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人云
不讲诚信,何谈取信于民?
□ 盛人云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依托“信用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将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辽宁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政务诚信的考核,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值得肯定和期待。
政务诚信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有道是“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其中,政务诚信位于第一位。
但反观现实,一些“政务失信”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的表现为“新官不认旧账”,地方政府换届或主要领导人换了,一任领导一套做法,之前的承诺不兑现,有的甚至直接违约,让公众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公众利益受损;有的表现为乱开空头支票,出台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的政策招商引资,用“空头支票”把企业“勾住”“圈起来”再“揩油”,这被简称为“JQK”现象,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与政府部门协调;有的出于懒政思维,先向公众作出某种承诺,然后公然“出尔反尔”,受到社会舆论质疑。
培根说过:“一次政府失信比多次社会失信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社会失信不过弄脏了水流,而政府失信则是把水源污染了。”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是社会信用的定盘星、风向标。如果政务诚信搞不好,整个社会的信用大厦根基就不会稳,不仅会增加政府管理成本,而且会使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也搞不好。因此,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不堵住政务失信这个污染源,社会诚信就不可能恢复清明的生态。
加强政务诚信,严格的考核问责不可少。没有相应的考核问责,就会产生“狼来了”一样的后果。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