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

2017-11-25 15:49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义桅

“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义桅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尽管在这一倡议推进过程中遭遇了种种挑战和风险,但建设的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近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改写世界的历史。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走廊;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响应,近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使大家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改写世界的历史。“一带一路”跟古代的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跟现行的国际体系是什么关系?跟中国梦是什么关系,将来怎么发展等问题,我们都应该了解作出相应的解答。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概念,是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来的。1871年德国统一后,开始寻找扩张空间。当时,海上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瓜分光了,德国只能从陆上寻找,因此德国派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国考察铁路经营权,寻求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一)“一带一路”概念的由来

李希霍芬1878年来到中国,发现中西方之间实际上有很多的贸易、文化交流通道,比如有茶叶、瓷器、香料、佛教等路径,他把这些中西往来的道路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概念带有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子,我们没有沿用这个概念,而是打造了“一带一路”的概念。

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在1936年写了一本书,叫《丝绸之路》,以后这个概念就慢慢流行开来。他在书中预测到中国要复兴古代的丝绸之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古代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它是联结世界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各大陆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果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为自己树立一座丰碑。”他说这话的时候,中国红军正在长征。今天读到这段话时,我心里很激动。西方人80年前就已预测到中国要复兴丝绸之路,由此看来现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偶然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远离海洋,世界上90%的贸易是通过海上进行的,产业链基本上按沿海地区布局,离海洋越远越落后,因此哈萨克斯坦是最需要通向海洋的。哈萨克斯坦一直想在上合组织里推行经济合作,但遭到俄罗斯的反对,于是它转向中国寻求机会并与中国开展合作,所以习近平主席2013年选择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不久以后,习近平主席去印尼访问,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规划。至此,“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进入到实践。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看,“一带一路”的“带”是经济发展带,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几年鲜活经验的总结,像深圳特区通过铁路、高速公路跟东莞、佛山等地连成经济发展带,最终成为珠江经济发展带。路,就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官方的说法是选择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前西方人说现代化道路只有一个西方模式,美国人称之为“华盛顿共识”,后来发现照搬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一个成功的。

(二)“一带一路”倡议承载起让世界互联互通的使命

在中国成功之前,很少有国家相信可以走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一带一路”将使更多的国家互联互通,建立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到很多国家去讲“一带一路”时,当地人说,中国改革开放30几年,把七亿人脱贫致富了,现在还有精准扶贫,为整个世界人口脱贫做了70%的贡献,中国有什么经验?说起致富经验,我们用中国老百姓总结的两句话回答他们——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后来我加了第三句话——要闪富,通网路:要建互联网,要互联网+,用微信扫一扫。他们觉得挺有意思的。

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基础设施的短板,尤其是非洲国家。非洲资源丰富,劳动力也非常便宜,为什么不搞改革开放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它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就没有把它的基础设施短板给补上,因此它一直发展不起来,一直依附于西方宗主国。“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要帮助很多的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

“一带一路”对中国来讲,要超越原来意义上的改革开放。原来的开放主要是针对沿海地区的,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主要是向美国开放,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凡是向美国开放的,经济都实现了现代化,中国也不会例外。确实如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短短15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美国感到很紧张,所以特朗普说要让美国再次强大。

近年来,中国调整改革开放的思路,从原来开放沿海地区到现在更大程度地开放,从原来的“引进来”到今天更多地“走出去”,甚至还要“走进去”。中国的产品、服务、理念以及中国发展模式,都要走向世界,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是出口加工,大进大出,现在我们要优进优出,实现劳动力、资本、商品的自由流通,形成大市场。以前中国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身经济,今天是中国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区别。

“一带一路”也超越了中国原来的改革开放的模式。原来的开放主要是沿海地区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把中国变成它的市场,最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今天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就是要世界对中国开放,不光是中国向发达国家开放、向世界开放。“一带一路”沿线不太发达但发展潜力很大的国家向中国开放,不仅是沿海地区开放,而且边疆地区、中部地区也要开放。中国的资金技术要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各种各样的经济走廊、开发区、工业区,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起来,最终目的要建立欧亚大市场。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

第一,它是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

“一带一路”首先要做到互联互通,建立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以前,“铁公基”是基础设施的代名词,今天“铁公基”是天电网陆海空,包括人机交互、天地一体、万物互联等21世纪现代化的交通手段。在这个领域,中国现在具有全方位优势。比如说互联网,中国有7.3亿网民,数量超过美国、日本网民的总和,而且在农村买东西也可以用微信支付,这在美国或欧洲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前世界十大互联网巨头,有四家在中国。华为本来有实力列入前十,因为未上市而没能参与排名。世界上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四个国家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其他国家即使德国、日本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航海。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大港口,前七位全在中国,因为我们是第一大贸易国,以前排名前几位的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比利时1994年贸易超过中国,因为他有安特卫普,现在可能只是中国的零头。

