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发展也要讲品质
■ 郊区要始终把发展品质放在首位,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深化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深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问题与观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提出了“新城”的概念,其中郊区新城7个。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全面提高郊区发展水平。面向未来发展,郊区要始终把发展品质放在首位,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深化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深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按照韩正的思路,未来几年,上海在郊区发展方面将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定位,在“三个深化”上狠下功夫,加大“三个倾斜”的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效区的“三个贡献”。其重中之重是通过“三个深化”,探索出符合上海郊区特点和规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日前,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正在两个方面全力推进。一方面在中心城区优先发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将更多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在广阔的郊区发展。通过发展市郊制造业疏解上海城市功能,降低企业成本,完善上海城市功能的布局。同时,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结合部倾斜,郊区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用地减量化等方面为全市作贡献。
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的“三个三”
郊区发展要“三个深化”
▲深化郊区新城的功能规划,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郊区新城,为上海未来发展创造和留出更多空间
▲深化完善郊区政府管理体制,落实市委“1+6”文件,使管理资源和职能真正下沉到基层,严把项目准入关和土地供应关
▲深化推进郊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尊重基层首创,探索符合上海郊区特点和规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进一步加大“三个倾斜”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结合部倾斜
体现“三个贡献”
▲千方百计加大力度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持续用力补好短板,抓好“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郊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
▲为全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围绕全市布局优化,为全市建设用地减量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