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少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人才吸引政策,“零门槛”落户、购租房优惠等成政策“标配”。“橄榄枝”政策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仍有不少人逃回北上广。对于这一现象,专家认为,城市的宜居、产业生态的成熟、文化的包容是更重要因素,说到底还是看综合吸引力。
今年7月,成都推出“蓉漂”计划,提出“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就可落户。
住房方面,今年7月,武汉、成都、长沙、合肥、南昌等5省会城市联合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完善大学毕业生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成都新都区近日出台24条人才新政也提出,将推行青年人才公屋,对落户新都区且在新都区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住房困难的未婚青年和青年家庭提供过渡性居住。
除送户口、房子外,不少城市直接拿出现金补贴。南京市7月1日实施人才安居办法,本科毕业在宁就业大学生(25岁以下),可享受每月600-1000元租赁补贴,或申請30平方米公租房。
对新落户工作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长沙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首次购房可分别获得6万元、3万元补贴。
对于“抢人战”,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认为,二线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有关,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所以成为城市“必争之地”。
虽然二线城市相继抛出“橄榄枝”,但仍然有不少人坚守一线城市,逃离北上广的人群中,不乏逃回北上广者。
“城市的宜居、产业生态的成熟、文化的包容是更重要的因素,住房、落户、补贴,这些单一指标的吸引方式,会引起关注但不一定非常奏效,说到底还是看综合吸引力的比拼。”刘彦平说。
该研究室副研究员李超认为,二线城市如果希望长期持续吸引人才,除给予户口、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好产业发展,扩大经济体量;二是排除制度性因素的干扰。
“为什么很多人又逃回北上广?就是因为其他城市存在办事难、工作环境不好等因素。二线城市要做好制度建设,让人才更舒心地定居。”李超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