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林, 张向葵, 谭 群
(1.宁波大学 心理学系, 浙江 宁波 315211;2.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受威胁情境下对社交线索的认知特点
张 林1, 张向葵2, 谭 群1
(1.宁波大学 心理学系, 浙江 宁波 315211;2.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本研究采用同中选异和模糊故事范式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受到威胁的情境下对社交线索的注意和解释特点。结果发现:(1)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存在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的特点,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存在注意维持的特点;(2)相比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而言,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模糊性社交情境更易于进行威胁性解释。这表明在自我受到威胁的情境下,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负性线索更容易表现出注意偏向和威胁性解释。
脆弱型高自尊;安全型高自尊;注意偏向;解释偏向
自尊是人格的核心要素,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传统观点认为,高自尊个体往往有更好的适应性*张向葵, 田录梅. 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高自尊的异质性及其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06, 26(3):20-34.。最近的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的行为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行为并非总具有积极意义*JOHNSON M. Relations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self-esteem measures and self-presentatio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2016,95:159-161.。这表明自尊不仅存在量的差异,也存在质的差异。有研究者针对此提出了高自尊异质性假设,即高自尊存在多种类型*BAUMEISTER F, SMART L, BODEN M.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6,103(1):5-33.。虽然目前高自尊异质性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心理健康、攻击行为、情绪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内在认知加工机制的探讨仍相对缺乏。而且,现有的理论和研究大多都只关注高自尊个体本身的行为特点,忽略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无法全面揭示高自尊异质性问题的成因。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在特定情境下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特点,以揭示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认知加工机制的差异,为深入探讨高自尊异质性现象的形成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实证依据。
目前有关高自尊异质性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较多集中于自尊的稳定性、内隐外显一致性和防御性等方面,对于权变性的关注相对较少。但个体自尊受所经历事件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即自尊权变)比自尊高低本身更能有效解释人们在情感或行为上产生的变化*王磊, 郑雪. 自尊权变性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及其研究展望[J]. 心理科学, 2006, 29(4): 1013-1015.,因此本研究将从自尊权变性的角度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特点。自尊权变性反映了个体自我价值感受成败影响的大小,这种变化在高自尊个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张林, 杨晓慧. 追求高自尊的获益与代价之争——自尊的权变性[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4): 91-95.。自尊权变性高的个体,其积极自我评价源自对外界高标准的满足,需要不断获得成功来维持自我评价,一旦失败则自尊水平会直线下降;自尊权变性低的个体具有一种架构良好的安全自尊,其自我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事件的具体结果,也不需要通过持续的成功来验证*王磊, 郑雪. 自尊权变性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及其研究展望[J]. 心理科学, 2006, 29(4): 1013-1015.。Kernis以权变性为标准把不稳定的、防御的、权变的高自尊和高外显低内隐自尊统称为脆弱型高自尊,将相对稳定的高自尊称为安全型高自尊*KERNIS H.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14(1): 1-26.。脆弱型高自尊反映了个体对自我价值的积极感觉,但他们是脆弱的,在威胁面前容易受伤,会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THOMAES S, BUSHMAN B J, STEGGE H, et al. Trumping shame by blasts of noise: narcissism, self-esteem, shame, and aggression in young adolescents [J]. Child development, 2008, 79(6): 1792-1801.*THOMAES S, STEGGE H, OLTHOF T. Externalizing shame responses in children: the role of fragile-positive self-esteem [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7, 25(4): 559-577.。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则是积极的、架构良好的和安全的,其心理调节能力较强,幸福感水平较高*KERNIS H.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14(1): 1-26.。那么,两类高自尊个体内在认知加工特点的不同是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情绪与行为特点等方面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吗?
已有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威胁性或贬低性等负性评价信息非常敏感*KERNIS H, LAKEY E, HEPPNER L. Secure versus fragile high self-esteem as a predictor of verbal defensiveness: converging findings across three different marker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8, 76(3): 477-512.,对攻击性线索存在解脱困难*张丽华, 施国春, 张一鸣. 脆弱型高自尊高中生攻击性线索注意偏向[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1): 36-41.,会把中性事件解释为自尊相关事件,存在对自我相关信息的积极回忆偏好*田录梅, 张向葵. 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24(2): 91-96.;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则不存在这种认知加工偏好,且不易受外界信息的威胁,较少采用防御性信息加工方式*潘益中, 许燕. 脆弱型高自尊在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J]. 心理科学, 2011, 34(1): 166-171.。从以往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两类高自尊个体在认知加工特点上的确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仅此尚不足以揭示脆弱型高自尊个体为何在自我概念受威胁后表现出较多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反应的深层心理机制。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复杂的,往往由不同阶段的加工活动构成,而各加工阶段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会影响个体的整体认知。根据特质一致性效应理论,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会有选择地注意、提取并建构事件,使其与自身内在的人格特质相吻合*HIPPEL W V, HAWKINS C, NARAYAN S. Personality and perceptual expertis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J].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4, 5(6): 401-406.。