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现代公共经济研究中的新逻辑

2017-11-25 11:05王燕玲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个体群体价值

王燕玲

群体:现代公共经济研究中的新逻辑

王燕玲

本文提出区别于传统公共经济研究围绕个人价值实现为核心的思路,现代公共经济生活应转变视角,以群体作为研究的新视角。探讨群体作为现代公共经济生活主角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群体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的条件。旨在为未来的公共经济立足于群体的研究提出新的方向。

群体 群体价值 价值实现 公共经济研究

传统的公共经济研究事实上是微观个人视角的,探讨的公共经济问题,是将个体放在群体中去思考个体选择的规律,是典型的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在实现个体经济价值的前提下促进社会整体福利增进的研究思路。而今,整合,融合,共享等等的群体生态正在登台。这个时候所强调的群体生态,甚至与过去我们提出的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服务于集体利益也不是一回事儿。因为,那事实上也并非在强调群体的经济价值,相反还是在强调个人的价值,鼓励个人为集体献身,为集体奋斗。那么,在现代公共经济生活中所说的“群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一、群体是现代公共经济生活的主题

对群体的关注和重视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起伏。最早的原始人,用群体的力量弥补个体面对大自然的种种风险,用群体的力量去获取生产和生活的资源,通过群体经济价值的实现来保障个人福利的增进。所以,人们依赖群体,强调群体高于个人的经济价值。渐渐地,群体的精英作为群体价值实现和发展的核心让人们意识到个人价值对群体价值的决定性影响。故个体价值开始受到关注,群体中的领袖人物作为典型的个体,等同于群体的化身。这样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了精英阶层,由此,精英个体构成新的群体。群体价值有了新的内涵,并由此发展出阶级,发展出统治,发展出国家,发展出压迫……同时也伴生了不同群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持续的革命和斗争,目的旨在实现各群体成员间,即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一场以群体的力量去实现个体利益的斗争成为历史的主题。一直到现代民主社会确立起“人人生而平等”的主流价值观。个体意识也在斗争中慢慢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精英,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在人人平等的价值引导下,个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个体的经济价值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使个体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引领社会充满活力。然而,群体的价值不仅没有随着个人经济价值的膨胀而衰退,事实上,伴随着个体竞争的加强,专业化和分工使“社会化大生产”形成,生产在社会层面展开,每个个体无论能力强弱,都只是社会生产大链条中的一个小小环节,如果不顾上下游利益而想实现独存的想法就必定遭遇失败。所以在个体竞争的同时,合作的群体使群体的经济价值再次重回人们的视野,群体生活注定要成为现代社会新的主题,需要从群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群体的利益去解决问题。

二、群体的经济价值表现

(一)群体产生自然垄断性

自然垄断的产业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产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依靠管网式经营。如此,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广泛发展的潮流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以网络的方式联结在了一起,个人奋斗的价值必然要在网络化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中才能转变成福利。

群体的自然垄断性显然已经让它成为一种重要的区别于个人的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以科学的组织,合理的结构,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协调,积极的控制参与到竞争中,以个体互补的模式成就1+1>2的合力,在竞争中克敌至胜,并对全社会形成示范,最终实现群体竞争的新的市场面貌。较之以前的个体竞争势必形成更强的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关于这一点,勒庞对群体性质的分析更有充分的理据让我们重视群体,甚至是警惕群体的力量。总之,从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角度,强调以群体取胜意义远大于以个体取,探讨群体选择的规律,为公共经济学提供新的逻辑支撑。

(二)群体推动技术创新

单个的个体或许还可能接受高精尖的技术产品的使用。而若要面向群体推销产品,那没有通俗的性能,是不可能扩大市场的。群体的需求相较于个体需求而言,事实上要求更简单,更方便,排斥严谨的专业性知识和操作。需要通过技术转换,将高深的理论和知识转变成简单易行的产品,供人们享受。且不论人们的教育水平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如何增强,这种追求便捷的消费倾向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群体选择的逻辑推动技术创新向两个方向突破,一是高精尖技术本身的升级突破,而另一个则是将已经突破的高精尖技术继续突破,实现模糊专业特点的,跨界的,综合的通俗应用。

而且,后一个技术创新事实上还带有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优势,将高精尖技术支撑的奢侈消费品转化成为成本低廉的一般消费品,甚至是生活必需品。从而在实现广泛应用的同时,将新技术的经济效率现实转化为全社会劳动成本的节约,实现劳动生产率更大程度的提升。这无论是从汽车流水线生产扩大产能,使汽车走进平凡人家;还是大城市地下铁路,海底隧道的修建,都彰显出群体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同时,难道我们能够否认这其中伴随经济效率实现的社会公平吗?

