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形成原因及其引导

2017-11-25 02:41:03王寒静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群体

王寒静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形成原因及其引导

王寒静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表达变得越发的复杂和多样化,网络舆论中非理性表达的存在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负面影响,要想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就需要政府了解网络社会中不和谐因素存在的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引导机制,创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政府引导

互联网络的角色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各种社交网站,手机APP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更加频繁和复杂的互联网络交流,快速的网络传播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信息交流更加的便捷。但是同时网络的特性为网民的表达提供了一层屏障,也就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非理性的表达越来越多。近年来,在网络上“键盘侠”“网络喷子”这样的词汇屡见不鲜,这些热门词汇指向的都是对网络上非理性表达的不满。互联网络作为互联网时代公众表达的重要渠道,要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这些非理性的舆论表达,就需要政府建立一定的机制进行良性引导。

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几种常见类型

1.1 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谣言主要体现在网民对所关注事件的情绪化的表达上,针对某项社会事件在缺乏理性思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话语表达,一些没有事实根据以及带有强烈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流传速度极快并且带有突发性,这些网络谣言的存在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在2015年流传甚广的关于“娃哈哈肉毒杆菌”流言造成当年娃哈哈集团市场销量大幅下降,部分产品遭受高达20亿元的损失。

1.2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主要是指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具有伤害性侮辱性的言论、图片或者是视频等,这种网络暴力行为会对当事人造成名誉上的损害,更有甚者会带来经济或人身安全上的损害。在现代网络环境中,网络暴力无处不在,我们常常所说的“喷子”“键盘侠”等词汇就是网络暴力的衍生品。

1.3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是类比于我们常用的各种搜索引擎的一种称呼,主要指的是一种网络现象。在庞大的网络世界,如果出现某一个令广大网民群众感到好奇或者是气愤的事件,在气愤或者猎奇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会去调查这个事件主角的身份,在网络隐匿性的保护下,相关知情者会将事件主角的相关信息在网上挂出来,随着转发和关注的人越多,通过不同的网民挖出的信息以及隐私就会越多。这种通过网民之间不停的爆料而获得信息或隐私的过程和现象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不仅能够搜索出相关人的姓名照片这种基本信息,甚至是身份证号,工作单位住址,银行卡号等等这些隐私都能够被搜索出来公开挂到网上。

2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形成原因

2.1 网络自身的特性

网络自身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性就是隐匿性,互联网络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真实的自我和生活隐藏在网络的背后不被人所发现,在虚拟世界中对自己的言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降低,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大胆的表达自我,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人们在网络上的表达也就更加容易变得情绪化,缺乏冷静分析和理性判断。

网络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相比于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这些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络作为新媒体是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历程也不过几十年而已,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互联网的发展是令人惊叹的,其影响力迅速席卷全球,全球互联网络的搭建和畅通使得网络事件的影响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的传播。

2.2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指的是网络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媒体要想获得利润就需要增加广告的投放量,一个网站能否获得商家广告的投放与这个网站的点击量密切相关,对点击量的追求极易导致各种所谓“精华帖”的出现,通过夸大,甚至是捏造的方法来吸引网民的关注,严重的扭曲事实,利用有煽动性的文字或者图片和视频影响网民的看法和情绪。

主观方面主要是指网民构成的复杂性所带来的表达的复杂化。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0%、28.2%。如果按职业划分网民结构,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最主要的网民群体之一。中等学历群体以及学生群体这两大群体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学生群体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生活中,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接触较少,而且学生也是一个富有理想主义的青年群体,所以在网络舆论中很容易被打着“热血”旗号的富有煽动性的舆论所影响。

2.3 网络舆论发生的特点

由于网络媒体在传播上的特点,网络舆论的影响范围特别广泛并且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当某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不同的人会对这一事件产生自己的看法,相同或者相似的看法通过快速的大范围传播会集结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舆论倾向,由于传播速度快,所以舆论倾向的发生常常表现出突发性的特点。

突发的大规模的舆论倾向如果不能为相关部门所及时发现并且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引导的话,就很有可能会被有不良企图的媒体或者利益方所利用,从而使得舆论成为利益集团扩散自己影响力的工具,或者是在大范围内形成扭曲事实的网络谣言。

2.4 网民心理的特点

舆论表达是网民将自己内心关于某件事情的看法表达出来,形成自我看法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周围舆论的影响,而在网民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默认或者附和主流的舆论倾向。因为这种心理的影响,部分群众会在缺乏自身的理性分析判断的情况下盲目跟随舆论导向妄下定论,这是一种非理性表达的突出表现,所以“从众心理”是非理性表达的重要心理因素。

