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悠
大银屏·小荧幕
——论现今影视剧的相互翻拍现象
◎武 悠
结合近几年的影视成绩单,不难看出翻拍影视剧的数目呈现出几何增长态势。虽说翻拍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市场内容,但是它最终会阻碍影视行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应该及时给予良性引导。
1995年,由刘镇伟执导《大话西游》在香港和内地先后上映,无人问津,票房惨淡。两年后,《大话西游》突然大火,众人相互传看,电影一跃成为经典,直至今日仍被观众奉为佳作;2016年,刘镇伟携手韩庚翻拍制作了《大话西游3》,希望能续写大话神话;2017年,刘镇伟启用黄子韬等娱乐圈当红小生,开始了《大话西游》电视剧版的制作。观众对此翻拍现象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影视娱乐业随之呈现出了一片大好的生长形势。翻拍影视剧的数目呈现出了几何增长态势,在2016至2017年,翻拍之风达到了一种井喷之势,一年之内《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多部翻拍影视剧相继制作问世。
2005年,成龙的电影《神话》上映,狂揽了1.6个亿的票房,风靡一时,五年后,这部电影被翻拍成电视剧,再次占据了当年的收视榜首。《神话》翻拍的成功给了当时对翻拍仍持犹豫态度的影视工作者巨大信心,在此之后,《山楂树之恋》《失恋三十三天》《金陵十三钗》等成功电影纷纷被翻拍成电视剧,然而再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神话》创造下来的记录。比如讲述纯净爱情故事、赚尽观众眼泪的《山楂树之恋》,在翻拍成电视剧后,收视低靡,观众完全不买账,甚至比不上同期上档的其他电视剧。
电影翻拍电视剧同样也是一条危险之路。2011年的古装穿越电视剧《宫》大获成功,但是电影版的《宫》却并不被观众认可,最后的票房也仅有5000多万,这在动不动就票房过亿的今天,着实不是一个好的成绩单。
由此可见,翻拍并不能为制作人盈利打上完全包票。关键还是要看翻拍作品是否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将原本120分钟的剧情扩展为几十集的电视剧,或是将原本几十集的剧情缩减进一个120分钟的时长,这无一不需要制作团队的精心铺底,否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失败和亏损。
一部作品既然值得翻拍,就代表它本身在某一方面十分优秀,所以无论是电影或电视剧,在翻拍作品问世之前,它都已经存在了一个对比参照物。大多数观众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鲜少有翻拍作品能得到一片赞扬声,稍有不慎反而会遭受观众的怒骂和奚落。
翻拍作品的观众环境如此苛刻,为什么还是有如此多制作人选择翻拍呢?究其原因,其实也十分简单,唯利益而已。原创剧本的群众基础为零,一切发展都是未知数,影视行业作为一种娱乐服务业,说到底也是为了盈利,翻拍可以利用前作已有的粉丝基础,弱化投资风险,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和安全化。
虽说中国影视业近年的发展如火如荼,票房和收购价格日益惊人,但是相对来说,影视产业仍是一个盈利高危的行业。有数据表明,即使是在有好莱坞撑腰的美国,电影行业亏本的比例也高达至60%,制作数月的电影可能上不了院线,好不容易上了院线,宣传可能铺展不开,宣传到位了却不被观众买账,这一系列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影视投资和制作方放弃原创剧本,转而翻拍已经成功、并且拥有一定观众基础的电影或电视剧就逐渐成为了今天的发展趋势。
(一)翻拍作品丰富影视市场
近年来影视市场如潮水般涌入了大量翻拍作品,这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我国的影视市场内容,增加了观众的选择性。部分翻拍作品引入新科技,服装道具制作比前作更加精良,使其更具观赏性。
(二)原创剧本市场缩小,编剧丧失创作激情
影视市场翻拍成风,这使原创剧本的市场被挤压、缩小,原创作品相对于翻拍来说,付出更多、风险更大,编剧丧失创作激情,转而选择改编或是扩充前作剧情,由此出现恶性循环。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翻拍势必将成为影视行业良性发展的一大阻碍。
(三)部分翻拍作品粗制滥造,资源浪费
部分影视制作团队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翻拍作品只求“快”,而不求“质”,有些为了吸引观众,甚至添加了部分少儿不宜的情节,投入了资金,却没有制作出超越前作的成品,造成了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
相比于明星主演们动辄千万的片酬,我国影视业对于编剧的报酬实在不太友好,编剧丧失创造积极性,好剧本数量匮乏。所以应该提高编剧地位,重视编剧原创力。电影制作团队也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心中不应该完全被利益所占据,对影视前作胡编乱造、选角看名气不看演技等行为都应得到改善。国家对影视行业也需进行应有的监督和引导,打击无良盗版,鼓励原创作品,将影视行业引导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
武悠(1994-),女,中共党员,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