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璟
摘要:世界文化需要传袭和继承。民族化的文化不仅仅属于国家,更属于全世界。中国音乐的主流应以民族音乐为主,而民族音乐的重点应是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随着世界各国音乐的融入,获得了持续发展和创新。专业的音乐创作需扎根于民族音乐的沃土,在传承民族音乐的特点的基础上,民间音乐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和创新。本文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分类,然后分析其对音乐创作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民间音乐;音乐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86-02
民间音乐是指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无论从使用的乐器、演奏的乐谱还是演奏形式,都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相溶合,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结合。民间音乐的研究虽起源于19世纪,但自远古时期民间音乐就已成形,例如,中国西元前流传至今的诗经歌曲或现今流行的民歌等,都隶属于民间音乐。我国在长远的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里,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56个民族都富含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宝藏,这些丰富且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融合了我国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文化风貌和精神底蕴,而且也表达了我国民族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宝藏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可划分为五种—民间歌曲、器乐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一、民间音乐的分类
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相对于专业创作歌曲而言就如同民间音乐相对于专业创作音乐的关系。民间歌曲可以简单地称呼为民歌,早期主要是指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也对民歌不断地进行筛选、改编、增添或缩减、最终提炼出最受欢迎且易保存的民歌形式。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大都历经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地位、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智慧结晶和情感体验,并日渐趋于完美。
2.器乐曲。人类的祖先经过漫长历史的艺术传承和创作,为后人留下了种类繁多的具有特色的民间乐曲和器乐演奏的不同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后人传承了很多品种的器乐曲和丰富的艺术经验。器乐曲在国内主要有两种—唢呐曲和民间乐班演奏,两种器乐曲变化多种多样。早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就记载了古人以吹葫芦笙和吹树叶的方式来寄予相思之情。距今上百年的历史,器乐曲一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人们共同歌唱,共同的悲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人们传递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共享这份喜怒哀乐。我国用器乐创作歌曲的经验非常丰富,独具我国民族的风味。
3.民间歌舞。我国民间歌舞源远流长,十分的丰富。早在《辞海》一书中就曾定义:民间歌舞是指在民间广泛的流传、由于民俗文化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歌舞形式。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民间歌舞延伸出新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民族或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进程里,劳动人们共同创作出的、并得以流传至今的载歌载舞的形式。民间歌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民族特点,体现出了某一历史时期背景下的文化面貌,但因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融入新的元素。现如今,人们跳民间舞蹈大多是自娱自乐的目的,并非展示给他人,这也是民间歌舞的主要功能。民间歌舞大多用以丰富人们业余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积极的意义。
4.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又可称为曲艺音乐,曲艺音乐由三部分组成—讲唱文学、音乐和表演,其基础是讲唱文学。音乐是曲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包含两大成分,即唱腔和乐器伴奏,但是两者之间以唱腔为主。中国传统的曲艺现今有将近200多种曲种,但却可分为三类:一是只说不唱或只念不唱类型,例如,相声、快板等;二是有说有唱类型,例如,苏州评弹、陕北说书等;三是只唱不说类型,例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说唱音乐中曲艺的“说”都带有音乐性,即是有一定节奏、韵律和音调起伏的念诵。曲艺的‘唱”都是具有口语化的。两者说中有唱,唱中有说,结合得非常自然贴切。我国的说唱音乐历史非常久远,在全国范围均有分布,唱腔叙事又说情,非常的丰富多彩且感染力强,并具有戏剧的幽默效果。
5.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的组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歌唱和器乐伴奏。戏曲音乐和戏曲艺术的相关表现紧密相连,是一种为戏剧表演提供服务的音乐。中国戏曲是由多种戏剧艺术组合而成的,例如,文学艺术、舞蹈艺术、杂技艺术、表演艺术、美术艺术和音乐艺术。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很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戏曲的内涵。戏曲音乐内容多样,有声乐里的唱腔、韵白,还有器乐里的伴奏、开场,以及过场音乐。
二、民间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1.可直接引用民间音乐创作现代音乐。在中国乐歌的初始创作时期,音乐家们已熟练地应用民间音乐现有的曲调进行填词并组成歌曲于学校进行教授和传唱。例如,近代歌舞之父黎锦辉在编排歌舞剧《春天的快乐》中就借鉴了民间音乐的曲调并进行填词。由于该歌舞剧所填之词爽朗上口、亲切又符合时代气息,在当时受到人们群众的热烈追捧。黎锦辉非常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曾尝试着用传统曲调配上文言歌词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在黎先生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歌舞剧《春天的快乐》的主题歌是《桃李争春》,此歌引用了古典和民间的现有曲调并进行改编,成为当时全国最流行和口碑载道的曲。还有部分现代音乐改編或者引用传统器乐曲、民间乐曲进行创作,有很多成功的作品。例如,贺绿汀改编的小型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民间音乐引入现代音乐创作需注意两点:一是音乐家要能了解调式风格的特点,以此作为和声风格的基调;二是巧妙地融和现有民间音乐的客观和个人的主观情感。
2.传承和创新了民间音乐的传统文化。完美地传承和创新了民间音乐的精髓音乐家代表人物有华彦钧(阿炳),其音乐作品《二泉映月》最具代表性。但是阿炳的另一代表作《大浪淘沙》作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由阿炳在琵琶上弹奏而成。《大浪淘沙》此乐曲的第一段旋律和广东音乐《三潭印月》乐曲的曲首的旋律拥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据其好友推断《大浪淘沙》此乐曲很可能是华彦钧本人曾经听过《三潭印月》并进行改编而创作出来的。《大浪淘沙》此乐曲的特点是,巧妙地利用了锣鼓拍击的节奏,在慢板锣鼓敲打过程中形成顿挫波折、气势昂扬的旋律,与苏轼所作《念奴娇》中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磅礴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此同时,此乐曲重复运用长轮还形成了紧凑起伏的音感,体现出了对现实黑暗的无奈与控诉。而在推挽、滑音的运用上,与当时年代不同,阿炳以强劲有力的演奏手法和大幅度、效果突出的下滑音,避免了普通乐曲的哀怨气氛,反而极具声势。阿炳完美地传袭和继承了民间音乐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自我经历相融合,升华了民间音乐。
3.充分吸取民族调式美学特征的精髓。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息息相关,对民间音乐所传承的调式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调式是人类经过漫长的音乐实践所形成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历经不同的历史年代,在不同的民族领域,不同的地理空间,都会形成不同风味的调式。不同的调式受音阶的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和音律等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韵味的表现力。而调式融合其他的表现手法赋予了音乐以灵性和不同的表现风格。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就充分地吸取了民族调式美学特征的精髓并加以创新,在此曲的曲调上难以发现完好的原有的曲调,但其融合了广大人们群众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审美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曲调,是现代音乐和民间音乐相互结合的结晶。
三、结语
民间音乐经过漫长的历史的洗礼,对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意义。我国音乐的创作仍需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并通过掌握民族音乐美学的精髓,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莉.浅谈民间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J].教师,2012,(34):128.
[2]张艳红.民族民间音乐及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9,(16):151-152.
[3]王婷婷,丁运成.民间音乐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6,(0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