公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修高速公路,现在总里程已超过美国。

输电线。因为中国的资源在西部,人口及经济发展主要在东部,所以西气东输、西电东输是中国人练出来的绝活。比如,青海光伏发电经过2000公里输送到上海,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以及技术市场化的能力领先世界。

第二,“一带一路”是个产业群,会形成辐射效应。

“一带一路”沿线将逐渐形成相关服务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高度私有化,很少投资基础设施,更不能形成产业群的概念。比如说,中国这些年建了很多高铁,有人说,中国高铁只有京沪高铁线路才赚钱,其他线路好像不赚钱。他们所谓的赚钱,就是卖多少张票才能把投入成本收回来。实际上中国人修高铁,并不完全考虑能卖多少票,而是考虑产业链的布局,比如京沪高铁修了以后,带来沿线旅游、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西方经济学是不算的。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崩溃”“威胁”等说法,一次次被中国的发展现实击溃,因为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国内有十八个省份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新疆等边疆地区尤其引人瞩目,新疆占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历史文化名城喀什的口号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喀什接壤或毗邻八个国家,这是区位优势。此外,新疆还是四大文明、八大宗教的交汇地,资源非常丰富。西部大开发以前这里很落后,但是现在新疆相对于西亚、中亚是非常先进的。乌鲁木齐市有400万人口,而在中亚地区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除阿拉木图以外基本是找不到的。从乌鲁木齐乘机五六个小时可以飞到上海、北京,再往西飞五六个小时可以到法兰克福和伦敦,往南飞到孟买,往北越过北极可以飞到纽约,世界上重要的城市它都可以到达。在七个小时圈里边,它就是世界的中心。以前我们关注沿海地区,老觉得喀什是落后的、边缘的。改变观念以后,一下子把它激活了。昆明也一样,云南既跟东南亚接壤,又跟南亚连在一起,变成区域合作的中心地带。

原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三个欧亚大陆桥的概念,分别是从海参崴到鹿特丹、从连云港到鹿特丹、从昆明到鹿特丹,“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原来欧亚大陆桥以物流为基础的局限,提出“五通”概念,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国内通过长江经济带,把“一带”和“一路”连在一起,像重庆、武汉就成为交汇的地方,成为中国新的增长极。

中欧班列渝新欧线路六年前已经启用,联通了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重庆与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口德国的杜伊斯堡。现在我们已经跟欧洲的10个国家、15个城市开通了一年两千列次的中欧班列,与中国的39个城市联通,尤其像义乌跟马德里、伦敦等城市的互联互通,减少了原来对海上运输的依赖。原来重庆的出口商品通过海上到欧洲需要35天时间,现在搭乘中国班列13天就能到达,将来如果把铁路宽轨与窄轨问题、海关检疫等问题都协调好的话,几天时间就可以抵达,极大地拓展了欧亚大陆的商贸文化往来。

以前出口商品通过海上运输耗费时间长,空运费用太高。中国班列开通后,名贵物品走空中航线,大规模设施通过海运,而中间部分的物资搭载中国班列走,这将更多地造福于老百姓。因为空运商品附加费高,普通的老百姓用不起,海上运输时间长,一些食品类又有保质期的限制,而中国班列将这些问题化解了。将来“一带一路”中国班列能够把陆路运输整体上互联互通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有明显改善。

古代“丝绸之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食品,像胡椒、西瓜、葡萄等等。现在的“一带一路”尤其中国班列也会运进来很多新鲜食品,比如,中国人吃的肉类中30%是牛羊肉,70%是猪肉,猪肉的营养价值相对牛羊肉要差一些。中亚地区日照丰富,无污染,牛羊肉的质量非常好,欧洲奶粉质量好,将来这些国际上的优质食品通过中国班列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的体质会得到改善。

历史上唐朝通过“丝绸之路”带来一个强盛的时代,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繁荣。

第三,“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

实施“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就是要成立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把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体和欧盟联在一起。按照习近平主席说法,就是“经营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格局”。我们跟北美合作,更多的还要抓住欧洲,经营整个欧亚大陆,这是“一带一路”的基本思想。

中国北边有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人口稀少,一平方公里将近一个人,但是它的稀土、五金非常丰富,中国的产业往那边延伸会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奇迹。

中巴经济走廊,联通的是中国的铁哥们巴基斯坦,这条通道让整个中亚直接通到印度洋入海口。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包括四个方面: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区,港口。这四个方面把这一地区工业化的短板补齐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到2020—2030年就要腾飞,将成为中等收入的中等强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步。

