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钟元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互联网+趋势下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汉纸今传
苗钟元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西和麻纸作为西和文化和中国传统手工宣纸的典型代表,有着毫不逊色于现代宣纸的书写体验。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因此,汉纸今传暑期实践队利用暑期前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深入当地,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麻纸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通过利用所学专业,所具备资源为麻纸的发展寻找出路。
西和;麻纸;传统;文化;困境
七月,伴随着黑色考试周的结束我开始满怀期待的收拾背包准备随实践小分队一同前往陇南西和县,不同于以往回家的放松心情,这次的陇南之行有激动兴奋同时也有不能消散的紧张情绪。紧张来自于想要达到实践目的的使命感,这次我们的实践主题是了解西和县麻纸手工艺人生活现状和麻纸的销售状况。可以说,作为一个来自外省的姑娘,此行之前我并不了解我将要去的地方,将要接触的文化活化石。所得到的信息就只有度娘提供的少的可怜的几行文字“麻纸:由枸树皮制作而成,产于西和县朱刘河村,现多用于书法绘画创作……”笼统并且模糊,但也正因为此,让我对这次的陇南之行充满对神秘村落的探究之情。
我们小分队一行人怀揣着“传授商业知识,引进商业模式;促进技艺传承,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为麻纸制造者增收。”这样的目标经过了从六月下旬开始团队共同策划实践方案,分小组进行分工准备,我被分配到的是问卷设计工作,不同于以往课堂上的纸上谈兵,这次的实践我们小分队针对“麻纸手工艺人、乡政府、村民、麻纸营销商”四个不同的主体设计了四份不同的问卷。这也使我深切的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的问卷设计较课堂理论相差很大,想要设计出一份理想中的完美问卷几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在那一个周里我组织的问卷小分队聚集在一起开脑洞,每个人绞尽脑汁的为问卷组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反复斟酌删选最终确定下来了最后的四份模板,审核、印发,携带着承载汗水的四套问卷我们一行人正式出发。
西和麻纸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在距离刘河村200多公里外的天水放马滩,考古学家在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意外地发现了一片纸。西和麻纸以构树皮为主要制作原料。《齐民要术》记载了楮树种植和造纸的方法。书中说:“楮……共皮可以为纸者也。楮宜涧谷间种之。每年的二、四月间砍伐,这两月不砍,楮多枯死也。” 朱刘河村世代相传的古法造纸技艺,延续着古代麻纸制作的完整工序,被人们称为“造纸术的活化石”。天工开物上记载 “麻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说的正是西和麻纸。麻纸由传统手工艺人纯手工制造,用泡、蒸、锤、煮、切、抄(捞)等传统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西和县朱刘河村以麻纸盛名,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化,麻纸逐渐被年轻人所抛弃,西和麻纸市场销量日益萎靡,西和麻纸仍面临着知名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大、价格与成本不对称、价格不统一等许多问题。我们小分队一行人经过七天的走访调查针对不同主体完成了近百份调查问卷,录制了数十份访谈录音带回学校做最后的整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一次的陇南之行给了我太多第一次的体验,每当走过一天的山路晚上回到宿舍抖落一天的尘土睁眼看着雪白的墙面就可以想起:第一次与八个小伙伴坐着六个半小时的大巴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一路上我们有时嬉笑讲段子,有时睡得东歪西倒,气温灼热五个人坐成一排挤在汽车最后的小座位上却没有人抱怨炎热和拥挤,颠簸中我们头颈相交互相依偎着找到彼此舒适的位置。这一路我极少睡着清醒的感觉到身边小伙伴靠在我肩头的重量由轻到沉,我知道她睡着了,我也知道我们彼此的信任在加深。进入西和县,城市干净且祥和,街道不宽,县城不大但住下的酒店却干净宽敞其实远远高出了我的预期,心里充满了感恩。
此后的两三天,我们进入山区跟农户聊天,在镇里到处寻找可以访谈的对象,参观西和县的创业产业基地。从胆怯到主动与村民聊天,从一本正经的拿着访谈稿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到访谈提纲中问题似已深入头脑中可以张口而出。期间,不知为何,我们都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并且每个人都在很快的成长。我们小分队一共三人,我负责访谈其他两人负责记录和拍照,天知道在我第一次走进陌生农户家中拿出访谈稿的时候双手有多么颤抖,甘肃陇南这里的老人方言很重,理解起来着实让我吃力不已。同一个问题或是因为语言不通,或是因为年迈耳力下降亦或是老人跳脱的思维,他总是喜欢答非所问需要我对同一个问题不停地追问很多遍。老人会不耐烦,我们心理也充满了紧张和无奈。后来,在多次的失败以后,我们改变策略,不在拘泥于访谈提纲的条条框框,也不再用老人们听不懂的专业术语进行询问而采用“接地气”的方式渐渐使我们访谈变得高效且愉快。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天我们进入刘河村访谈,那是我第一次坐着乡土小巴走过层层没有护栏的山路,四个小时,坐在在那个闷热的小车里看着泥土飞扬中的青山绿水,因为同伴的陪伴没有觉得害怕却因为感叹山村的闭塞而心情沉重,我们都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小巴驶出山村脑海中却一直回趟村民的那几句话“没办法,出不去”“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穷呀,别人要多少就要给多少那能怎么办呢……”语气中的无奈和妥协让我很想去帮助他们却无奈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小。
回来的晚上我写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通讯稿,却觉得有很多的话表达不完也表达不出,或许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了才能有那样的体会,才能发自肺腑的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有多么幸福无忧,或许,真的该从自己开始去尝试改变。改变自己的看法,去尽可能的影响他人,或许真的有一天可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让更多人去看到,大山的深处有那么一个村庄,美丽却贫瘠急需我们的关注与帮扶。
一路探索,一起成长。我不能保证我们的这次实践一定会改变朱刘河村的麻纸制作现状但我却从中收获了感恩,感恩同行、感恩成长。
[1] 蓝海涛:《小农经济转型与文化传承—以传承西和麻纸千年文化为例》,经贸实践2016第16期P10-11,1671-3494
[2] 吕宏:《西和麻纸产业铺就致富路》,中国绿色时报2015.09.03第B04版:林浆纸周刊
[3] 《西和麻纸诉说千年不朽的传奇》,陇南日版2015.12.27,第03版:晚刊
[4] 《西和麻纸“铺就”致富大道》,甘肃经济日报2015.08.10第04版:要闻
苗钟元(1996-),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本科大三学生,西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学习人文社科扶贫保障方向。
TU-87
A
1672-5832(2017)11-0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