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2017-11-25 11:54赵智岗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统

赵智岗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63)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赵智岗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6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如何正确理解、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二者的关系,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的文化结晶,它是中华名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显示。因此坚决不能丢弃。本文着重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以及结合的可能性两个方面阐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二者的关系。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

1.1 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列强肆意掠夺中国。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当时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有识之士掀起了一系列爱国自救运动。由农民阶级自发发起的太平天国以及义和团运动都相继以失败告终。由资产阶级发起的辛亥革命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一切都表明封建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并被有识之士广为接受。

1.2 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不是亘古不变的教义。恩格斯更是多次明确表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立足于西方现实社会的科学总结,因而难免会有某些地域的、民族的历史特征。对于东方文化,直接应用可能就显得略有牵强。因此,马克思对于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影响,只是在普遍上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如果具体到实际问题,就必须和中国的实际、具体文化特征相结合起来。[2]

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能性

2.1 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开放性、包容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首要因素。

要说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倒不如说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我们都清楚,儒家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直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民。

儒学文化产生于“百家争鸣”,它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它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是它又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自身。它可以做到取之之长,补我之短。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吸收性。“从齐鲁文化到中原文化,以及和道家文化的交流融合,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3]正因为中华文化这一特征,才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及与之相结合提供了可能。

2.2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相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之处。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够成为国家主流思想以及意识形态指导,一定程度上,这是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社会理想等方面有相似想通之处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在辩证法观点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在一起的,对立统一规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之间有一定相同之处。在社会理想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天下大同,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天下大同思想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人的本质方面,对人的高度重视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不变的宗旨。[4]

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所以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在中国更为广泛传播以及被人们接受。

3 正确认识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

3.1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当下中国,我们正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迈进,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只有通过国家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它曾经对于中国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现代化过程中,老一套的东西难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必须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所用。

关于现代化,曾经出现两种思潮,即全盘西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复古论。“在这两种思潮中,它们或过分夸大西方文化的作用,或夜郎自大,忽视西方文化的作用。”[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它避免了弃中国传统不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危险,也避免传统文化复古论的危险。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置于现代化过程中,使传统优秀文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3.2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结晶。用马克思主义来处理中国的事情,必须加以中国化,使其成为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思想。而这一切都需要传统文化的熏染。在过去几十年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

综上所述,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充实和丰富,使之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 陈传才.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质与变革[J].商洛师专学报,1988,(6).

[5] 张敏.略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1卷第四期

赵智岗(1991.12-),男,汉族,山西朔州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2015级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

D61

A

1672-5832(2017)07-0285-01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统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清明节的传统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