巴基斯坦以前被西方人说成是失败国家,暴恐、贫困、整体落后。现在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吸引了很多外国资金注入,英国也加入中巴经济走廊,昔日落后的局面正在改变。中国一直强调四个自信,我们也要帮巴基斯坦找到自信。印度被西方扶持,采用所谓的民主模式。我们支持巴基斯坦,如果巴基斯坦经济能够发展到跟印度差不多甚至超过印度的话,那么我们在国家制度、发展模式上的话语权将极大地提升,它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一带能源短缺,中国可以考虑往这里转移一些产能。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比较集中,所以我们到那里推进“一带一路”有基础。要将这一经济走廊领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项目全部激活,形成规模和系统效应,比如说将中国的“东北振兴”和俄罗斯的“远东大开发”进行对接。其他国家已有的一些交通能源设施,比如说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等,也将其与“一带一路”对接,不断地拓展互联互通的广度与深度。现在的北极逐步在融化,中国将来可通过北极航线到欧洲,这都是在开发新的领域。

国内通过六大城市群的发展,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关西、成渝、云南这一块通过轻轨、高铁连在一起。我们有五大发展方向:通过中亚、俄罗斯到波罗的海;从西亚、波斯湾到地中海;从中巴经济走廊到印度洋,把“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欧洲。现在欧洲有六个国家说他们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终点站,这也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

我写了一本书,叫《再造中国》,通过再造中国可能再造一个世界,改变我们的身份认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强盛就是以丝绸之路的复兴为标志的。汉唐等最强盛的朝代,恰恰就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代。今天我们提出伟大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宣告中华民族正走向历史上最接近辉煌的时候。

第四,“一带一路”内容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1.一个概念:“一带一路”倡议。

2.两个翅膀: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海上。

3.三重原则:共商、共建、共享。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轮番登场,谁跟你共商?谁跟你共建?共享更是不可能的。中国刚提出这些理念时,外国人很难理解。我就翻译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用他们的语言思维来表达,外国朋友一听就明白了。

4.四包括“四大丝绸之路”理念、四大关键词、四小关键词三重含义。

“四大丝绸之路”即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提出来的。

绿色丝绸之路,是针对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来讲的,强调可持续发展。

健康丝绸之路,中国政府重视民生,重视老百姓的福祉,中国要引导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注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有老百姓的健康。

邓小平同志当年南巡时讲道:“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为什么欧洲民粹主义抬头,为什么世界上1%的人占了99%的财富?为什么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忘了初心,背离了民心。

智力丝绸之路。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时是600万人口,到了欧洲大陆是上千万人,到了美国和苏联时期上亿人,今天中国一家就有十多亿人,加上印度、巴西等,几十亿人在搞工业化和现代化,再用原来那种制度、那种组织观念显然是行不通了,所以必须要创新合作模式、创新观念,也就是说要智力支持。

和平丝绸之路。通过发展求和平,通过和平保障发展安全,这是中国的重要经验。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以经济建设来谋取稳定与和平。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把我们的一些发展理念、发展经验跟世界分享。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四”,也指四大关键词和四小关键词。

四大关键词: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

四小关键词:开发第三方市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服务、国际标准等。

开发第三方市场也是中国提出的新概念,什么意思呢?比如,世界上37%的核电站在中国运行,而世界上核电技术最安全、最发达的是法国,我们现在跟法国合作开发英国的核电市场,这样一种新的模式就形成了。再如,中国百度在巴西建了一个葡萄牙语版本的搜索引擎,也属于开发第三方市场,因为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它的运营商是由葡萄牙公司提供的,所以我们通过跟葡萄牙合作,把巴西的搜索引擎市场建立起来。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经济合作,政府制定了战略规划,具体落实还是靠一个个企业、一个个项目,最后还要尊重国际标准,甚至当地的标准,这正是四大、四小关键词产生的现实基础。

5.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6.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六大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大经济走廊布局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尤其是中蒙俄已经签订了发展纲要。六路,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公路。多国多港也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港口全是按照深圳模式来建的,像西哈努克港一看就像深圳,皎漂港是缅甸的深圳,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的深圳,还有印尼的雅加达港也是如此。

