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婷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分析
郭 婷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三份杂志上近10年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为素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维度涉及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新动向及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有了新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转变运动的组织形式、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渗入一日生活、强化儿童健康概念认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革新中总结出它的特性:引发儿童兴趣、充分利用环境作用。
幼儿园教育;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我国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园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指南》中对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发展做了不同年龄段的描述。这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提供了切实的建议。通过分析近10年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明显看出其活动设计与《指南》的契合度。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在三年的幼儿教育阶段中,为帮助幼儿萌发健康态度,获得一定的健康常识,初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所实施的教育。[1]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2]因而,幼儿的健康教育既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物质保证,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支撑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在3到6岁这一时期是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期,也是养成良好行为态度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会对幼儿的一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来,针对幼儿园早操活动中存在的组织形式单一,幼儿园开始革新早操活动。以往早操的动作就是一整套机械动作,放着广播体操音乐按部就班的完成,队形都是几路纵队;在早操活动中借助的材料也是相当单一的。这样的早操活动显得过于成人化,忽略了幼儿的特殊性,也就使得幼儿失去了参与的兴趣。因此,有的幼儿园将晨间的集体操直接变为“分区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不同活动区域[3];有的幼儿园在小班中编排动物模仿操和情景游戏操,中大班难度适当增加等。总之,早操的设计编排应根据幼儿园特色及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从内容、动作、队形等方面综合考虑,使编排的早操贴近幼儿生活。[4]
为了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幼儿园开始开展了一些和传统体育活动不同的特色活动。幼儿园一方面从当前流行的体育活动中选取一些活动,在和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但这类特色活动要循序渐进展开,并且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开展活动。这类特色体育活动不能代替常规的体育活动,应该是作为常规体育活动的补充,目的在于吸引幼儿参与到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健康教育应该融入到一日生活中,无论是在早操活动中、体育活动中还是在吃饭、睡觉中。幼儿园开始将健康常识传播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例如,在吃水果或用餐时,都会教导餐前洗手,并且吃哪样食物,老师还会讲这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在哪。这样一方面普及了幼儿的知识,同时还增加了幼儿的食欲;在午休的时候,老师会教导幼儿不能趴着睡,不能含手,这样都是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在每项活动结束后,老师都会安排幼儿饮水,同时也会给幼儿传授喝白开水的好处,减少幼儿喜爱喝饮料的程度。
概念的掌握会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幼儿对健康概念的认知,不断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关注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例如,幼儿园开展“我的小蛀牙”的活动,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幼儿传播蛀牙的相关知识,并充当“医生”的角色给幼儿检查牙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乐于参与活动,认真倾听老师宣讲的牙科知识,争相让“医生”给自己检查牙齿。幼儿不仅仅学习到了相关的健康知识,还培养了幼儿学习的态度。
幼儿健康是指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近来,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中愈加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幼儿园在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就应该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其次,认真倾听幼儿的讲述,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并且能给予幼儿鼓励和认可。
在收集到的素材中,分析出在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中,幼儿园逐渐开始设计活动都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在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活动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兴趣。因为幼儿特殊的学习方式,也就要求幼儿的学习更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所以,幼儿园开设特色体育活动,将游戏寓于活动中,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也得到健康的发展。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成人,在任何活动中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直接影响你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要带动幼儿,将他引领到活动当中,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环境作为隐形课程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中,也充分利用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开始在教室内开设健康专栏,将每个幼儿的健康状况公布于栏,一方面便于家长开放日时,家长对孩子健康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让幼儿关注自己的成长,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开展健康活动时更加主动的参与。幼儿园要灵活利用环境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搜集到的资料反应出,幼儿园都致力于营造温馨、温暖的氛围,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安全。
[1] 申毅,王纬虹,潘维维.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03)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 季素华.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提高幼儿园健康教育质量[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4] 李莉.幼儿园早操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
G61
A
1672-5832(2017)10-0237-01
郭婷(1992.0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