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羽兵
藤县赤峡的历史与文化
周羽兵
自从长洲水利枢纽蓄水以来,浔江藤县段水位抬高,古藤州八景之一的“赤峡晴岚”,已彻底改变了旧模样,但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传奇故事,仍然留在藤县人的记忆中。
浔江藤县塘步赤水段,江面开阔,两岸山峡林立,特别是赤峡,峡中水面宽度不足百米,水流湍急,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时候过往船只,都要往水中扔铜钱祭祀水神,祈祷航程顺利。
据清同治版《藤县志》记载,当时负有盛名的藤州八景有“赤峡晴岚”“东山月夜”“石壁秋风”“剑津春涨”“鸭滩霜籁”“龙巷露台”“登屿耸环”“谷山列障”。其中,“赤峡晴岚”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文化内涵和文物古迹,成为人文胜境。
自古以来,地势险要的赤峡,为兵家必争之地。赤峡旁的铜称顶,有烽火台一座,狼烟一起,位于浔江逆水相向的梧州市藤县濛江镇的冲岭顶至来宾市金秀县的圣堂山、顺水而下的梧州市苍梧县三山顶、梧州市区南岸火山的烽火台,都可以跟着传达信息。也许是军事要塞的缘故,据当地人说,在匪患猖獗的晚清、民国时期,位于赤峡不远的赤水圩,从未受到土匪流寇的滋扰,村民得以安居乐业,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地处西江流域的藤县,山川钟毓,物阜民丰。据《藤县志》记载,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年迈的伏波大将军马援为协助刘秀统一中国,主动请缨征讨,南征交趾(今越南)时途经古藤州时曾到此饮马,其老当益壮和“马革裹尸还”的气概,令后人崇敬。
赤水圩附近的云岭顶,坐落着当时广西最大的寺庙灵济寺。2000年,考古学家在灵济寺旧址进行保护性挖掘,出土丹霞石圆雕佛像十数座,其中一座较为完整,现存放在藤县博物馆供人参观。据专家考证,该圆雕石佛为盛唐文物。丹霞石圆雕佛像这一文物的出土,乃广西考古史的重要发现,给藤县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载,当年的灵济寺规模宏伟,有大雄宝殿、东西厢房、钟楼、鼓楼、牌坊、山门、天王殿、法堂等,寺庙建筑雕刻精美、气势恢弘。宝殿里檀香缭绕、佛号声声、梵音阵阵,众善男信女焚香设拜、虔心礼佛。虽然原来的灵济寺早已湮灭,但藤县人民通过努力,将灵济寺旧址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使其成为藤县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
古藤州八景之一的“赤峡晴岚”景观,被收入明代大学士解缙主持编修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中,为玫瑰岭、铜称顶以及“米贵山上出文官,一锅米饭刚合适”的传说增添了知名度。
赤峡旁的玫瑰山,旧时称为米贵山。因浔江水常年暴涨,山脚下的农田长期被淹,不利农事,令农民收成减产,故曰米贵山,后人雅化称其为“玫瑰山”。
赤峡左边为铜称顶。铜称,是旧时当地一种铜铸的煮饭用具,边缘向外敞开,容积不大。此山状似铜称,人们称之为“铜称顶”。相传,赤峡、龙潭峡边有一户水上人家,其船上的一口铜称尤为奇特,无论来客多少,用其煮的饭香糯柔软,而且每次都是不多不少,主客都能吃饱,令人啧啧称奇。主人盛饭时,必定从容器中央的热饭盛起,因为中央的饭最为香软。有一次,有个沿着岸边流浪到此的乞丐向船家乞讨,热情好客的船家接待了这个不速之客。想不到船主的儿子少不更事,看到这个乞丐衣衫褴褛、身上发出难闻的气味,便产生轻慢之心,吃饭时故意装了一大碗,自己吃不完也不给乞丐多吃。乞丐勃然大怒,说:“铜称跟着大水去,我不吃来你不吃。”乞丐用打狗棒将这口神奇的铜称击碎,扔进滔滔的浔江中,船家后悔不迭,痛斥儿子。
后来大家方知,这个乞丐是民间“金口王”罗隐乔装打扮来试探船家的,他曾说过,“米贵山上出文官,一锅米饭刚合适”。因为船主儿子的过错,“一锅米饭刚合适”的神奇灰飞烟灭。
斗转星移,风光旖旎的“赤峡晴岚”,也因长洲水利枢纽蓄水,水位的升高而荡然无存,但美丽的景观连同故事传说已载入史册。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