我们修了雅万高铁后,国内很多人说,为什么跟日本竞争把利润压得那么薄还去修呢?实际上“一带一路”规划中有战略性项目,像中巴经济走廊;有政策性项目,像雅万高铁,它是示范工程;更有大量的商业性项目。战略性项目不以赚钱为目的,政策性项目是为体现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商业性项目才是要赚钱的。中国和日本的公司在印尼参与高铁竞标时,日本公司一直要求印尼地方政府提供担保,但是印尼的政府没有能力提供担保,中国用国有企业国开行作担保,所以我们拿到了项目,并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开拓了道路。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东盟的一半人口生活在印尼,如果印尼不同意、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海上怎么出去?如果东南亚都出不去,怎么去欧洲?所以雅万高铁项目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很多学者唱衰它,是从技术层面、从经济狭义层面来看的,而没有考虑到战略影响。

7.七个支点。

“一带一路”倡议,参与的国家目前已经有65个,但“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参与进来。就目前而言,有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拉美七个主要支点。

中亚国家中最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亚历山大远征一直打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张骞出使西域也到了撒马尔罕附近的费尔干纳盆地,这个盆地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交汇的地方,文明非常的深厚,所以习近平主席选择到那里提出了“四大丝绸之路”理念。

东南亚国家中除印尼外,柬埔寨跟中国关系非常好,其实马来西亚对中国也非常友好,马来西亚有一个口号叫“引进中国的投资”,以前中国要引进他们的投资,他们现在要引进中国的投资,几十年就翻了个。

南亚的参与国家除了巴基斯坦,还有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海上明珠”,郑和出海时多次到达那里。

中东欧十六个国家现在也跟中国积极合作,其中波兰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波兰的GDP相当于其他十五个国家的总和。其他国家像捷克也很积极,《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在捷克发布前一个礼拜,我们前去访问,捷克领导人说我们有千年梦想“三河通三海”,要把奥得河、多瑙河、易北河跟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连在一块,但是1000年了都没有实现。“一带一路”来了,激活了他们的千年梦想。

西亚北欧也都有国家参与进来,土耳其跨亚欧,埃及跨亚非,当然都很重要。伊朗现在对“一带一路”非常积极,希望中国能在伊朗设办公室。但是,我们选阿联酋作为支点,因为它的交通金融不涉及教派争端。

独联体国家中,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带着他的儿子来参加了近日的“一带一路”峰会国际论坛,中白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旗舰工程。独联体还有一个合作国家阿塞拜疆,别看这个国家很小,但是大家读一读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里面提出全球支点国家,在五个地区性的支点国家中,阿塞拜疆名列其中。为什么?因为几乎整个中亚油气管道都经过阿塞拜疆,延伸到土耳其,通过巴尔干进入到欧洲等地,这个国家相当于多国油气管道的“活塞”。

8.八大领域:基础设施、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和海上合作。

过去三年多,这八大领域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为什么要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到44亿人口,占整个世界人口的63%,但是它的产出才21万亿美元,占整个世界的29%,中国占了其中的一半,发展空间很大。“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合作共赢的理念、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中国梦和沿线国家的梦想融通,让它落地生根。中国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很大程度上是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建设经验在新的时期发扬光大。

(一)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为什么要建“一带一路”?通过五十多年的探索,中国社会制度逐步成型,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压力,比如经济增长,中国长期以来都是靠出口、投资拉动,出口量最多的时候,1/4出口到欧洲,1/4出口到美国,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后,中国的出口严重下滑,产能过剩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市场,现在经济增长点在区域经济合作、服务业和创新上,“一带一路”是引领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现在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150%,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这是我们建设“一带一路”的底气。

开放之初,中国的发展一直是盯着发达国家。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到中端,局部地区向高端迈进的时候,光盯着发达国家,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我们跟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巨大的互补合作空间,因为这些国家对中国的需求,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发达国家的需求类似,他们需要中国的资金技术,而我们需要他的市场,这就是现在经济学家提出的“全球双环流价值链”理论,这一理论改变了原来只盯着发达国家产业链分工的模式。

在全球化顺利时期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产能,通过走出去创造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里面特别明确的。外交上我们也改变了原来只盯着美国的发展策略,现在更多地建立与欧洲的互联互通。

(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把世界发展起来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绘构的全球化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半开化地区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五百年来欧洲人走向海洋,把世界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包括中国也曾处于半殖民地状态。而且西方人到达新大陆后以文明者自居,垄断了文明的话语权,结果导致很多国家进入一个所谓的普世价值、西方中心的时代。

事实证明,西方的制度与体制本身存在着诸多弊端,这套模式生搬硬套到发展中国家后,更是衍生出了数不清的问题。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倡议,没有地缘政治扩张。历史上郑和的舰队到达了非洲很多的港口。郑和航海的宝船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达·伽马的船圣玛利亚号相比,圣玛利亚号是85英尺,郑和的宝船是400英尺。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当中国统治海洋》。书中记载当达·伽马的船到了东非,很高傲地要求当地人开放,当地人说,“当年从中国来的船比你的大多了,他们带来的宝贝比你的好多了,你们的这些算什么呀。”看到这个故事时,我流下了眼泪。当时的中国航海人既有实力,又很文明,没有搞侵略扩张,也并不想称霸世界。今天的中国初心未改。