(2)当环境温度为恒定时,求得混凝土测点A处中心点和顶部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在不同厚度的监测点温度变化,其余条件如(1)设置。

3 政府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引导

3.1 政府引导应该遵循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时,首先是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针对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分析,首先要明确网络这一新传播媒介的发展规律,明确网络表达的特性。针对网络上存在的非理性表达所带来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事件要承认其客观存在性,不可采取一味掩盖的方法去应对,要承认其存在性,分析其发展规律,顺应网络发展规律特征,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进行良性引导。

(2)主动出击原则

作为新兴传播媒体的网络其一大特点就是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网络上流言的传播速度总是比真相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在很短的时间内,网络流言就能够产生大范围的影响,鉴于网络流言传播的特性,政府的引导要遵循主动出击的原则,不能坐以待毙,等到流言已经在大范围内产生不良影响的时候才采取引导或控制措施,这时候很有可能为时已晚,所以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原则。

(3)平等交流原则

网络是一个人们进行交流的平台,在网络上不管是处于什么社会阶层的人都拥有相同的进行意见表达的权利,这是网络这个平台的一大优点,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也都非常重视自己进行表达的权利,在这个表达环境中可以不用顾及职业、年龄、性别等给自己带来的社会性色彩去自由的进行自我表达,所以在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一特点,要遵循平等交流的原则,不能以一种政府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进行强硬的控制,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3.2 政府引导机制建设

(1)“疏而不漏”的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要从法律法规的建设开始,健全的网络舆论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的最基本保障。针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引导,不管政府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都至少要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在监管活动中做到有法必依。当前我国在网络谣言甚至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中仍然有很多人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很多的网络案件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不了了之,这些都体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只有健全了法律法规体系才能够一方面抑制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一方面保护网络舆论受害者的合理权益。

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多,对于网络运营商的监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有线宽带,同时也要重视手机网络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增加带来的不仅仅是网民的增加,同时也有网络传播影响范围的扩大。从源头上控制和约束网络不良舆论的扩散就需要各网络运营商的支持和协助,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舆论追踪建设,让散播不良舆论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无处可逃。

(2)信息透明公开,重视政府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不论任何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失真的风险,在网络传播中,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经过不同的加工,而且在猎奇心理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越是经过戏剧加工的信息越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样就会导致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事件进一步升级,流言止于公开,要想有效制止网络谣言就需要进行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信息透明公开并不仅仅是指政府的政务公开,对于有可能引起社会恐慌的社会事件,也要有权威的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公开,防止网民过度揣测,传播谣言,最后酿成无法控制的后果。

信息的透明公开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网络平台,这就要求政府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要增强政府部门在网络世界中的话语权不仅要进行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注重网页的布局设计还要注重硬件上服务器的建设,减少网民点击时的网站反应时间。同时,还要加强对一些主流新闻网站的监管,比如人民网、新华网等,通过利用综合性的新闻门户网站的影响力,加强政府话语权。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加以及微博、微信用户的增长,政府部门还要注重官微、官博的建设,在信息公开的同时塑造一个亲民活泼的官微、官博形象。

(3)净化网络商业环境

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其获利的基本模式就是增加自己网站的点击量从而可以获得商家广告的投放,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中,网站的质量是良莠不齐,对于新兴搭建起的网站来说要想获得庞大的点击量就不得不利用“眼球经济”来获取网络暴利,这在现在的网络商业环境中屡见不鲜。通过一些跟正文一点关系都没有标题或者是煽动性的文字和图片吸引网民的阅读和转发来增加自己网站的点击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低素质的文字图片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网络谣言也随之出现。

网络的运营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个公开的网络环境来说,政府要对低素质的网站进行监管和改造,对不同的网站采取分级制度,同时网站的运营者也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净化青少年眼中的网络世界。

(4)重视宣传,培养理性公民

政府对于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引导还要注重宣传的作用,在我国网民的构成中,学生群体的占比非常之高,是我国网民群体的主要组成之一,要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会带来的重要后果,不要让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学生成为网络暴力事件中主要群体。针对其他网民群体要注重理性公民的培养,理性公民的培养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管是针对什么学历水平的群体都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网民的思想教育,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只有学会了辩证的分析方法,网民群体在面对网络上沸沸扬扬的社会事件时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样也就减少了在网络上情绪化的非理性表达。

[1] 郭晶.网络非理性舆论中的网民心里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45

[2] 关文波.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问题及其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10-11

[3]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 803367337470363.pdf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研究报告

G206.2

A

1672-5832(2017)10-0097-02

王寒静,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15:18:07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中国火炬(2011年11期)2011-07-25 10: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