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拴虎
真心解民难 真情赢口碑
——记浑源县吴城乡吴城村驻村工作队长赵轶
□ 段拴虎
“经过一年来的检验,渗水地膜穴播技术确实适合我们这里的干旱寒冷气候,普通旱地谷子亩产从400斤左右提高到1100斤,最少也能增收1000多元。今年我们村将继续推广……”浑源县吴城乡政府会议室里,全乡扶贫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一位年轻人的发言获得了阵阵掌声。
发言的年轻人叫赵轶,是山西省经贸集团改革改组处副处长,2015年8月,他被选派到浑源县吴城乡吴城村担任“第一书记”,2016年5月,转任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一开始,村民对这个省城来的干部不认可,认为是来“镀金”的,肯定吃不下农村的苦头。赵轶刚到村后,经常到村里的小卖部门口,见到村民就主动打招呼问好,扶大娘过一下马路,帮大爷提一下东西……几天下来,和村民熟悉了,也就没有了拘束感。
到村后第一次大扫除时,赵轶扛起铁锹和村干部一道先行打扫街巷,遇到相熟的群众,递根烟,拉两句家常,开个玩笑,然后招呼他们一起帮忙。农村人非常朴实,有一个就有两个,有两个就有三个,很快,乡亲们就自发地积极踊跃参加。
接下来,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后,他先从调研摸底干起,挨家挨户串门拉家常,并从太原自费购买了陈醋,走访时顺便带上一瓶,左一声大娘,右一声大爷,遇到饭点就脱鞋上炕,碰到农活就出力帮忙……一段时间下来,村民逐渐接受了这个来自省城的年轻干部。现在,一到晚上,只要他在村委会,来聊天喝茶的群众络绎不绝。
2015年12月的一天,赵轶到乡里送完材料返回时,发现炕上躺了位80多岁的老人,干部们也是全都黑着脸。经过了解,老人名叫王营,儿子残疾,和父亲一起生活,前几天发救济时村干部给他家安排了一份,可他坚持要两份,刚刚又来村委会,一进门就打了村支书两个耳光。
经过一番耐心劝导,把老人送回家后,赵轶到县城自费购买了军大衣和水果。到了王营家,等老人态度缓和了,赵轶耐心地给他解释政策,讲干部们也有苦衷,老人也就欣然理解了。临走时他家儿子追出来,说是老人让他去给支部书记道歉。
除了和群众一起到地里干活外,赵轶也经常顺路捎群众能够进程。村里到县城路途遥远,不通班车,每次去县城办事时,他就尽量多捎几个去县城办事的群众。一年多来,他拉过病人孕妇,拉过杂粮小米……
“2016年4月16日,我这辆车还荣幸地当了一回婚车,给村里一户人家去县里接新娘。”说到这里,赵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吴城村虽是乡政府所在地,但因地理位置偏僻,再加上自然资源匮乏,全村在册人口586户1768人,常住800多人,耕地4494亩,且大部分为旱地,产量较低,人均纯收入在全县处于较低水平。
通过多方打听,赵轶了解到山西省农科院姚建民教授发明了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旱地谷子穴播技术,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咨询了农业方面的专家后,他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于干旱地区的播种,有效解决农作物的用水问题,比较适合北方农村。
赵轶找到姚教授毛遂自荐,说明来意后,姚教授耐心地向他解释了该技术的原理,鼓励他积极尝试。
2016年 4月,他带领吴城村“两委”干部与拖拉机手,自费到山阴县学习播种技术,争取回省经贸集团4万余元资金,购买了专用地膜和播种机,并邀请姚教授亲自来吴城村指导播种。
经过几个月的悉心培育,300多亩试验田长势喜人,谷穗长籽粒满。2016年10月,该项目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100斤,全村直接增收40余万元。
今年春耕备耕时期,赵轶不但忙着村里的营生,还经常应邀奔波在其他乡镇和扶贫办,解答种植技术要点,计划全县试点推广。
吴城村从上世纪90年代期开始发展仁用杏产业,目前拥有4000亩盛产期仁用杏林。但因管理水平有限,且连年遭遇倒春寒,经济效益不高,不少农民甚至靠杏树的农业保险赔偿作为收入。
2016年3月,杏树开花前,赵轶和村干部联系县气象局,争取回防寒潮袭击的烟雾机械,在4月10日至18日寒潮频繁来袭的几天,赵轶深更半夜和群众值守荒野,多次制造烟雾,避免寒潮影响,提高坐果率。
2016年5月,经过多次召开会议并广泛征求意见,吴城村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了思路,确定把振兴发展仁用杏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接下来,赵轶多方奔走,争取回20万元专项资金,在吴城村成立了杏林产业服务中心,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先期的资金资助,利用农闲时间培训农民种植技术,在农忙时间聘请专家具体指导,进一步改良杏树品质,提升单株产量。同时,引导资助农民尝试林下种植药材或者林下养鸡等产业,加大杏林经济的附加值。目前,已有47户贫困户参加完专业培训学习,预计2017年,全村4000亩仁用杏可直接增收80万元。
2015年10月,了解到吴城中心学校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他联系太原市东社小学和四名爱心人士来到吴城结对子,给学校送来了大量体育器材和学习用品,四名爱心人士还一对一帮扶资助了四名贫困儿童每人每年1000元。
2016年9月,在赵轶的联系推动下,上海圣象集团来到吴城学校举办公益活动,捐赠了10万元的物资,还规划了办公设施、阅览室、生化教室、体育器械等四项援建计划。
赵轶在推动精准扶贫的同时,针对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大、文化低的特点,巧妙地将党建与农村工作相结合。遇到打井修路等事项,召集党员们讨论商议时,把党的扶贫政策、新时期党员的要求一并给大家宣讲,激发大家的荣誉感,为吴城村的发展建言献策。会后,不用督促,党员们就会自觉地挺起腰杆在行动中做表率。
一年多来,赵轶通过逐步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党建和农村事务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首先是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尽可能地做到让更多的村民代表事先参加公众事务会议协商,事中参与办理,事后张榜说明。其次是引导干部秉公办事。以大反腐的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四讲四有”的标准约束党员干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党员干部。第三是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不定期和党员干部面对面交心,化解彼此存在的成见,交流推进工作的思路,共同携手做好村里工作。“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作为驻村干部,我要把这种信仰转化成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激情和能量。”展望吴城村的脱贫前景,赵轶信心满满。
(责编:罗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