古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商贸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到了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就把“丝绸之路”给切断了,深受欧洲人喜爱的香料等也随之断绝了供应,于是欧洲人走向海洋去寻找香料等物品,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帮助欧洲从海洋走向世界。最后世界被欧洲瓜分,成了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也深受其害。不过,当初瓜分世界的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称霸世界没有一个超过130年的,都属于人类文明的边缘性国家。

美国国家宇航局,把世界各地晚上的灯光拼在一起组成一张图,图上清晰地显示出,北美、日本、欧洲的沿海地区,灯是亮的,其他的地方一片漆黑。印度自称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印度有3亿人没用上电,非洲11亿人口中5亿人没有用上电。中国现在正在帮助他们通各种电网。蒙古国总统说,“一带一路”倡议功德无量。中国人可能还没意识,我们做的事情会让他这么感动。

世界航运大部分集中在大西洋之间,其他地方很少。网络更是如此,12个根服务器里边,9个在美国,另外3个分布在挪威、日本、英国,网络根域全部被美国或者美国的盟友把控。拉丁美洲和非洲之间没有一根海底光缆,中国正在帮他们建。同时,我们也正在中亚、阿拉伯、欧亚大陆建光缆,帮助他们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最近美国出了一本书,叫《超级版图》,提出人类在未来40年基础设施的投入超过以往4000年总和。作者说,过去的全球化是关税减让,它只能增加5%的经济增长,当前的互联互通决定了世界经济增长力,它会带动10%—15%的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要对全球化重新梳理,中国要把话语权拿过来。为什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叫全球化,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一种全球化。而且中国现在倡导的全球化是包容性的全球化,原来的全球化不够包容。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不做世界第二。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是要把世界统起来、管起来。

中国在世界各地修铁路、建港口,设置互联网,推动世界的互联互通,是要把世界联合起来,把世界发展起来。

(三)中国具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力

《三国演义》开篇一句话便是:“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新型全球化要把世界联合起来,但不是通过帝国的方式,而是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把世界结合在一起,这个希望寄托在中国,因为中国体量大、历史悠久,制度上、效率上具有优越性。

第一个瓜分世界的协定,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教皇见证下签订的教皇子午线,东半球、西半球分完了以后,荷兰思想家格劳秀斯说,他们占的是陆地,海洋是公共的,所以荷兰崛起为海上的马车夫,17世纪就是荷兰的世纪。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也不是简单地否定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而是提出更具包容性的概念,超越了原来的观念与实践,为解决当今世界治理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超越了战后美国的体系。以前,欧洲人统治世界以后,把欧亚大陆称之为世界岛,把自己的文明包装成与生俱来的,这种情况从亚历山大远征就开始了。

亚历山大带兵征伐到印度,在埃及留下了亚历山大港,打到两河流域,将巴比伦花园给烧掉了,他把印度动植物的标本孔雀、老虎都拉到了雅典学院,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研究。很多人都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各种学科的开创者,著作包括逻辑学、美学、政治学、哲学、解剖学等,有300多万字。后来研究者发现,在中国的印刷术、造纸术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只能用一种材料写字,就是羊皮纸,而在公元前四世纪即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里,整个世界的羊皮产量都不足以写下300万字,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著作,都是托伪之作,是欧洲走向海洋以后把殖民地国家的文化归为己有,把中国的印刷术说成欧洲人的发明,这是一种话语霸权。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很快就付诸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果。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丝绸之路复兴计划,2010年欧盟提出欧亚版本的复兴计划,叫“新丝绸之路计划”,即从海参崴到里斯本的欧亚自由贸易区设想,2011年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现在谁还知道美国的、欧洲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呢。反而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得到各国响应,这决非偶然,是世界经济经过一千年重新回归到东方的体现。

近代以来,欧洲国家越分越细,一方面造成更多的竞争,也推动了各国的创新,但是国家经济就很难再有规模和系统效应了。欧洲人自嘲说,欧洲只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小国,另外一类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小国的国家。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国家,人口和GDP都是欧洲最大的,但德国的人口不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德国人说,中国共产党相当于9000万人的一个大公司,带动14亿人脱贫致富,全面奔赴小康,现在还要带动世界上44亿人搞“一带一路”建设,德国怎么能跟中国竞争呢?中国是超级大国。

