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独生子女儿童道德经验发展因素分析

2017-11-25 11:08:41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经验道德

贾 贞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影响我国独生子女儿童道德经验发展因素分析

贾 贞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日益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深入研究独生子女的群体特征及道德现状,客观分析不同成长环境给独生子女道德经验带来的影响,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家庭和全社会协作等方面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为独生子女群体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和未来民族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独生子女;儿童;道德经验;道德发展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独生子女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独生子女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1 独生子女儿童道德经验发展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独生子女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国家。自1980年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规模以11.77%的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增长,1995年开始超过1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测显示达到1.64亿,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基本普及。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之下,与非独生子女儿童相比,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

道德经验以社会准则、道德要求以及具体的道德情境为对象,是对事实的理解和直接把握。道德经验一般表现为,首先通过规范本身及其必要性的认识,掌握关于道德规范“是什么”、“怎样做”、“为什么”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消除意义障碍。这一方面来自于直接的道德经验,另一方面社会道德教化为道德主体提供间接的道德知识。杜威的经验哲学认为,经验包含了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所有方式,是个体在世界中的所有行动和遭受。杜威也明确提到经验就是生活和历史的同类语,它既包括被经验的对象又包括经验进行中的主体,既包括经验的结果也包括经验的过程,既包括经验的事实也包括人的价值。

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形成和发展要经历理性化和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才能真正成为其经验,成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源泉。因此,研究独生子女道德发展问题,客观分析道德经验对其成长产生的影响,总结把握其规律与特点,有助于家长熟悉了解子女各阶段思想状况和品德发展,改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方式,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助于教师全面认识儿童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更好的发挥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发现独生子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独生子女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打造更好地平台。

2 影响独生子女儿童道德经验发展的因素

儿童早期经验的影响及其在人的整个一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受一系列因素制约。它和儿童个人的特点,家庭及学校的教育,同辈群体的交往,社会法律制度等等都有关系。

其一,儿童道德经验的建构,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相关,受自我意识和发展速率的制约。自我意识是建构道德经验的前提条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的个体,能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社会的关系,能明确自己在学习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从而能主动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其二,独生子女良好品德的形成,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绝大多数儿童的早期社会经验来自于家庭中,因此一些道德经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许多道德品质是反射性和习惯性的。皮亚杰认为儿童早期的道德判断主要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的道德观点被儿童内化并且成为以后自律功能的源泉。后来,柯尔伯格在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时候也指出“在分析关于早期家庭经验对道德发展的影响的这些研究成果时,我们并不认为家庭对于道德发展是无关重要的。相反,我们提议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完全是在家庭中打下的。”独生子女儿童处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之中,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儿童的过度关心和干预,易造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等道德问题频出。

其三,儿童的个性道德面貌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而逐步形成的。虽然我国的学校教育宏观上都为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但是不同学校的人文环境是不同的,不同的学校教育氛围导致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有差异,道德经验的建构也一定存在差异。一方面学校教育的目标方法影响学生道德经验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精神也影响学生的道德经验的发展。

3 改造道德经验,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人的道德经验的生长需要教育,因为生活中有些经验是不利于人的道德生长的,道德教育要认识到在实际中哪些周围事物有利于引导人的道德经验的继续生长。因此,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合适的方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经验的生长,促进儿童道德的自然、健康的成长。应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为之营造良好环境。

影响独生子女儿童道德经验建构的首要因素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取决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家长在平常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父母的模范表率作用对孩子是最大的鼓励。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针对性独生子女群体的特点,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和集体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与挫折的精神、能力与意志。学校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正面宣传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从不同方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净化校园不良风气,用积极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社会风尚,为包括独生子女在内的受教育群体开辟多样化的成才途径及道德发展环境。

面对道德价值多元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社会各部门单位应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优化网络、电视、媒体环境,通过社会舆论调整人们的道德关系,鼓励或抑制人们的道德行为,打造法治民主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通过改善独生子女群体成长的环境和加强教育工作,使独生子女同非独生子女一样得到健康成长。

[1] 郝克明,汪明.独生子女群体与教育改革-我国独生子女状况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9,2.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

[3] 易连云,张艳.杜威经验理论视角下幼儿道德经验的内核与建构[J].学术教育研究,2010,11

G610

A

1672-5832(2017)08-0268-01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经验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经验
图说
遵义(2018年21期)2018-11-19 06:34:56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