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松
从具象表现到抽象重组
——设计素描的创新思维
郭 松
设计素描是将现代设计以绘画手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与传统素描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创新思维的应用与重视。本文分析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不同,从设计素描的造型结构、动态组合、特点符号等方面论述了顺时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模式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
设计素描 创新思维 抽象重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素描的概念就已经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系统化的规律,传统素描于上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开始发展。而设计素描的产生相对较晚,直到1919年才由德国包豪斯学院第一次设立设计素描专业,设计素描到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90年代开始得到重视。相比传统素描而言,设计素描是一门以服务生活为目的的学科,它的核心是将创新思维运用到绘画过程中,强调绘画者对结构造型的理解,注重绘画者形象思维表现能力的强弱。从传统素描到设计素描的演变史可以说是从对事物的具象表现到抽象重组的过程。
(一)基本概念
传统素描又被称为基础素描,它是对物体的一种具象表述。通过物体质感的区别,光线明暗的变化,所处空间的虚实等对物体进行客观描绘,使用主体一般是纯绘画专业的学生;设计素描则是对物体进行抽象的解析与重构,它是以设计为目的,通过素描的手段进行的艺术创造。设计素描不受光线和角度的限制,是在传统素描基础上的再创造,注重创新思维在绘画过程中的应用,强调形与意的高度统一。主要应用在产品设计、工业设计、造型等一切立体设计学科。
(二)联系与区别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绘画过程的区别,传统素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从构图、绘形到最终上明暗的一套完整的绘画步骤,而设计素描则是需要绘画者先对物体进行研究与想象,然后根据思维进行物体的解析、独立最后进行物体的重组;其二是构图方式上的区别,传统素描是对物体的直接临摹,而设计素描是在物体原有造型基础上的重组与升华,在构图过程中以创作主体的思想创新为依据。其三是绘画目的的区别,传统素描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客观描述来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而设计素描则是对物体进行抽象重组后达到服务生活的目的。
(一)顺时思维
顺时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指我们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科学的对看到的事物进行客观描述与反应。顺时思维主要应用在传统素描中,它具有容易出现相同或类似思维结果的特点。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对顺时线性思维进行的反方向思考,它有悖于人类思维模式的常理,但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逆向思维是站在全新的角度与思路去分析物体、现象,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异常广泛。逆向思维的应用经常会给绘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切入观点,往往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产生的作品会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
(一)从造型框架浅议创新思维
在进行物体的框架构建过程中,绘画者需要抓住物体的造型特征,对其进行简化与提炼,精简出能够突显造型特征的框架结构,而剔除那些对表现造型不利的因素。在抓住物体造型特征的同时进行夸张与放大,不局限于物体的现实表现,而是加上主观的思维再创造,随形就势对物体进行框架构建。比如现代流行的街头卡通漫画,就是在把握人脸特点的基础上加入绘画者的主观感受进行的创作。
(二)从动态组合议创新思维
客观物体的结构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在进行设计绘画过程中,需要设计者找出主体的信息点,对这些信息点进行思考,或是进行联想。从而分析物体结构之间的规律,在进行绘画时将这些规律进行重组与表现。比如几何形体设计图的绘画过程,就是在找准基础点的同时进行设计创作。
(三)从意向与联想浅议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绘画者根据自身的观感为客观物体添加适当的艺术想象。不同的主体对不同事物存在着感知差异,所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也会使主体对事物的感受产生变化。将主观意向与联想应用到设计素描中,有助于提高绘画者对客观物体进行生动模仿。
设计素描是绘画者对物体进行冷静分析与把握之后,对物体进行主观重组,从内部结构到外向表现都赋予绘画者感情色彩的产物。它是一门讲究实用性的学科,以服务生活、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较之传统素描,在绘画过程中更加重视思维模式的创新性,是对物体进行的抽象创造。绘画者只有在日常训练中锻炼自我的潜在创意本能,对物体进行简化与解析,同时融入自己的联想,才能最终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1]宓恒茹.浅谈创新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12):377.
[2]张丽丽.浅析包装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J].中国包装工业,2016(02):148~150.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郭松(1982-),男,汉族,硕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