比利时有个男爵告诉我们,在比利时人看来,中国不是一个国家,是个洲,比欧洲还要大。

《华盛顿邮报》前年有一篇报道文章说,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世界经济中心从中国转移到欧洲,又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又超过了过去一千年的发展轨迹,到202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中心。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经济大回归,可以说是一个大周期、长周期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防和工业体系,今天的中国可以生产从味精到卫星、从火柴到火箭基本上所有的东西,联合国的工业体系中130多门类和500多小门类里面,只有一个国家全部具有,就是中国,美国只能达到95%,俄罗斯的轻工业连暖水瓶都造不好。德国和日本工业很发达,但作为战败国很多东西生产不出来,或者美国也不让它生产。“一带一路”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国工业体系独立完整所具备的竞争力。为什么只有中国做到这一步?因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要跟苏联、美国两线竞争,当时考虑最多的是独立自主,力求避免被人家卡住“脖子”,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国防和工业体系,这就是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物质基础。

当前,中国一年有800万大学毕业生、500万中专毕业生,一年新增的工程师,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一年新增工程师的总和。中国用不到十年时间修了两万公里的高铁,比英国伦敦用150年修的地铁还要密集,这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中国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高铁,成了128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跟十年前的美国正好倒过来了。世界海上航线包括所谓的军民两用的港口,2015年排名前五十位的集装箱港口中2/3以上都有中国的投资。

中国的改革成就、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引人瞩目,本身就具有示范效应。

去年,我们在非洲讲“一带一路”的时候,有个坦桑尼亚记者在中非媒体智库论坛上,现场拿出《习近平论谈治国理政》这本书,问我们,习主席说要以钉钉子精神搞建设,钉子跟经济建设什么关系?我们就给他解释,钉钉子精神就是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久久为功,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听到了以后说,我们的规划比中国还要长远,非盟有“2063年愿景”,但提完就没音了,不像中国还要一步步地落实。之后他又问起“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我告诉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是不要瞎折腾,一条小鱼左翻翻右翻翻,最后只剩下骨头了。他很羡慕中国的发展成就,对我们说,坦桑尼亚300多万人口,有180多个政党,政党轮番执政,政策忽东忽西,所以一直就发展不起来,不像中国共产党可以长期执政,可以长远地规划,他们的国家做不到。

非洲的资源、劳动力非常丰富,也很便宜。为什么不能像中国这样改革开放,吸引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实现现代化呢?除了政治因素外,基础设施的短板非常明显。很多非洲邻国之间没有直航,区域没有铁路、没有公路,到非洲需要先到巴黎转机飞到周边的邻国去,这样能发展起来吗?所以中国到非洲建设“三网一化”,即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区域航空网和基础设施工业化。

现在,很多非洲国家都在学习中国模式,比如肯尼亚的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实行港、区、铁、路、贸五位一体,总统肯雅塔每三个月到现场去办公,现在中国建造、中国管理、中国运行,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全方位在非洲试点、推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积累起大量的发展经验正在与世界分享。

(四)为解决世界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我们解决中国发展的难题,也是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比如说贫困、贫富差距的治理。盗贼出于贫穷,很多地方冲突也都跟贫困密切相关。非洲人说贫困是人类的公敌,非洲领导人都想学中国的扶贫经验。

习近平主席在福建工作时写了一本书叫《摆脱贫困》,非洲朋友看了以后跟我们说,你们的国家领导人是从基层干起的,脱贫为什么干得这么好,因为他从基层积累了很多经验。4月中旬外交部委派我们到埃塞俄比亚、非盟总部演讲,传播、交流中国摆脱贫困的经验。

韩国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下围棋,“三边通而中央必胜”。

沿海和内陆地区的贫富差距极为巨大,怎么去缩短贫富差距?陆海连通,东西互济,统筹协调,标本兼治,通过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保障发展,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给国际社会提出的治理方案和公共产品。

彭博社曾经引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话说,到2050年“一带一路”将给这一区域贡献80%的经济增长,形成30亿中产阶级,预测到未来十年会新增2.5万亿的贸易总量。

现在世界上还有近13亿人没有用上电,怎么样去帮助他解决能源短板问题,传统的方式要发电必须耗费煤和油,而这又将使碳排放增加,但现在全世界都要求碳排放减少,这就像中国人说的,既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怎么做到这一点?

