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洋
离婚后,夫妻双方都需要放下不必要的自尊,共同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抚养方法,而非对自己最便捷的。
研究表明,当离异的父母双方都保持着高度合作、互相尊重的理智想法时,共同抚养才能有效进行,而父母的这些品质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家庭变故。
想在离婚后将共同抚养进行到底,已经变成前任的父母们,你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小问题:
1. 别说前任的坏话
你在前任背后说的坏话都会被孩子内化,而孩子依旧把你的前任视为父母,视为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你的坏话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对父母的看法发生崩裂,造成他对外界以及亲密关系的不信任感。即使你对前任很生气,但你的孩子却依然深爱着他,所以请在孩子面前管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2.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礼物,不是奖品
离婚会给成年人造成一种情感上的“隧道效应”,即离婚后的父母只看得见自己身处狭长隧道里的黑暗与恐怖,却忽视了隧道前方的小小光点—他们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伤害和需求上,却忘记了还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
实际上,处于离婚或分居状态的父母,经常会出于恐惧与不安来争夺抚养权。但这种争夺充满了情绪,只会让孩子左右为难。对于共同抚养孩子的离异父母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记住,跟孩子相处的时光不是你争我抢的奖品,更不是赏赐给孩子的彩头,而是值得珍惜的礼物。
3. 不妨将共同抚养当作“商业安排”
不妨试试把共同抚养当作一次商业安排,精细计划、理智实施。在安排抚养日程时,父母双方都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孩子的年龄与性格、各自的家庭计划、父母双方的职业生涯、孩子当时所需的课业及课外活动、与上一辈的居住距离等。孩子年幼时,可以实行“2-2-3”计划,周一周二跟妈妈,周三周四跟爸爸,周五周六周日回到妈妈家;等稍大一点儿时,可以实行“星期计划”,上周跟爸爸,这周跟妈妈;上学之后,可以实行“月月计划”,即在父母家轮流住一个月。
来自洛杉矶的知名离婚律师劳拉·沃瑟指出,在她接手过的数千个离婚后共同抚养的案例中,对于孩子来说,频繁的家庭之间的过渡实际上是有益的。不必担心孩子会产生不安或怯意,其实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这种做法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满足感最大化的选择。
4. 善用工具,与前任一起“工作”
劳拉·沃瑟说:“要记住,孩子和你的前任在一起時,与跟你在一起时没有什么差别,你的孩子会全心全意爱着你的前任,你的前任也会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就冲这一点,你应该用更科学理智的方法与前任一起“工作”,做好沟通,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智能工具来“共享”抚养事项。手机上的谷歌日历、Calendars(日历应用软件)以及其他能搜到的软件,都可以成为你和前任“开诚布公”的交流窗口。私下的短信联系也许会让你的现任吃醋,但类似于“联合日历”“共享记事本”等绝对可以证明你与前任其实只是一对合作伙伴。
孩子的学校日程、疫苗接种记录、食物过敏记录、身高体重数值、课外班课程表、假期时间表……这些都可以记录在软件上,共享这些信息,你可以在孩子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也能见证他的成长,简直一举多得。
5. 根据孩子的喜好调整陪伴模式
孩子的意见也是共同抚养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对事物的偏好也会越来越明显。尤其到了青春期时,孩子会越来越有主见。这时你们便需要根据他的需求来调整陪伴模式。如果孩子更喜欢与爸爸一起打壁球或是玩儿竞赛游戏,妈妈便可以每星期多给出一天时间让孩子去爸爸家里;如果孩子更喜欢跟妈妈一起阅读,享受妈妈安静又温柔的对待方式,那么爸爸就必须做出让步。“让你的孩子感觉到被倾听、被尊重,才是为他们的幸福做出的最好决定。” 劳拉·沃瑟强调说。
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制定抚养权的日期计划,这样他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课外活动和家庭时光。
美国各州法律通常把对子女的监护权分为3种情形:一方监护、他方监护以及共同监护。而在中国,抚养权归属父母一方,另一方只享有探视权。但在正常情况下,孩子是父母双方都无法割舍的宝贝,也需要父母共同滋养才能成长得更健康。所以,共同抚养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