(三)群体催生制度革新

群体中,我们会收敛个性,会从众和趋同,并在群体中变成无名氏而丧失责任感,放松个体约束力。进而群体将产生“破坏力”。

这个破坏力在群体福利改善的理性之下将对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旧制度彻底推翻或者渐进改革。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已经被数不胜数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所证明。哪怕是在今天法治社会,屡屡发生的群众示威,游行,散步,甚至发展为群体性事件都还在说明群体打破制度局限的威力。这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保证群体对制度产生的破坏力是积极的革新和进步,而避免群体对抗好的制度设计呢?这就是法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是群体潜在的破坏力催生了契约和法治。而且,在群体受制于法律制度的同时,也才真正使群体中的个体实现自由和自治,并由此爆发出生产力。

(四)群体发展推进社会公平

越竞争就越合作,这是市场机制的发展规律。因此,不断发展的群体竞争与将不断实现群体之间整体关照,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合作,进而逐步缩小群体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而且,群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差距更能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改善,毕竟群体集合了更多数人的利益,形成更强的诉求和声音。

群体视角下对社会公平的推进将不同于过去对弱势个体的扶助,面对弱势群体,我们要警惕的是他们的弱势状态或可能被下一代继承,成为后者与生俱来的弱势差距,这种天生的差距是真正的不公平。关注了群体,才能关注到代际之间的公平问题,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和进步。

三、实现群体经济价值的条件

(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借助市场竞争,我们实现了个人奋斗的经济价值,成就了个人改变命运的理想。人们的成败在形成贫富分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分层成为必然。这本身无可厚非,甚至于社会分层的客观存在还能激发社会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群体利益的差距也是群体具有活力从而体现经济效率的前提。然而,让人忧虑的是,社会分层在代际间被继承、被固化的趋势,社会流动性减速。这对个人来讲,就将带来先天的差距,成为事实上的不公平。各阶层中群体的成员们或安于现状,趋于平庸,或报怨他人,报复社会。群体的经济价值不仅很难表现出创造性和生产性,甚至会产生阻碍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负能量。因此,要让这种群体内含的价值得以表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必须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在流动中实现群体应有的经济价值。

(二)加强社会资本积累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的打造促进社会成员相互信任,共同分享,积极合作的环境,也正是在此强调群体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而要产生经济价值的前提条件。在今天这个怀疑一切的时代,积累社会资本的关键在于促进个体相信的力量,不能让否定成为“粉碎机”,不相信未来是可以改变的,不相信正面的激励,不相信规则,不相信……那么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达成或将只剩下赤裸的脆弱的短暂的金钱利益关系,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将没有前途。所以,我们需要公开透明的制度平台让人们可以去坚信“机会”的平等性和可及性,进而能以开放和包容之心促进与他人的信任机制,促进互利互信,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它支撑着群体的合作和分享。

(三)促进社会自治

群体的独立性是它爆发经济价值的前提,而它的独立性则依赖于群体成员的自治,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使社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并体现多元治理格局中的价值。事实上,社会成员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是令群体产生凝聚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真正懂得控制自己的社会成员才能真正做到不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是让合作关系结成的群体利益得到最大化,从而强调个人的行为要有底线有约束,进而群体产生向心力和合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成员的自治减少群体成员间的紧张。

另外,只有一个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群体才能自爱,真正拥有自主意识,摆脱奴性,实现有尊严的生活,使群体处于自律机制下的“有序的无政府状态”,摆脱自己遇事依赖政府,又经常报怨政府的心理纠结。可想而知,在这种有约束,有底线,有自我保护,并有尊严的群体意识下产生的市场竞争才能是基于平等互利原则之上的以效率为核心的良性竞争,也才能避免资源错配和浪费。可以说,有自治能力的群体的独立自强是经济内涵式增长的真谛所在。

(四)推进负面清单制度

正如孟德斯鸠所说,“我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才成为了法律的奴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完善法治,不等于一味限制,而在于明确“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制度。这也是私法的根本精髓。负面清单制度与我们过去的正面清单制度相比,对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界定的领域从过去政府手中让渡到市场个体手中,从而赋于个体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利和责任。这些有责任感的个体将在充分平等竞争的同时积极认真地合作,实现比个体利益更大的群体利益,由此,负面清单制度从激发个体活力开始将走向实现群体经济价值的目标。

综上所述,群体将是从现在起值得关注的未来公共经济生活中的新主角,我们应有所准备,从群体的角度来思考公共选择,从群体的角度来思考市场失灵,从群体的角度运行混和经济体制。以群体利益为目的创新公共产品供给,以群体偏好之间的政治均衡来改善程序,以群体矫正来减少外部性,以群体生产力转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重视对群体中精英个体的关注和研究。等等这些主题将会是区别于过去以个体为视角的公共经济研究的新内容,也将是把群体视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的制度设计的新逻辑。

[1](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燕继荣.社会资本与国家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美)大卫…伊斯利,网络,群体与市场——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M].李晓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郑培.群体互动下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5]汤志伟.网络空间群体行为规律与政府治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燕玲(1975-),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博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个体群体价值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