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学”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浸润与涵养

2017-11-25 09:54赵迎新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汉文汉学文学

赵迎新

试论“汉学”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浸润与涵养

赵迎新

汉学是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母体,日本古代的很多精神都与汉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在充分了解汉学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基本内涵和深刻意义。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下发展必然也会形成不同的特色。在一段历史时间,通过各个文学之间通过仅有的联系来互相补充营养,丰富彼此的内涵,由此而培养出来的文学就会基本定型,其体格不会在发生很大的改变。

文化母体 汉学母体论 显在影响 潜在影响

在日本,汉学是在平安三朝期间真正兴起并发展壮大的,而在此后的时间段,它并没有像之前一样,而是若隐若现。2003年,宇野精一先生提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主要包含语言文字,文学等,对于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帮助人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而汉学和日本古典文学已经融合 并且形成了一个整体。

一、“汉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日本古代的“汉学”思想

在日本古代,其汉学思想和我国的佛学并无很大的差别,它主要是以佛学为基础,然后增加了老庄哲学 得相应思想,从而使得在精神上面达到完善, 不断满足自己精神上面的追求。总的来说,它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陶渊明的生活为主要追求,尽情的享受闲情逸致,欣赏山水,而不追求名利,把社会繁华抛于身后,简单的概括为陶渊明型。其次,当自己拥有伟大的抱负而没有机会施展时,就会产生一种郁闷的情绪。有时候,因为权臣当道,自己的仕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承受不了心里的压力,而要寻求一种解脱。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仍然对整个世界有着非常深的留恋,这种内心简单的概括为郁闷不得志型。最后, 当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挫折与坎坷之后,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已经变得很坦然。不管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何种事情,都能对整件事情作出非常理性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汉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一)散发着浓郁汉风的古代诗集

笔者对日本的一些文学和诗词进行了阅读与鉴赏,由此发现,很多作品都带有汉学的画风,这也从侧面表明汗学对日本文学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就拿《万叶集》来说,虽然这是日本第一部具有国风性格的诗集,然而,笔者在阅读的时候, 仍然能从其结构、资料来源等方面感受到汉学的影子。为什么要给这部诗集命名为《万叶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并且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牧野谦次郎认为:之所以这样命名,主要是受《史记》的影响。

(二)流淌着汉学底蕴的女性文学

在日本古代,同样有阶级等级之分,对于贵族男子来说,汉文是他们才能使用的专利。而习字(假名)、和歌、弹琴等是女子经常会用到的。尽管有这样一个规定,任然有不少女子会在汉文上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自己暗中学习。女子学汉文向来是遭到反对的,然而,若是女子能够把汉文学到精通,到时候也能像男子一样,汉文也会 帮助她们出人头地。就拿《源氏物语》的著者紫式部来说,之所以她能够在同龄人以及同性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少有的女仕宫,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学习了汉学,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三)充满男性力感的中近世文学

《忠臣藏》一直以来都被日本民众歌颂,在这部文学经典里面,主要讲述的是47位武士。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义务之后,义无反顾的选择剖腹自杀。通过太平记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知道,当时选择自杀的将士接近1000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义务无法实现。在宋代,很多女性的性格都是非常刚烈的,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她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她们的贞节观念。甚至在她们的思想意识中,贞节是比生命还要珍贵的。这个时代的女性与日本的平安女性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日本女性一般都是柔美型的。

(四)汉传佛教与日本文化

在日本人的思想当中,母亲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何时何地,都会对母亲表现出尊敬。特别是在男性心中,母亲的地位更为神圣,换句话说,以前古代文学作品中提到的恋母情结就是由这个时候而产生的。很多作家都会写一些赞颂母亲的文章,表现母亲在自己心目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三、“汉学”是研究日本的重要途径

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思想等都受到了汉学的影响,这也对于我们研究日本提供了一个指路明灯,要想了解日本文学,首先就要了解汉学以及汗学对日本的影响。长期以来,汗水对日本的影响是 在潜移默化当中产生的。日本的很多作品,都带有中华文化的影子,而他们一直以来都引以为豪,并且全然不知。可以说,汉学渗透到了日本文学的各个方面,我们只需要从汉学入手,就可以对日本文学作品有一个非常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1]胡稹,洪晨晖.紫式部笔下的“汉学”和“大和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4):95~102.

[2]铃木敏弘,王铁军.日本中世后期关东地区的汉学研究[J].日本研究,2011(3):58~62.

[3]王升远.越界与位相:“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兼及中国日本文学教育孕育期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0~97.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赵迎新(1972-),女,汉族,辽宁锦州人,学士学位,渤海大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日语。

猜你喜欢
汉文汉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浅谈契丹小字石刻资料引用的汉文经典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增刊征稿启事
《国际汉学》:从辑刊到CSSCI期刊
西夏十一言《功德宝集偈》:罕见的汉文佛教偈颂体式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观音山下尼姑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