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丢书”不如“上门送书”

2017-11-25 21:59海纳
中华魂 2017年2期
关键词:海纳灌输上门

文/海纳

“地铁丢书”不如“上门送书”

文/海纳

近日,有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组织了一场“丢书”活动。他们派出很多的人,包括一些影视明星,每人抱着一堆新书,故意丢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里。据主办方称,这次共丢了1万本书。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人们利用通勤时间读会儿书。

这件事,听起来挺好玩的。进了地铁,上了飞机,正好座位上有一本新书。于是拿起来阅读,既消磨时光,又增长知识,还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家,放到自己的书架上。

而实际结果呢?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丽。据一位在北京坐地铁的乘客介绍,看到空座上有一本书,开始他以为是谁在拿书占座,后来又以为是哪个乘客把书忘在车里。再说,地铁上天天挤得水泄不通,哪有条件和闲心看书。

网友晒出的照片也证实,那些丢在车厢里的书,要么被乘客视而不见,要么被保洁阿姨收走。只有少数被人拿起翻翻,很快又放回原处。为此有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更像是“作秀”。也有人说,丢书的初衷很好,但却选错了时间、地点和人群。

人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不喜欢读书;有的人有时间读书,有的人没时间读书;有的人愿意读这样的书,有的人愿意读那样的书。如果是真心鼓励和帮助别人读书,那就要供其所需,投其所好。

前些日子,我在北京一个距离地铁口不远的地方,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摆了一个书摊。上百本书,有新有旧,有薄有厚,全部1元钱1本。一会工夫,就被人买走了30多本。我问他:“你的书怎么卖这么便宜?”他说:“家里书架放不下了,所以要转让一部分。如果一分钱不要,人家可能不好意思拿,还可能怀疑我有毛病。这样1元钱1本,就是要把书送给需要书和爱读书的人。”

把书送给需要书的人,应该是每个赠书者的愿望和目标。前年我出了一套“幸福人生系列丛书”,一共三本,分别是《成功之道》、《幸福之门》和《城市印象》。其中的大部,我都采取定向赠送的方式,送给了想读书和爱读书的人。一是送给本县中小学校的学生,二是送给《唐山晚报》读者俱乐部的读者,三是送给家乡的亲友和村民,四是送给周围的几家图书馆。为此,我收到了很多的反馈。每当有人说读过我的书后有什么感受时,我就感到一份甘甜在心头。

人生的读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属于“灌输性”读书。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有兴趣没兴趣,都必须坐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地听老师讲课。不但要听,听完了还要写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以检测你的学习成果。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仅要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还会直接影响今后的前程。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强制性”和“灌输性”的读书中,我们获得了大量人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走出校门之后,人们的读书,就变成了“自觉性”和“需求性”。根据自己的事业需要和兴趣爱好,有选择的读书。因为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非常宝贵。所以必须读“急需”和“有用”之书。只有闲来无事的时候,才可以读一点消遣书。

很显然,“地铁丢书”是一种商业行为。人家之所以把花钱买来的书“丢”到公共场所,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企业的知名度。虽然效果不甚理想,但“以书做媒”的创意,应该给予肯定。受此启发,我们希望更多写书、编书、出书和热心公益者,组成一支“丢书”大军,把更多的好书,送给需要书和爱读书的人。

猜你喜欢
海纳灌输上门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北京中农金海纳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瓜果时间长 上门收购忙
瓜果时间长 上门收购忙
北京中农金海纳
20年花都强势出圈,海纳英才打造核心竞争力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海纳光电:从创新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