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从心理层面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7-11-25 11:54付晓涵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心理学研究生

付晓涵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探析如何从心理层面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付晓涵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在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许多高校辅导员忽视了研究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状况与具体的需求,仅仅沿用形式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高校研究生在这种激烈的文化交融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便是帮助研究生解决思想上的障碍,消除认知偏差,引导其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并拥有健全的人格。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当代研究生作为新时代的发展力量,因此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环境要求研究生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更要兼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发展委对于培养高校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渗透在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助于培育优秀的研究生党员、研究生骨干,影响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发展与形成.但“传统的思政教育重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枯燥,并且不够形象,研究生在思政教育课上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2]

1 创新并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1.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重视是政治与精神相结合并作为主要导向的宏观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微观上却忽略了个体内在心理机能对其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这种注重形式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从而导致部分研究生或者受教育者接受有困难。

1.2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

基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要求高校逐步调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展视野、创新思维。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与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中结合当代研究生心理发展现状与研究生当下的实际需求,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不断推动创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3 帮助高校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格修养的需要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以知识经济竞争为主,高新知识技术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研究生作为国家发展的竞争力量,不但寄托着父母对其未来的期望,也寄托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因此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解决其生活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研究生身心健康、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对其未来的心理与道德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心理学理论方法在工作实际中的应用

2.1 具体的心理学方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用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大都是以心理疏导为主,心理疏导模式在实践中不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性,还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统一,通过新的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形式。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漏洞,其教育方式相对单一,目标较为狭窄,更追求相对专业化的教育效果。而创新性地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体系,并将这种改进创新后的教育体系与研究生的心理发展实践相结合,不但在技术上更易于实施,受教育者也相对容易接受。

2.2 心理疏导的定义及特征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可以这样来定义:“疏”就是要研究生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消极情绪得到积极有效的缓解,把不良心理能量尽可能地宣泄和释放出来,为人的心态向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或转化创造条件;“导”就是要对研究生的心理活动加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从而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使他们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

心理疏导有三方面的内涵特征:一是心理疏导在技术上使用了心理学上的沟通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理论,遵循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来解决个体的心理障碍;二是心理疏导在实践操作中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最后心理疏导在实践意义上保证了研究生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思想通道保持畅通。

3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当代社会多数人认为心理疏导更广泛的被应用到心理学或医学等领域,部分学者也只是在理论上探讨了心理疏导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能性、必要性,仅有少部分学者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结合,并应用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实践目的在于提高高校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协调社会与自身的全面发展,帮助研究生疏通思想障碍,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健全的人格。因此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育机制,也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1999.

[2] 魏东,许云.发挥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49-51.

[3]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

付晓涵(1993—),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研究。

G641

A

1672-5832(2017)07-0242-01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心理学研究生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