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现代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局势的发展变迁
李 丹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初期,国内经济几乎陷入瘫痪,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为了安抚国民群众,应对国内危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开始寻找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总统制、多党制,”的基本政治体制。体现出鲜明的“强总统,弱议会”的政治特色。然而这种政治体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国内深层次的民族裂隙与党派纷争。卡里莫夫开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直到卡里莫夫去世之后,乌兹别克国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中亚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 政治体制
(1)选题依据:乌兹别克斯坦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2)研究意义: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研究有利于各国人民加深对乌兹别克斯坦的了解。作为邻国,可以加深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了解,促进双方的合作。(3)研究现状:第一、苏联解体后,俄国学者比较重视乌兹别克斯坦的研究,如谢苗诺夫的《乌兹别克斯坦东方写本收藏本》等。第二、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本国学者相继出版了一些研究成果,伊斯拉姆…卡里莫夫的《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全的威胁、进步的条件和保障》。第三、国内有王治来的《中亚史纲》等。
苏联时期,国家权力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各级机关权力集中在党委书记的手中,党政不分。过分的集权使其他权力机关不能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独立前乌兹别克斯坦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以苏维埃制度作为它的根本政治制度。到了20世纪末期这种制度的弊端开始突显出来,各种问题不断增多,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1988年以后。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带领下,开始向西方学习,向总统制变革。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体职位和苏联宪法修改补充法》。大会决定设立总统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向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同时兼任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并执掌国家官员任免的权利。总之,为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等问题,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带领下开始按照西方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总统制。这也为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建立总统制提供了历史依据。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大部分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当时,西式崇拜发展起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寻求新的政治模式。经过多方面考虑,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实行总统制。但是为了稳定国内政治,经济,卡里莫夫又不能去完全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建立了具有乌兹别克特色的总统制——确立总统集权制,融入威权主义思想(威权主义的说法来源于西方)。用以树立总统的权威,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
(一)威权体制建立的背景
独立之初,从思想上来看,由于苏联解体使乌兹别克斯坦放弃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就有的价值观被废弃,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思想,信仰,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混乱。一度出现了一些极端势力想要摆脱世俗政权,建立宗教神权国家。从经济上来看,经济上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国家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建立威权体制,来推进市场化经济的改革,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苏联时期,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结构过于单一,独立后,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脱离单一的经济模式,朝着多产业方向发展。加上经济的落后使国家无力保持原有的福利制度。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严重不满,想要恢复原来的政治体制。因此,乌兹别克斯坦需要树立总统的权威,实行威权统治,稳定民心。
(二)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卡里莫夫总统巩固和加强总统权力
1991年,10月29日,卡里莫夫总统以高票当选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总统。在1994年12月至1995年1月,乌兹别克斯坦又举行了独立后的首次换届选举。1995年2月,新议长哈利洛夫以总统任期应与议会任期同步为由,提议将卡里莫夫总统任期延长至2000年。1995年3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参加投票的选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赞同延长总统任期。2002年,乌国内就延长总统任期和实行两院议会制举行全民公决。其结果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将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从目前的5年延长至7年,议会将有目前的一院制改为两院制。”
(三)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发展新的政治力量,向多党制转变
