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国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焦桥镇刘套小学 山东 滨州 25620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途径
李 国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焦桥镇刘套小学 山东 滨州 256208)
心理的沟通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基础;其次,需要教师以鼓励性的话语、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需要教师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
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方法途径
心理的沟通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阵地,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叶澜教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理念的引领下,参与课程改革的广大一线教师认识到:课堂不仅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场所,师生生命涌动的场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收获。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和爱好等心理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营造师生和谐共处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教师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是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对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变得乐于学习。
情绪具有感染性,我们可以想象,学生面对一个冷若冰霜、面无微笑的教师,他们能够产生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吗?不可能,只有教师自身具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才有可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同样热情而愉快的情绪,才能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数学学习相对于小学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采用情景创设来激发自身和学生的愉快情绪,把一些原本枯燥乏味、没有生机的知识点用生活中的活动场景来展示,甚至命名课题。这样,让学生看到课题后产生一种新奇感、探究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现在学生们的独立意识都很差,也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因而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同时把课题改为《这月我当家》。这样,当教师出示课题时,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冲垮学生心理上的防线,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不仅获取了数学知识,掌握了百分数的应用,也让学生体验到了一定的责任感。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课堂活动中,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回答问题时,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或同组同学补充后,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发挥协作的意识,老师相信你们两人经来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参加到数学学习中来。但假设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都不能令人满意,谁能完整、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就会在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行,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同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两层含义。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平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分重视自己的权威,要以学生一个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实践新课程,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开展学习,少用命令式语言、权威式的口吻,尤其不能使用体罚等手段。其次,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各项调查表明:学生最希望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最忌讳教师有偏见,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复习性、基础性,或简单的问题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让他们感到其实我也能回答问题,也可以学好,也能取得成功,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从而慢慢地恢复学好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老师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全体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R395
A
1672-5832(2017)11-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