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磊
从形成和积极作用两方面浅析《周易》的史学思想
孙 磊
《周易》作为传统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发现此书有着极为丰富的史学思想,作者对自然社会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有着深刻认识,更是对中国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形成 积极作用 《周易》 史学思想
《周易》作为传统经典著作之一,被认为是一部通过卦爻之辞告之人事吉凶的卜筮之书,极具神秘色彩,但当我们仔细研读过后,便透过这层神秘的面纱了解到它的精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字里行间中也不难发现此书有着极为丰富的史学思想,作者对自然社会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几千年的中国史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1]。
吴怀祺先生在《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先秦卷》中说过:“研究史学思想,要注意从史学思想的形成和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故此,笔者在分析《周易》的史学思想时主要从它的形成和积极作用两方面着手。
殷商之际制度的变动异常剧烈,而春秋战国也是历史大变革的时期,由此可知,《周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得以形成,也因此反映出时代变动的特征。同时,在中国早期社会,生产力较低下,科技并不发达,先民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在面对各种天灾人祸而无能为力之时,人们在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希望通过预测的方法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因此,除去《周易》中唯心的部分,《周易》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带有预测目的。
对于《周易》的成书时间历代学者看法不尽相同,他们皆有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相应证据。总的来说,主要有西周说、战国说和西汉说三种,在每个时期又有早、中、晚不同时段之分,但是,“《周易》的主要内容在先秦时期已经完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2]
对于《周易》的作者,历来也是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易》历‘三圣’,所谓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另外,许多人把神农、夏禹、周公等也纳入《周易》的作者队伍中”[3]。笔者的看法是:《周易》可以为圣人所著,如孔子、孟子、老子等;也可以是史学家、史官所著,“史官不但作《易》,而且还是保存《周易》的人。”[4]对于唯心部分也可能为巫师所记载,或通过巫师的会意让他人所记录。总的来说,是在历史人物共同的努力下完成的。
《周易》是历史大变动时代的产物,更凝结了历代史学家、思想家在实践中对自然、人类社会的感悟和发现,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深刻认识,对中国史学产生各种积极影响。“《周易》是我国古代辩证法的渊薮”[5],在此,笔者将运用《周易》中辩证法的思维展现其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
“《周易》认为社会历史是‘会通’一贯,不容割裂的。”[6]聚合、聚拢集合谓之“会”,即万事万物聚合在一起就是“会”;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到达谓之“通”,即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通”。《系词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书中多次提出的“原始要终”(即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正与“会通”之意相似,就是要探求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只有将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看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割裂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才能正确地审视历史的发展变化,也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联系的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正是对其做出客观、正确评价的基础。
“《周易》的整体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7],“究天人之际”即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作者通过把天与人相联系来表述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也通过大自然不断发展变化的启发,将其联系到世事变化之中,通过将天、人、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全面、联系的看待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化。
《系辞下》中记载:“《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便是《周易》中变通思想的明确表达,事物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产生变化。《系辞上》中说:“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由此看来,整个世界是一个流动、变化着的世界,自然、社会、人类则在变化中不断发展、进化。
变通的史学思想是《周易》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上最具特色,也是最核心的观点。作者以变通的思维看待自然、观察社会,“认为自然和社会的变通表现出盛衰的变动”[8],这种盛衰是在否极泰来中盘旋向上发展的,而不是无限循环运动。因此,“社会历史的变动表现为盛衰的变动,表现为历史兴亡的交替。”[9]。
事物的运动变化引起事物的发展,社会历史亦如此。前文提及,《周易》成书于先秦之前,在成书的同时,自然、社会、历史、人类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周易》中的通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进化思想的认识。总的来说,我们的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首先,从自然环境方面看,人类从自然环境的束缚发展到能够改善恶劣的生存条件以供人类生存的阶段;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不断进步的,人类从原始的采集经济、渔猎经济阶段进化到种植经济的阶段;最后,人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圣人”、“贤人”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自然、社会历史、人类进步的关键在于不断的发展。
在世界的不断运动变化中,作者运用联系的思维将天、地、人紧密的联系起来,观察社会历史的盛衰,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从变化中总结经验教训,告知人们经验道理,运用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性对未来作出预知,从而避免社会历史重蹈覆辙,使天、地、人和谐发展。
《周易》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被后人所运用,或对其有所继承发展,或形成新的史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的史学思想及理论体系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总之,《周易》的作者运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辩证思维,全面的观察世界万物,在全面掌握万物变化的基础上,客观的看待自然、社会、人类之间的关系,对千百年的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吴怀祺.说《周易》的变通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1987(3):14~21.
[2][3][4][9]吴怀祺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先秦卷[M].合肥:黄山书社,2005:234~236.
[5]田汉云.《史记》与《周易》经传[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143.
[6]李孟存.《周易》史学思想浅析[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35.
[7]汪高鑫.《周易》与传统史学的历史思维[J].学习与探索,2012(8):142~146.
首都师范大学)
孙磊,内蒙古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