社会专属某一阶层掌握的权力归于大众所有,民众可以通过议会来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议会制定法律来规范一切国家行为,可以说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

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13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建立议会,最初是封建贵族的代表机关,后来成为等级代表机关。14世纪中叶,议会分为贵族院(上议院)和平民院(下议院),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国会扩大了权力,通过《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文件,确认了自己作为最高立法机关的地位,此后又逐渐取得了决定内阁人选、监督内阁施政、决定内阁去留的权力,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先导和典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或多或少都受了英国议会制的影响。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总结了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西方议会制由于西方国家国情不同,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别。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下的议会制。虽然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议会这一资产阶级的代议机关无论在何种政体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设立的政权机关。

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相似性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在产生时间上是晚于西方议会制度的,但同样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有共同之处,体现在:

2.1 都拥有立法权,即制定、修改、通过、废止法律和法令的权力。这是议会传统上具有的权力,也是议会发挥立法功能的原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如此,它首先是一个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手段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2 都拥有监督权,即对政府和社会广泛的监察功能。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能产生行政机关以及其他公共事业部门。因此政府要受议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它们负责。议员和人民代表享有发言权、表决权等权力。

2.3 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成员都是选举产生。不论是议员还是人大代表都要由公民选举产生。议员和人大代表要从民众中来,必须代表民意。这是因为议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都被看作公民参政议政的机关。

2.4 决议事项都必须由议员和人民代表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

概括地说,西方的议会制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都是代议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差异性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议会制度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有巨大差异。人民代表大会不是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3.1 经济基础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等少数富人的利益。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这两种代议制度最根本的差别——阶级本质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一般议会选举都会受到大资本家或利益集团的操纵,很难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

3.2 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原则组织和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把群众的意志制定为法律,为社会所遵守,选举产生国家各级行政、司法、检察机关,并在此体系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各级人大的代表由选举产生,在工作程序方面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则是按“三权分立”原则以及制衡原则来组织和活动,议会所代表的立法权与行政权、司法权是相互独立的,议会并不一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在一些国家如德国,议会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议会只是牵制总统所代表行政权的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组成部分。

3.3 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我国是先有中国共产党后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是先有议会后有政党,因此议会制则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政党以选举的方式来争夺议会的控制权。这种活动方式的不同造成的结果是:议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效果产生了差异。尽管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很强的凝聚性和向心力,效率高,但不可否认的成为党的意志的反映,缺乏独立自主的地位;相反,西方的议会却在从两党或多党对立的情况下获得了较为自由和民主的环境,能够表达一些人和利益集团的观点。

3.4 组织结构不同。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大是由多层次间接选举产生,没有选民和代表之间的直接责任以及利益监督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尤其是下议院通常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员和选民关系密切,但是容易受到利益集团操纵。第二,议会制的议员人数少,是专职的社会活动家或政治家,他们以议员为业;我国的人民代表人数很多,是兼职,代表并不能从这个职业领取薪水,一旦会议结束他们就会回到原来工作岗位上去。第三,人大下有一个常设机构,即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是从人大内部选举出来的,在人大休会时履行人大的一些职能,和西方议会制的上议院下议院有很大不同,西方议会制的上议院和下议院是平行机构,联合起来行使议会的权力,没有谁向谁负责的关系。

3.5 与选民关系不同。我国的人大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监督和罢免,当人大代表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或者没有能力再代表人民群众的时候,选民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对其进行罢免;而西方的议员一旦产生就不受选民罢免,只有自己辞职或再次选举失利下台。

3.6 在国家机构中的相应关系不同。由于议会制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为调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议会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关系,各权力中心不能统一,决策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效率极低,如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弹劾案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则不同,能够集中行使国家权力,不允许出现议行脱节、互相扯皮现象,因此决策速度快、效率高。

4 结语

议会制虽然掩盖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迷惑了广大人民,但它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抹煞。在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初期对防止封建主义复辟,巩固资产阶级政权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议会制还从客观上教育了无产阶级,提高了无产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即使是在今天,西方的议会制在国民生活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议会制缓解了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缓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维持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组织方式和活动能力以及政治影响力都非常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最适合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仍然是不完善的,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大的弱势越来越突出:党组织经常代权人大;对国家机关监督力度不够;人大代表素质不高;人大与群众联系缺乏等。人大必须改善和健全自身体制,改革选举制度,加强立法工作、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各级党委不应包办人大工作,应该带头遵守人大的决议,支持人大的决策,坚决执行人大的决议;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人民大会制度优越性,维护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促进国家民主的发展。

[1] 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比较政治制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定河、白雪峰:西方政治制度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D034.3

A

1672-5832(2017)10-0278-02

王洪丹(1993—),女,汉族,云南昭通人,法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政治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大会资产阶级议会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7:50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一个议会的诞生
英语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0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环球时报(2019-03-14)2019-03-14 04:10:4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天津人大(2017年12期)2018-01-26 08:55:38
再议会计监督
辽宁经济(2017年5期)2017-07-12 09:39:36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军事历史(1996年5期)1996-08-20 0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