习近平主席两年前在联合国总部提出了“智能电网、联网特高压电网和清洁能源三位一体式”方案,解决人类的能源短板问题。因为中国国内已经做到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我们具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基础设施的需求缺口非常大,尤其是能源、电力、公路等方面,像阿富汗,北部中亚国家能源非常充足,南部能源短缺,所以,在这里建造基础设施,会推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

把几十万亿的热钱引导向基础设施,有利于消除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撒切尔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即政治自由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导致世界上热钱泛滥成灾的局面。当时,凡是热钱到达的地方,经济呈现所谓的一片繁荣,实际上就是泡沫,当热钱抽走,经济一片萧条。美国金融寡头经常通过这种方式来干涉别国内政,制造各种金融动乱,

“一带一路”倡议,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并引领未来的合作方向,包括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比如说5G、大宗商品定价权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权等领域,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从而有效地避免经济泡沫。

当前,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项目,推动沿线国家互联网的建设。中国在网络使用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据说广州地铁站的乞丐都带着支付宝或微信二维码,想给钱的直接“扫一扫”就支付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带零钱。

三、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如何建设,怎么应对风险?我们在布鲁塞尔时,当地人提起当年周恩来总理谈到法国大革命时说的一句话,“下结论为时尚早”。他说,一听这句话就知道中国人有大战略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整体对外战略布局中新的里程碑。

(一)制定“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014年底,中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内部版本,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号召更多的国家一起来参与。国内各个省份也制定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国家统筹协调下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把内陆地区的开放推向新的高度,各种载体的平台包括自由贸易区、各种工业园区在海外遍地开花,落地生根。

“十三五”规划为各省走出去提供了一些重要抓手,包括56个开发园区、工业园区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取得进展。发展的同时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大的投入,资金从哪里来?风险怎么化解?

(二)解决好投资及经营风险问题

亚投行尽管不是直接为“一带一路”服务的,但是功能上是重叠的,丝路基金400亿,相对于“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几十万亿的缺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么大的项目,建设周期悠长,风险是很大的。

当前正好处于人类的一个大转型时期,各种报告都认为未来的几十年人类处于大转折大风险时期,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只是这种大风险时代的表现形式而已,“黑天鹅”将来是常态。

“一带一路”沿线空间上都是板块的交接地带、文明的交接地带,双重的交接都是不稳定的地方。像土耳其的暴恐问题,伊斯坦布尔今年元旦为什么大爆炸,因为穆斯林是反对喝酒的,看到有人在酒吧里狂欢,他们当然很反感,实质上是文明的冲突问题。

“一带一路”项目自身也带有风险。因为这一项目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很长,项目又铺得很开,不能马上立竿见影,这本身就蕴含着风险。具体说主要有五个方面。

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政局不稳定,反对党上台以后原有项目要重新谈判等问题经常出现,还存在跨国水资源争端、边界冲突问题等。另外“一带一路”包含着大量的跨国项目,有些项目一个国家同意了,但是别的国家不同意也不行,要综合考虑。

经济风险。涉及到很多的政策、汇率、债务、税收等问题,现在美元加息,资金回流,对“一带一路”融资产生挑战。

法律风险。有16个沿线国家根本不是WTO成员国,有很多国家法律不健全,还有些国家或地区法律问题错综复杂,如欧盟成员国既有欧盟法律,还有国家法律,还有大区法律,地方的NGO等涉及到很复杂的法律体系。

道德风险。中国到国外修高速公路,涉及很多风俗、习俗问题,如哈萨克斯坦看到老鼠过街时要欢呼雀跃,还要迎接它过街。到了印度以后,老鼠被尊为鼠爷、鼠神,还要拜一拜。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了解并且不能违背的。另外,我们很多的海外项目需要买地,像哈萨克斯坦,开始时土地是私有的,中国人一去就买地,当地为限制中国人,就规定土地不能私有买卖。西方很多媒体不断唱衰“一带一路”,称我们的项目是豆腐渣工程,甚至有人说是海外洗钱。欧盟曾抱怨“一带一路”项目破坏了他们的标准。国内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说“一带一路”摊子铺得这么快,是不是战略透支,是不是产生很大的麻烦,是不是不可持续等,甚至滥用“一带一路”概念,把什么都归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上。

安全风险。中国的一些海外项目面临恐怖袭击、人口流动、文化冲突等安全问题。我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调研时说,能不能搞一个“一带一路”生产建设兵团,既生产又保护,或者雇佣外籍军团,中国的唐朝就有外籍军团。法国现在就有很多外籍军团,历史上东印度公司是有军队的。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一带一路”没有规章怎么对接?同时还要考虑到 “一带一路”机制化以后,有些人会说你搞新的集团,甚至很多人怀疑中国是不是带着一帮小兄弟搞拉帮结派,挑战美国盟友体系或者秩序,等等。针对这些,中国都要有思想准备。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要正确处理跟美国的关系。“一带一路”要借助美国的力量、美国的标准、美国的技术。现在美国人也在专门研究这些问题。他们也想借助“一带一路”影响,包括亚投行他现在也想参与。这次“一带一路”论坛,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率团前来参加,媒体称美国参会称得上“神逆转”。

