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红
严谨修史励后人
——省委党史办研究员苗长青速写
□ 孟 红
2015年年初,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了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评选结果,有14位成就卓著的党史研究大家当选,他们代表了全国地方党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苗长青同志过五关斩六将当选。这是有关部门对他在党史园地辛勤耕耘几十年的肯定。
苗长青1960年生于山西临县一个山村。他经历过中国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过公社化时期农村的春种、夏锄、秋收等集体劳动,曾在冰天雪地、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农田水利建设工地挥锹苦干,曾经还挑灯夜战。在他的印象中,最苦的是拉磨磨面,绕着石磨不停地转,一转就是一个上午或下午或一天。从小到大,高粱面是主食,最困难时曾吃过糠。曾参加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评《水浒》、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各种政治运动。这些经历对于他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使他深深懂得新中国曾经历过一个艰难的岁月,有过一个创业的过程。这对于他后来研究建国后党的历史和当代山西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
1977年恢复高考。1979年,苗长青以全省文科前20名的高分考取中国北京大学。
最使他吃惊的是北大图书馆,其藏书浩如烟海。在课余时间,他就在这片大海里遨游。有一本美国人马士写的三卷本《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对他影响巨大,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影响了他一生。在这里,他完成了一生中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给他们讲授党史的教授有萧超然、沙健孙、梁柱等。党史大家在聆听他们讲授中,青年学子苗长青不但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历史,了解了许多党史细节,而且,领略了他们的大家风范,治学经验,特别是亲身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感情,使他深受感染。
1983年苗长青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给全省领导干部们系统讲授中共党史。写讲稿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为他一生从事党史研究工作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讲课之余,苗长青开展各种党史课题的研究,撰写发表了多篇党史论文,涉及多个领域,重要的有干部培训与解放战争的胜利,高饶事件,1975年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刘少奇、周恩来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一些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这里,他多次荣获学校科研一等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批大学生青年教师中,第一个被评上助教,第一被评上讲师。
在泉城10年后,苗长青回了家乡山西。他说:既然研究党史,就研究家乡党史吧。
回来不久,当时才30多岁,就开始领着课题组开展课题,先后完成了《山西通史》当代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山西篇、《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间的山西》等著作。后来,单位的不少重要课题便由他担纲,如《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三卷、《毛泽东山西文稿》、《华国锋传》和《华国锋年谱》山西部分、《山西抗美援朝运动回顾》等。《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简明读本》不是他负责,但他是主笔之一。
在“领军”打仗的同时,他还撰写了多部个人专著和几十篇论文。他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山西党史。
他对山西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曾作过深入研究,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山西提出要把落后的农业省变成先进的工业省。当时非常重视工业的发展,到“大跃进”时期,达到顶点,全民大炼钢铁。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现粮食严重短缺,这时,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党面临的头等任务,党中央提出全民大办农业的方针,开始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这是全国,也是山西经济发展战略的一次大调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山西提出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后来,又提出其他的经济发展战略。追寻这一线索,苗长青同志曾撰写发表过《风雨兼程兴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考察》一文。这是勾勒山西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第一篇论文。
苗长青说,山西实施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取得很大成就,但也有沉痛教训。在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前,山西经济结构基本是合理的,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十多个支柱产业,在GDP中基本各占10%的比例,实行这一发展战略后,其他工业也在发展,但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发展特别快,山西逐步形成了能源独大的单一支柱产业。这一产业结构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特别大,非常脆弱,对山西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实行这一发展战略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比如环境污染的问题。苗长青同志也指出:要历史地看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走过一个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西方是这样,中国是这样,山西也不例外。70年代,英国伦敦一次大雾,死了几千人。苗长青同志曾撰写发表了《“一柱擎天”惹人愁——山西实施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反思》一文,讨论这一问题。这是全面反思这一问题的第一篇文章。
苗长青讲,山西曾经是一个轻工业大省,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有过许多名牌,如春笋牌电视机、海棠牌洗衣机、环球牌自行车、华杰牌手表、赵家堡暖气片、雅马哈电子琴、大光牌香烟等。春笋牌电视机曾供不应求,接货的大卡车排着队停在厂外,电视机一下线就被拉走了,根本不进库房。海棠牌洗衣机更是称雄一时,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六个洗衣机牌子都以花命名,海棠牌居六花之首。当时海尔还没有出世。赵家堡暖气片曾占领全国80%的市场,那是多么辉煌。山西还曾生产过汽车,名叫塞北剑。还生产过电风扇等产品。后来山西片面重视发展能源重化工,对轻工业重视不够,任其自生自灭,大都衰落了。山西把那么多名牌丢掉实在太可惜了。苗长青同志曾撰写发表过《一去不返的历史机遇——上世纪以来山西名牌衰落现象分析》一文,一度时期,这篇文章曾在微信中热传,大家看后都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苗长青同志深怀赤子之心。他为了山西的发展忧心、思索、探讨和研究,孜孜矻矻,倾注了满腔的心血。
苗长青认为,历史学,包括党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他说:史学因现实需要而产生,因此,也为现实而重视。这是它源远流长、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史学,包括党史学的价值就在于资政育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史的国家,洋洋洒洒二十六史,就是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陆续撰修出来的。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热衷于修史,其主要目的就是资政。国外也十分重视研究历史,各国都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本国和别国的历史。我们党也历来重视研究历史包括我们党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加强党史的研究和学习,也是当前政治斗争的需要。“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党史是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战场。如果我们在这个战场上打了败仗,党就会下台,失去政权。
苗长青十分重视资料工作。他说,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资料,历史研究即成无米之炊。他搞任何一个课题,都十分重视资料的搜集和积累,一般都要穷尽资料。他积累了大量各种党史资料。在他家里的各个房间,摆满了书柜,总计18个,加上办公室的3个,共计21个。苗长青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的图书资料,其中太原南宫旧书市场是他打捞和购买图书资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这里,他寻寻觅觅,大浪淘沙,先后购买各种珍贵的图书资料数千册,比如《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共20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共13卷),《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山西省历届领导人的文集、回忆录、纪念文集、传记,大量的当代人物传记、回忆录和纪实著作,各种画册等等。在这里,他基本配齐了100多期的《山西文史资料》和50卷的《山西通志》。购买这些图书资料,投资巨大,没有高远的志向,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对党史研究深沉的爱,是做不到的。
(责编:罗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