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涛
中华民族精神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韩永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与源泉。
精神家园 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正是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引导下,中华民族逐步走向文明进步。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深厚的土壤中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发展与繁荣的精神动力与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来中华优秀儿女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崇尚爱国、诚信、人人平等、大公无私、匡扶正义、推陈出新、拼搏进取是其精神价值追求的最重要的体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外来思潮侵袭的有力武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从实践层面上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外来思潮侵袭的有力武器。在世界日益多极化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的图谋,从而达到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使我国在思想领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抵御来自西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瓦解图谋,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应面对的重要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抵御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西化”图谋的有力武器。老子曰:“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利于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抵御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图谋。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不仅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能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和分化。
(二)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与传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多年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教条、僵化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亟待改善与提高。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灵活多样、见微知著、落到实处,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形势,高校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现实遥远,教育的周期长,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的现象。人们多单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而忽视传统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人文修养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短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忽视长期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陶冶。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长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科学组织实施和配套保障方面严重滞后,使教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最后,课程和教材内容僵化、教条,缺乏鲜活的的事例,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只重视知识的罗列,缺少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现实发展等。如何将传统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高度与水平,使传统优秀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载体,是社会与高校应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义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传统文化中治理国家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民主是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思想的根本体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纵观中国历史,“民本”思想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体现在治理国家上就是制定“利民惠民”的各项政策,这种“民为贵”的思想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儒家就特别强调民本思想,孟子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深刻揭示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把“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与目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践行了“以民为本”的最高理念。“民本”思想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是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和谐”思想更是体现在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处理人人之间关系方面就像《周易•象传》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就是君子要与大地一样具有广袤的胸怀,能够包容世间万物,真正的君子应修身养性,具有仁厚之心。在与他人相处时应心胸宽广,像大地一样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容纳理解他人;在人与自然方面,“天人合一”就是最好的诠释,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建立宜居的和谐家园;在处理外交关系方面,做到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为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构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始终,达到人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和谐思想的的最高境界,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脱胎与母腹中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家园与价值追求。今天所我们提倡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发展,就是民族优秀文化中“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传承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和谐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发展,是青年达到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价值观的最高追求。这种和谐共处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友善来源于中华民族精神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语》:“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求人们诚实守信,修身养性。敬业、诚信是传统文化当中建立良好谋生手段的诚信准则,是个人层面强调人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是能否立足于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与准则。现代社会对诚信以及职业道德极为重视,是能否得到社会以及他人认可的准则。可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共同构建了现代先进的文化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应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修身养性,注重品德的培养与践行,胸怀远大理想与抱负,在当代就是立足本职工作,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进而建功立业达到为他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都表现了个人报效国家的情怀与责任,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以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使中华民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代爱国主义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品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人民成了当家做主的主人。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当代爱国主义主题就是爱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只有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会换发出勃勃生机。历史上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青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使爱国主义与祖国的强大紧密相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是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是青年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也应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与当今的爱国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文化的爱国思想主要体现在爱国忠君上,虽然这种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激励人民抵御外寇、保家卫国、民族团结以及促进国家富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应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真正把爱国主义发扬光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两千年的儒家文化所宣传的爱国主义也包含着忠君的思想,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应摈弃这种“家天下”“忠君”思想,将爱国主义升华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以及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最终达到实现中国梦。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好、利用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和要求,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
[1]平章起.郭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对关系[N].天津日报,2014-6-9.
[2]新华网.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8/ c_126206419.htm,2014-2-28.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
本文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创新支持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890708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韩永涛,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青少年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