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昆
(火箭军指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古代诗境与画境的探究
杨丽昆
(火箭军指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世间最难以言说者,莫过于诗画乐,所以用“妙不可言”“活灵活现”“三月不知肉味”等模棱两可的词语来搪塞,这是世人的精明之处,也是艺术的玄妙特性使之然。
历来有“书画同源说”,东坡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潘天寿先生有著名的“书画融合论”。诗人是喜欢把美景比作画的,韦庄《菩萨蛮》中有一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展现给读者的就是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
王安石有一首《题齐安驿》: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这首诗由四幅独立的画面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山川风物图,写得工整精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含有浓厚的生活意趣。读此诗,就如同一组活生生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国画中常常会出现留白。留白之处或为天或为地或为水或为气,引发人无穷的遐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表现手法被世人津津乐道,诗佛王维有一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咽”、“冷”二字,用得特别逼真。泉水受阻发出的声音就像人的呜咽普通,微小、低沈,这样轻微的声音还能被人听见,更突出山之幽、之深。
除了留白之外,白描也是诗词常用技法,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通篇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幽远萧瑟的天涯行旅图。当我看到黄宾虹老先生的一些山水写生手稿时,不禁惊叹与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勾画的意境是如此相似。
泼墨虽是也是绘画中的技法,但泼墨手法也常常出现在诗歌中。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开篇就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诗中还写道“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 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真是挥洒自如大气磅礴。绘画中善于泼墨的有米芾父子、梁楷、徐渭等,其作品恣肆纵横,酣畅淋漓,似乎受到了谪仙人的点拨。
平面设计中常用特异的表现手法增强视觉效果,在诗词中也有特异的表现手法,如王安石的《咏石榴花》有一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相传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徽宗出题曰:“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结果某人大笔一挥,位列第一,他画的是:丛林中有一小楼,楼上有一凭窗美女,唇上有一点口红。这就是特异效果的妙处,能驱除观者的视觉疲劳,使人眼前一亮。
诗有诗外之诗,画亦有画外之画,它们都是巧妙经营,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无限的回味遐想。韦应物《滁州西涧》有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因为这句诗画意很浓,北宋画院曾以之为试题来考学生。“深山藏古寺”不画寺庙而仅出现一二和尚,极好的引申了画外之画。
中国的诗歌浩如烟海,绘画也是源远流长代代出新,直接能与诗对应的画也非常多,寇准的《书河上亭壁》写道: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这首诗的意境酷似李成郭熙之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林和靖《梅花》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句尤妙,诗人把梅花置于水边、月下两个特定的环境,衬托出梅花高洁的品格。潘天寿有《梅月图》,是其生平最后一幅画,与一千年前林和靖的《梅花》诗遥相呼应,而潘天寿先生正是以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的性格著称,画中落款为:“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轮皆寂寞,独俏一枝春。”
不仅巧合有诗与画情景相融意境相近,更有专门为诗作画的。石涛是一个人生尴尬的僧人,向往隐居但又不甘于隐居。他把他的感情寄托在艺术上,精心创作了《陶渊明诗意册》,在画中,他的心归于天然平淡。老舍先生向齐白石求画,要求齐老根据曼殊和尚的诗句来创作,齐老苦思冥想,最终有了《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佳作。
根据诗意图画意的艺术家很多,揣摩画意觅诗意的艺术家也很多。王维有一首妇孺皆知的绝句,题目就是《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整首诗似乎在打一个谜语,但谜底一目了然,像是对画做了一个巧妙的诠释。
有一幅三大才子苏轼、李公麟和黄庭坚合作完成的作品《竹石牧牛图》,惜画已失传,唯有诗传世。其诗曰: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此诗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景物描写表白了自己爱竹爱石的心情,这正是当时文人对自己超尘脱俗的情操的寄托。
诗与画的表现形式和意境气息都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契合。一位盲人在街头乞讨,面前放着一个牌子,写着“我什么都看不见”,但一无所获。一位诗人看见了,将内容改为“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快,有很多人向盲人施舍。是啊,春天开了,大地醒了,桃花开了,燕子来了,一切都活起来了,我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天地间,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该是多么遗憾啊?诗人之笔正好为这活生生的画面点了题。
诗的意境与画的意境如同隐藏在山峦烟云间的精灵,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迈着舒缓的步调,静听徐徐清风,卧观云卷云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故而古今中外之才子墨客乐于偷得半日闲于造化中寻幽遨游。只有在造化中,我们才能领悟到那诗画中无法言说美妙意境。
I222
A
1672-5832(2017)07-01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