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青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解析女性地位变化成因及现代启示
郭 青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近年来,关于两性地位的争论愈发激烈,追求“两性平等”已成为当今社会新时代建设的目标之一。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为视角,分析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并探究其中原因。从成因中寻找突破口,以恩格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为出发点,并结合女权主义的各派观点,对现今两性平等的实现提出更多有利的建议。
两性平等;妇女地位;女权主义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作为人类主体之一,从最初的主导地位发展成男性的附属品,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落差?我们该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状况?推崇男权社会或者追求两性平等?通过对马恩观点的研究以及结合现代社会男女状况,寻求最合理的答案。
书中,巴霍芬、麦克伦南以及摩尔根对男女两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研究,结合他们的观点,恩格斯指出在早期社会中,因“淫游婚”的普遍流行,母亲成为自己子女的唯一确实可靠的亲长,所以世系只能依照女系来计算,这便给予了妇女相当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当时生产力低下,妇女作为家庭供给的主要来源,因而具有了高于男子的主导地位。马克思认为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关系均以经济条件为基础。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财富增加,大量财富集中在男子一人手中,丈夫在家庭中占有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这便是男女地位转变的关键点。而之所以会造成财富集中于男子手中,则是因为最初的社会分工。“最初的分工是男女之间为了生育子女而发生的分工。”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①依照马克思的观点,妇女地位之所以形成从云端掉落悬崖的巨大差异,归根结底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下的特定生产方式所造成的阶级性。
恩格斯在书中引用了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的观念,表明了其对两性平等的追求。之所以追求这种平等,主要是因为实现契约的缔结,推动社会的进步,必须保证缔约双方是自由、平等的。而婚姻作为契约的一种,必然也要求男女双方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而且随着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妇女运动的发生,随之扩展到全球范围,由此产生的一大批女权主义法学派极力呼吁妇女的解放,实现两性平等。可见,追求两性平等是大势之所趋。
在恩格斯看来,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 所以,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而妇女解放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大力发展现代大工业、依靠公共劳动实现经济独立、家务劳动社会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变革,其后兴起的女权主义法学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修正。作为美国较早的女权主义法学流派,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法学流派致力于改革法律,消除妇女在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无法与男子享有同等待遇的法律障碍。体现了国家政府在妇女解放中所应起到的作用。而作为激进女权主义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凯瑟琳·麦金龙认为在现有法律体制内单纯增加女性个体的权力,尤其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并不能真正实现平等。因为在现今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处于统治地位,按照男性的标准,女性被看成不同,他们制定法律的核心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能切实的使妇女地位与之平等。所以,对于宪法上平等保护条款的分析至关重要的不应是差异的存在,而应是统治的普遍性。所以说如果能在统治体制内增加女性的声音,情况应该能得到一定改善。其中,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采用马克思的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用它检讨妇女的地位。其中的代表人物海蒂·哈特曼认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人控制女人的劳动力。齐拉·埃森斯坦则认为在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不可能获得平等机会。而南希·哈索克发展了马克思的认识论去描述女性的视角,女性在生产和家务劳动中都是积极的,他们创造价值,而不是用于交换的商品。因此,女性的自我构建导致她们珍视具体而不是抽象,珍视联系和关系而不是竞争。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那必须消灭所有的以性别为基础的劳动分工。
根据以上分析,在现今社会妇女要获得解放,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最基本的便是政府制定相应地法律政策,加强女性权益保护以及创造良好的女性就业环境。创造有利于“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制定更加具体的维护女性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政策法规。
其次,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传播先进的性别平等观念。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不仅限于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的因素,还有传统道德和道德的惯性以及来自男性社会的习惯势力。当然也有来自社会制度的因素,所以我们要真正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发展生产力,改善社会分工,从而实现妇女经济独立以及尽快调整人们对“男尊女卑”传统道德观念的错误认识,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意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事。运用媒体大众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逐步消除对女性的歧视,为女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增强女性的自立意识和进取意识。古代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不仅导致了现今男性社会的习惯势力,还导致了女性自身的自卑以及逆来顺受,所以真正实现妇女的解放,女性内心的解放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只有她们彻底拥有了自立意识和进取意识才能真正为妇女的解放迎来春天。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说,“首先我将把妇女当做高贵的人来考虑,她们和男人一样,是被安置在这个世界上来表现她们才能的”。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拜读,使我对家庭女性的地位变革深感兴趣,原来古代社会的妇女曾居于主导地位,那么随着现今社会愈加浓烈的女权主义色彩,未来社会的女性是否能真能在社会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还是最终彻底被男性压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注释:
①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 66页
D693
A
1672-5832(2017)10-0038-01
郭青(1994—),女,汉族,湖北荆门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