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琳,达飞,聂慧芳,魏朝,王胜正,李穆琼,张东旭,王平安
摘要:非语言交际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成效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教学;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067-02
作为教育这一神圣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沟通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直接的语言交流,非语言交际对教师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即什么是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积极效果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非语言交际的有效方法,就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之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西方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表述。比如,Malandro认为“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1]。Samovar给出了更详细的解读:“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成”[2]。由此可知,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行为中是相互依赖、互相补充的,只有将两者适当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际体系。
非语言交际的形式有多种,国内外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总体来说,非言语交流不仅包括身体的手势和动作,还包括表达方式,如字句的音调、中断、响度和重音等,而这些非言语功能显著影响着词语的含义。此外,从更宽的范圍来讲,人的穿着、家具、车辆,甚至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等提供的交际信息都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3]。这同时也说明了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复杂学问,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非语言交际除了与语言交际同样具有全人类性、象征性和文化传统特性等以外,还有自身独特的特点[4]。首先是真实性,非语言交际在表述中往往更真切、细腻,相对语言交际来说也更为可靠,心理学家弗罗伊德也曾说:“尽管人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其次是连贯性,不同于语言交际中的字字句句,非语言交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连贯性,人讲话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说话口吻等可立体连贯呈现出来,比语言交际更加形象。
二、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积极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际的过程。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语言交际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但非语言交际则是有效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反之亦然,老师也可从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听课的专注度及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程度等。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是具有双向性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好好把握非语言交际的使用,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关于非语言交际在教学成效中的作用,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Oskouhi等人在萨里农业科学与自然资源大学的教师中进行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教育绩效呈正相关[5]。在关于影响教育交际的因素的研究中,Mortazavi发现借助图形传播、互联网和计算机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能提高教学成效,其中,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巧妙的结合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1,显示了这些因素之间的重要关系。Najafi在“德黑兰瓦利亚斯技术学院女子教师沟通技能与教学效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表明,随着教师的沟通技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以及口头和非口头沟通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沟通技巧与学生学习动力的相关系数可达0.60。
综上,非语言交际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融入非语言交际,以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协助教学顺利进行,切实提高教学成效。
三、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有效方法
在了解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后,下面归纳几点有效的课堂教学非语言交际手段。
1.肢体语言。在许多情况下,目光对视、口音、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诸多肢体语言可以将人的态度和感觉转移给他人,甚至影响到他人的行为。作为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配合得体的肢体语言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内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补充语言交际之外的情感表达,比如,目光接触是最基本的师生交流情感、交换信息的渠道,竖起大拇指来表示对学生的肯定,摇头提示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还需要深入地理解等。
2.师生距离。当我们和某人交谈时,我们会于无意间与他人保持个人空间。这个空间取决于文化和立场氛围。同样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走近或远离某些学生,以此达到组织或约束课堂的作用。Kauffman认为,教师离学生太远,和学生交流时会产生误解或使学生丧失兴趣;而离得太近,则又会使学生有种压迫感。他们的研究还表明,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最佳距离大约是手臂的长度。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方能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3.触摸语言。触摸是我们每个人后天感知的身体的第一感觉,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触摸中得以增强。作为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可以用此方法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减轻学生对教师的畏惧之情,进而增进师生感情,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客体语言。服装和外观通常是对人的初步判断的基础,对他人对我们的判断有重大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穿着打扮和自身的整体形象,这将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满身都是很浓的香水味,会使某些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还有的教师身着奇装异服走上讲台,难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应规范自己的外在形象,这也是良好课堂氛围及有序课堂秩序的必要组成部分。
5.語音学语言。语音将我们的情感相互区分开来,影响着我们对人的个性和社会特征的判断。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的传递中所表现出的语音信息是一种典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同样的一句话,生硬的照本宣科与抑扬顿挫、感情丰富的朗读的效果是相去甚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音所表达的情绪的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比如,教师言语间透出的积极乐观会增添学生学习的动力,反之,带着埋怨或者歧视的语调,则会极大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在特定情况下,甚至比语言交际更为重要。作为教师,除认识到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外,还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要学会恰如其分地去使用非语言交际的一些手段,也要注意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在教学活动中的结合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增进师生关系,进而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Malandro,Barker,et al.N onverbal Com m unication:2nd ed[M].Newbery Award Records,1989.
[2]Samovar,L.et al.U nderstandi ng I ntercult u ral Com m unication [M].Wadsworth,1981.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Moradi AM.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Internet].Tehran,Motamom,2013.
[5]Oskouhi F,Movahed Mohammadi H,Rezvanfar A.The rol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of faculty memb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University in Sari.A paper presented 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conference,2013;Sari. Sari:Mazandara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