首先就是把原来的执政党改组为人民民主党。发展多党制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官僚主义,转变为团结民主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代表各阶层利益的非盈利性组织或者机构积极参与进来。然而多党制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总统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大权,先是对政党发展严格控制。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在1991年2月颁布了《乌兹别克共和国结社法》。规定:“成立社会组织必须像共和国司法部注册。若不予注册即为非法。”这实际上就是为了适应其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调整。法令上虽然允许成立各种组织,但是对他们的活动都进行了严格地限制。其次是在数量上进行控制,1996年12月颁布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党法》,明确的限定了建立政党的种种条件。乌兹别克斯坦的人民民主党作为执政党,在议会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席位,也获得大部分的支持,一直凌驾在其他政党之上。截止2011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合法注册的政党只有四个,并且他们都不是反对党,而是亲总统的政党,包括人民民主党、公共社会民主党、民族复兴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并且对国内其他政党的资金严格管控,政党的资金来源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不允许出现国内政党接受外来资金的支持。可见乌兹别克斯坦对于政治反对派一直都是较为严厉的态度,因此形成了极具本国特色的多党制。
(四)严厉打击反对派
政治上极力平衡内部势力,打击反对派,削弱外部势力带来。掌握全国的行政大权。在20世纪90年代卡里莫夫大力提拔无背景但是忠于自身的人才。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统治。经济上,中是国有企业和中央调控,控制各行各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上,限制宗教团体活动,只允许常规活动。严厉打击未注册的宗教团体活动。
(五)“三权分立”的建立。由议会、内阁、法院,三个权力系统组成
但是三权分立极度的不平衡,形成了“强总统,弱议会”的基本框架。首先,在总统制的基础上扩大总统的权力。总统就是最高元首,有权力去任免总理,内阁成员,制约议会,司法机关等等。其次,议会的职能受限。议会虽然有选举,任命,或罢免的权力。然而所有相关的任命都必须以总统的提名为前提。而且乌兹别克斯坦议会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反对派,议会和总统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密切。在议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卡里莫夫认定的地方行政首脑。在许多国内外的重大问题上,对总统的提议服从,支持总统的各种方针政策。在投票过程中,卡里莫夫如果投赞成票,其他议员几乎也会支持卡里莫夫投赞成票。
卡里莫夫总统的“大总统,小议会,”式的威权政治,在发展过程中显然难以完全的消除国内深层次的民族裂隙与党派纷争。这种专制曾一度遭到西方国家媒体的抨击。近年来,受到中亚其他国家“颜色革命”的启示:格鲁吉亚爆发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爆发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爆发的“郁金香革命”等,都对中亚地区埋下了不安稳的因素,严重威胁到了中亚各国的社会稳定。例如,伊扎布特——跨国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在“颜色革命”之后,利用国家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宗教民族冲突,进行欺骗性宣传渗透,利用各种手段,不断发展壮大。以及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发生的“安集延”事件。使卡里莫夫意识到必须顺应社会民主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潮流,运用高超的政治手段在各个领域进行渐进式改革。积极推进乌兹别克斯坦民主改革进程。2011年新修的宪法规定:“总理候选人由总统进行提名并且需要与议会下院所有党派协商确定,同时需要获得下院议员多数的批准通过方能当选,而且新当选的总理需要向议员们提交新政府短期和长期的行动计划。”2014年新的宪法还规定:“新总理人选有议会多党派进行提名,获得下院议员多数批准通过,最后由总统确认后签字方能当选。新当选的总理除了需要向议员们提交新政府的行动计划之外,还需要每年向议会报告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乌兹别克通过这两次宪法的修改大大提升了议会在国家中所占的地位,逐渐向议会制过渡,为社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民主氛围。2015年3月30日,卡里莫夫再次以90%以上的得票率毫无悬念的第四次当选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然而由于卡里莫夫的年龄与健康问题,此次大选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其实隐藏着更加激烈的政治博弈。根据分析,继任卡里莫夫总统职位的很有可能是总理米尔济约耶夫。米尔济约耶夫是除卡里莫夫外,党派里的第一人。他要是担任总统,预计政治,经济上在一定期内会延续卡里莫夫时期的政策,并不会有太大变动。外交上可能更向俄罗斯靠拢。
卡里莫夫于今年9月2日去世,享年78岁。9月3日在故乡撒马尔罕下葬。为了确保国家稳定和公众安全,高效解决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参议院主席尤尔达舍夫提议乌总理米尔济约耶夫代为行使总统职务。参加两院联席会议的各党团负责人和议员一致支持尤尔达舍夫的提议。由此,米尔济约耶夫确立为乌兹别克斯坦代总统。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国内的政治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这说明乌兹别克斯坦对于这些早有准备。在卡里莫夫去世后,原总理米尔济约耶夫担任代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原先在卡里莫夫在世时就深受卡里莫夫信任。他在政治上相对保守,其风格总体上沿袭了卡里莫夫时代的政治制度。再加上国内领导阶层为各方面考虑相对的都支持对米尔济约耶夫。政局迅速稳定了下来,开始了平稳的过渡。在经济上,由于在世界银行早年推出的经商环境报告中,乌兹别克斯坦的排名并不是很理想。前总统卡里莫夫在世期间也一直在努力的提高乌国在在这一报告中的排名。继卡里莫夫之后,米尔济约耶夫推出一些列的措施,来促进企业发展,改善这一商业环境。这些措施一经公布,便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商业领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10月5日米尔济约耶夫推出的措施涉及修改刑法、行政责任法、税法等多项法律。这些改革商业环境的措施,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根据分析,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人选的尘埃落定,乌兹别克斯坦政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乌兹别克斯坦将会迎来新的时代。乌兹别克斯坦的对外政策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交通、金融、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所以,保证乌兹别克斯坦政局稳定、不但符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和人民的自身利益,符合整个中亚地区的全局利益,同时也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我国更应该顺应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趋势,保持中乌之间的友好合作。确保两国已有的各方面合作不会受影响。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
[1]马大正,冯锡时.中亚五国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2]巨英,于坚.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转轨述评[J].新疆社会科学,2004(3).
[3]张煦.“颜色革命”后中亚伊扎布特活动新趋向[J].国际资料信息,2012(9).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李丹(1990-)女,河南义马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中亚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