前年习近平主席去英国访问时,英国展示了一张图,他们说城市人口超过50万以后,会带来公共卫生问题,如瘟疫等传染病,还有就业、下水管道等一系列风险。英国人根据人口的增长规模,对“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将来会有什么风险,都作出了预测,这就是前瞻式思维。创新模式,统筹各种关系,才能推进“一带一路”取得进展。如此看来,我们的政府服务、机构设置、观念还远远跟不上。

(三)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要讲策略、有勇气

整个世界发展不再像以前的线性进化,它现在呈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要用一种前瞻式思维去研究规划好“一带一路”,而不是简单地从历史上找到依据就可以了。

总体上来讲,应该抓住欧洲,因为欧洲历史上是世界殖民地的宗主国,很多地方的法律、政治体系、语言、习俗欧洲人比较清楚,所以跟欧洲合作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既有历史依据又有现实可行性。总体上我们分三步走,第一阶段,选择一些重要设施开工,让对外直接投资落地生根;第二阶段,到建党一百年左右,波罗的海、地中海、印度洋都要打通;第三阶段,到2050年五通基本上都要实现,形成整个欧亚大棋局、大格局向非洲延伸的态势。

1954年康藏公路通车,贺龙同志题词: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建设“一带一路”,我们也要有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要有老一辈改革者的大气魄。

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很多担忧,有些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或者是没到现场去考察,就简单地在唱衰或者抱怨。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它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而不要把自己莫名其妙的担忧当作“智力超群”。

“一带一路”跟古代“丝绸之路”不是一回事,它是借助“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激活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激活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带动更多的国家一起来建设新型全球化和新型工业化。它是开放的、包容的,既包括六大经济走廊所在的国家,还有越来越多的相关国家加入进来。

为什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那么多的非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呢,因为整个世界现在变化很快,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意愿、诚信全面下滑,“一带一路”现在成为中国参与世界治理、解决全球化的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计划对接,尤其是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各种专门组织像世卫组织、国际开发计划署的目标和规划对接,这也让“一带一路”有更高的合法性。

欧洲人看得很清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设计50年以后的世界。欧洲人说,历史上从未看过如此宏大的合作倡议,超过欧洲人的想象力。“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倡议之一,它具有划时代意义。

四、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意义

为什么要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习近平主席说了,将来对外合作不提别的,就提“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这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我们要把“一带一路”的各种倡议机制化,把各种共识变成行动,把双边的安排变成多边性的安排,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三个转变。

现在,五十多个国家跟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还有四十几个签了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协定,这次的峰会期间签订的协议会极大地增加,因为很多国家原来都在等习主席访问的时候签,现在趁峰会召开都拿着协议到北京来签,因此会产生井喷效应。

为了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自身体系,我们要实现四个G:全球经济复苏、全球再平衡、全球创新、全球互联互通。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设想并变成行动。这次峰会是按照五通的模式再加一个智库的分论坛举办的,今年我们在北京办,2019年还要再开“一带一路”峰会,最终目标是将 “一带一路”倡议机制化,之后,还可以建各种培训机构,像“一带一路”大学、研究院、智库,等等。这样我们就拥有道德上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提出来以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出现三个重要变化:一是举全中国经验造共融之势,就让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现代化的经验、工业化的经验、脱贫致富的经验,更多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减少这些国家的建设成本;二是举“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我们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难题,像全球化、国家治理的难题,要让全球化更加包容、联动、本土化、可持续,成为老百姓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让全球化成为以发展为导向的全球化,而不在是以规则为导向的全球化。三是全球治理要共商共建共享,国家治理和地区性治理要标本兼治统筹协调,不仅是以前通过开放倒逼中国的改革,现在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倒逼很多国家自己进行改革,增强他们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同时也要倒逼国际层面上的改革,像亚投行建立以后倒逼市场银行的改革,如果他们再不去提高效率、减少腐败的话,将来就竞争不过,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这样的刺激。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展示了中国的担当精神。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要给世界提供器物、制度、精神层面的公共产品,比如刺激经济增长、制度安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建设“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地说是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服务,让沿线人民得到实惠,实现民心相通、合作共赢,是这一国际性倡议的根本性任务和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城楼上慨然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积贫积弱时就发出这样豪迈的声音,也只有中国能够这么做,只有中国具备这样的气魄和情怀。

“一带一路”倡议如此深得人心,因为它建立在中华民族友善、包容、通达的精神基础之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出,正在创造着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根据中国干部学习网录音报告

责任编辑:范文勤 高士林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