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与设计系,安徽 桐城 231400)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张 倩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与设计系,安徽 桐城 231400)
运用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安庆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和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五所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和体育专业辅导员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研究,调查与分析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旨在为促进安徽高校体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安徽省;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这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全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压力愈发沉重.根据麦克斯第三方评价,近几年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体育教师、健身馆教练、销售等,残酷的低就业率促使体育专业毕业生更多地选择自主创业.本研究对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促进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以安庆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5所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2016级大学生和辅导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课程设置以及问卷设计等方面对多位专家进行了访谈.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EXCEL、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
对研究对象所反映出的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分析出发展趋势和走向.
1.2.4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安庆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体育院系2016级300名大学生和20名辅导员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研究,获悉5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情况,来分析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现状.
2.1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学生因素
2.1.1 影响创业课程学习的因素
由表1可见,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创业课程的关键,五所高校对于创业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都存在着不小的弊端.由图1可见,5所高校体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的了解甚少,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效果.
表1 影响创业课学习的因素统计(N=300)
图1 对国家创业政策及措施的了解程度
图2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2.1.2 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表2可见,5所高校体育专业有9.30%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非常积极,21.00%的学生态度积极,一般参与的占41.67%.调查反映出这5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是不容乐观的.
表2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态度情况调查(N=300)
2.1.3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由图2可以看出,27%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示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22%的大学生需要更大的实践平台和课程需求.这就说明,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进一步优化.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2 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创新创业教育优势
2.2.1 专业课程教学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图3 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优势调查
由图3可以看出,“竞争能力强”“身心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体育专业课程是以实践课为主,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大学生经常进行身体锻炼和比赛,促使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大学生而言,在市场竞争激烈、压力大的情况下,更好地进行自主创业.
2.2.2 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较强
在对辅导员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全部认为对院系开展创业教育、综合素质培养、解决就业问题非常必要,这将有利于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表3 辅导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N=20)
2.3 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创新创业教育劣势
2.3.1 学生文化素养较差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由表4可见,5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英语、计算机水平差”“技能单一”“综合能力弱”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劣势.在参加高考时,大部分体育专业的考生由于文化课成绩偏差,才报考体育专业,造成学生知识技术单一、文化课水平较差,这对高校培养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非常不利.
表4 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劣势统计(N=300)
2.3.2 创业资金短缺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资金是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短板.由表5可见,5所高校体育专业有71.67%的大学生均表示,创业资金来源需要父母支持.安徽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比较,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比较落后,创业项目再好,资金短缺是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表5 资金来源对创业影响的统计分析(N=300)
2.3.3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由表6可见,5所高校的体育专业院系,开设的专业虽不相同,但在目标定位上却基本一致,没有一所高校体育院系培养体育创业型人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残酷的低就业率表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迫切需要能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率的、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表6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查表(N=20)
2.3.4 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由图2和表7可以看出,5所高校体育院系没有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辅导员兼任.高校辅导员平时工作繁琐且复杂,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暇顾及自身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迫切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来改变现状.这与我国对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滞后有很大关系.
表7 创业教育师资情况调查表(N=20)
2.3.5 创业课程设置欠缺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由表8可以看出,5所高校均开设创业理论课和创业实践课,仅有2名辅导员表示高校开设了体育经济管理学和体育市场营销学等体育专业创业相关的实用课程,说明安徽省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忽略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相关创业理论知识.
表8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创业基地调查表(N=20)
2.3.6 实践基地不足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体育院系由于受到专业限制,创业实训基地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创业实践课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专家访谈得知,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仅仅利用各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一些实训,大部分孵化基地的建设与体育专业关联性甚少,无法满足开展诸如私教服务、野外拓展训练、体育场馆的运营等实践活动,严重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2.3.7 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由表9可以看出,没有一所体育院系创办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创业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的院系占80%,有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的院系仅为70%,没有一个管理机构,学分制和评估体系也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落实.我们在访谈调研中了解到,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上,均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且管理机制不健全,大部分都是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管理,院系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造成体育院系创新创业教育散乱,不成体系.
表9 创业教育管理情况调查(N=20)
3.1 拟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当今,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率低,且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就业与创业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道路,拟订具有新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据目前现状和形势发展需要,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过去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主创业,重点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和体育创业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应着重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使体育专业课程融入创业教育.高校体育专业课具有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和能力的独特优势,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融入创业教育,需要体育院系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在教学资源运用上与时俱进.
3.2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安徽省教育厅近几年大力支持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体育院系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不仅定期送教师出去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而且可以请专家到学校开设短期的创业教育报告会,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体育院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学习创业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地让体育专业课程融入创业教育.
3.3 完善管理机构
体育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是保证体育院系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各级管理分工作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能够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应单独设立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室,明确管理机制,形成从院系领导到教师、学干、学生都能共同维护的新机构,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3.4 “联合创业”创建创业实训基地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创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由于安徽省体育院系受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无法满足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院系与企业“联合创业”是创建创业实训基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企业负责资金和场馆,提供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与指导;院系负责人员和技术,有效地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1]步玉可.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毕业生创业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体育学院,2015.
[2]刘振忠.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4):32-35.
[3]杨玉.体育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6):61-63.
[4]王洪彪,冯琰,赵洪朋.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6):82-85.
[5]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6]李强,毛振明,王烨.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理性回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5):108-110.
[7]刘振忠,哈增红,王芳,等.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35.
[8]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理论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7(8):102-103.
[9]林周灵,谈姗姗,吴琼,等.创业梦想大学生面临三个艰难选择[N].北京日报,2010-11-10,第015版.
[责任编辑:徐明忠]
2017-03-23;
2017-03-27
2016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AHSKY2016D69)
张 倩(1986—),女,安徽桐城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研究.
G807
A
1672-3600(2017)12-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