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月,诸葛福民
摘要:自1991年我国实行高考扩招以后,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出现了大规模的增加,随之毕业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就对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也对高校的就业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009-02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薄弱。目前,我国各高校几乎都设立了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机构,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般有2至3名专职人员负责全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的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则会达到万人以上,每位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对几千毕业生的配比,足以说明高校目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匮乏。工作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无法有效顺利地开展,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就业指导人员忙于大量的日常性工作,无法全面地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关于毕业生的一些常规、事务性工作。比如,每年在固定的时间要完成毕业生生源信息采集、审核、报送工作、毕业生就业方案报送、毕业生派遣、毕业生档案邮寄、毕业生就业咨询等常规工作,除此以外,每年还要组织几百场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每年举办一次或两次的大型双选会。这些常规性工作已经占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每天忙于处理学生、用人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对就业指导方面教学和理论的深入研究,更无法做到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需求。
3.高校课程设置中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比较欠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只是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科目里,并且没有指定的就业指导教材或参考书籍,老师们授课随意性较大,授课老师自行安排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系统规范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设置足以说明学校目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以选修课的身份出现也必然不会得到学生们的重视。事实说明,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不够,接受就业指导教育的积极性也不高。
4.就业指导工作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没有贯穿始终。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幼儿教育中就会给孩子们引入“生涯规划”的概念,并且进行生涯辅导。而在我国,“生涯规划”这一概念还是比较新的。很多学生都到了大四,才选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很多大一新生认为生涯规划离自己还很远,暂时还不用考虑。殊不知,其实从大一开始做生涯规划,起步已经不早了。我国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也主要是围绕毕业生,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和规划教育,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事实上,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都被安排到大四期间,此时学生即将毕业,各类事情繁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讲座和活动。因此,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家长陈旧、保守的就业观念对孩子影响很大。即便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仍然存在就业观念陈旧、单一,就业态度被动、消极,就业期望值过高等现象。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工作,发现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45.79%的择业决策受父母或其他亲属影响,在家长们的影响下,学生将自己就业的第一目标放在了参加公考、事业单位及国企等相对稳定的岗位上,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加入到考公务员、考事业编的队伍中,他们每天奔波于参加各种培训的道路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求职准备及应聘,从而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大多数学生及家长一直没有转变以前那种“大学生=精英”的传统观念,希望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铁饭碗”、“高收入”、“安逸”、“稳定”的工作,可结果总是高不成、低不就,致使学生一直找不到令自己及家长满意的工作,从而更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
1.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师资队伍薄弱、工作人员匮乏、就业指导老师数量与毕业生人数严重不匹配等现象,学校应适当地增加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充实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完善就业指导教师与毕业生人数的配比。同时,高校老师由于长期在学校里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社会实践经验就相对少一些,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指导就比较欠缺,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可以通过邀请校外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成功创业人士走进校园,作为客座教授为大学生做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教育来改善这一现状,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2.增加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实训机会。高校应为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有计划地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不断更新和丰富他们的就业、创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友企业等资源,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类型的职业环境,让他们体验参与不同的企业实训项目,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工作要求,更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加合理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顺利就业,有利于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对接。
3.建立、健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应该具备与其他学科一样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以必修课形式加入教学计划,纳入到教务课程设置中,形成一套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学生大一时就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课程,让学生一入大学就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就有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从而在他们大学学习、生活中,有选择性地学习知识,参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著目标前进,为他们在毕业求职时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4.转变仅仅面向“毕业生”服务的就业指导观念。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应面向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有关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系列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还应该兼顾其他各个年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从大一抓起,向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导航等方向发展,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就业的思想准备,对他们做好就业引导,端正就业观念。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业指导的观念也要从过去的面向“毕业生”服务转变为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服务。
三、结语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高低关系着学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着无数家庭的幸福,还关系着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大学生有效的就业指导、人生规划,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战军,陈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1,(2).
[2]梁鹏,易玉梅.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0,(3).
[3]王治航.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研究[J].新西部,2011,(15).
[4]李艺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
[5]梁鹏,易玉梅.当前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