因此,要探讨不同自尊类型个体的认知加工差异,就必须对不同阶段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已有研究表明,高自尊的权变性是攻击性的重要预测因素*杨晓慧, 张林.高自尊的异质性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 24(2): 129-132.,而攻击者对威胁性刺激的认知加工偏向在其注意和解释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李小新, 郭永玉, 芈静, 等.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和测量: 生理和认知两种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10): 1608-1615.。注意偏向是对信息的早期认知加工,而解释偏向则反映后期的加工过程*MURIS P, FIELD A P. Distorted cognition and pathological anxie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Cognition & emotion, 2008, 22(3): 395-421.。Heinrichs等人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认为,社交焦虑个体在接受社交刺激后会对威胁性刺激表现出注意偏向,随后对其威胁性程度进行判断,在之后的加工阶段也更容易对社交情境表现出消极的解释*HEINRICHS N, HOFMANN S 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ocial phobia: a critical review[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 21(5): 751-770.。那么,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注意偏向和解释偏向,从而导致其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呢?为此,本研究将探讨两类高自尊个体在不同认知阶段的具体特点和加工差异:第一,在认知加工初期的注意阶段两者的加工特点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是表现在注意警觉成分上,还是表现在注意维持成分上。第二,在随后的意义选择和解释阶段两者的加工特点是否存在差异。
另外,也有研究发现,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自我评价对总体自尊的影响会受到自尊权变性的调节*王磊, 郑雪. 自尊权变性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及其研究展望[J]. 心理科学, 2006, 29(4): 1013-1015.。因此,在特定情境下考察不同权变性高自尊个体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自尊发挥作用最大之处是在经历消极事件之后,尤其是自我威胁(如失败)会增强自我服务偏好或自我保护动机*CAMPBELL W K, SEDIKIDES C. Self-threat magnifies the self-serving bias: a meta-analytic integration[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9, 3(1): 23-43.。而且研究表明,当自我受威胁时,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比安全型高自尊个体有更强的防御性*BODROŽA B. Validation of two conceptualizations of fragile self-esteem: contingent high self-esteem and incongruent high self-esteem [J]. Psihologija, 2014, 47(4): 373-391.、更多的消极情绪,以及状态性自尊水平的大幅下降*ZEIGLER-HILL V, BESSER A, KING K. Contingent self-esteem and anticipated reactions to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and achievement failure [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11, 30(10): 1069-1096.,表现出更多的敌对性,等等*ZEIGLER-HILL V. Fragile self-esteem and the interpersonal circumplex: are feelings of self-worth associated with interpersonal style ?[J]. Self & identity, 2011, 10(4): 509-536.。同时,相比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自我威胁情境下的脆弱型高自尊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即刻的羞愧情绪,并会进行外归因将这种羞愧转换为向外的高敌意*潘益中, 许燕. 脆弱型高自尊在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J]. 心理科学, 2011, 34(1): 166-171.。因此,有必要考察在自我受威胁情境下两种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特点。
基于此,本研究以自尊权变性为指标划分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自尊,通过两个研究考察在自我受威胁情境下,脆弱型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和对模糊性社交情境的解释特点。具体而言,研究1采用同中选异任务范式,以情绪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探讨脆弱型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比较两者在注意警觉和维持成分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2采用模糊故事范式,以模糊社交情境文本故事为刺激材料,探讨脆弱型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解释偏向的差异。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随机选取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筛选,最终得到有效被试491名(男生217名,女生274名),平均年龄为18.57岁(SD= 0.84)。根据被试自尊总分和自尊权变性得分进行筛选。首先筛选出自尊总分前27%作为高自尊组,进一步在高自尊组中按照自尊权变性得分再次进行筛选,将前27%的被试作为脆弱型高自尊组,得分后27%的作为安全型高自尊组,最终得到有效实验被试61名。其中,安全型高自尊组31名,脆弱型高自尊组30名,平均年龄为18.61岁(SD= 0.69)。脆弱型高自尊组的自尊得分(M=37.40,SD=2.06)与安全型高自尊组的自尊得分(M=37.12,SD=1.68)无显著差异(t(59) = 0.51,p= 0.61),其自尊权变性的得分(M=53.73,SD=3.22)显著高于安全型高自尊组(M=38.14,SD=5.34,t(59) = 12.05,p< 0.001,d= 3.58)。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完成实验。
2.实验工具和材料
(1)自尊。采用王孟成等人修订的中文版Rosenberg自尊量表*王孟成, 蔡炳光, 吴艳, 等.项目表述方法对中文Rosenberg自尊量表因子结构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10, 30(3): 63-68.,共计1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方式,l = “非常不符合”,4 =“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2)自尊权变性。采用杨晓慧和张林修订的中文版权变性自尊量表*杨晓慧, 张林. 高自尊的异质性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 24(2): 129-132.,共计15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方式,1 =“非常不符合”,5 =“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权变性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3)情绪面孔图片材料。选自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中的12张愤怒面孔、12张快乐面孔和12张中性面孔,兼顾性别平衡*龚栩, 黄宇霞, 王妍, 等.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的修订[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1): 40-46.。采用Photoshop 7.0软件制作含12张情绪面孔的面孔图片组。每个面孔图片组每行有4张情绪面孔,共3行。一共制作了7种类型共48组面孔图片组,一半用于注意警觉实验:6组是11张以中性面孔为背景和1张以愤怒面孔为靶刺激,6组是11张以中性面孔为背景和1张以快乐面孔为靶刺激,12组是12张全为中性面孔;另一半用于注意维持实验:6组是11张以愤怒面孔为背景和1张以中性面孔为靶刺激,6组是11张以快乐面孔为背景和1张以中性面孔为靶刺激,6组是12张全为愤怒面孔,6组是12张全为快乐面孔。
3.实验设计
根据表情的跳出启动(Pop-out)效应,个体在表情搜索过程中会对带有表情的面孔存在注意偏向*刘蓉晖, 王垒.表情的非对称搜索: 有关局部特征及情绪性的探索[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2): 310-317.。已有研究表明,从中性面孔(背景)中识别厌恶或快乐面孔(靶刺激)反映了个体对厌恶或快乐面孔(靶刺激)的注意敏感性(即注意警觉程度);而从厌恶或快乐面孔(背景)中识别中性面孔(靶刺激)反映了个体对厌恶或快乐面孔(背景)的注意维持或注意脱离困难程度*高鹏程, 黄敏儿. 高焦虑特质的注意偏向特点[J]. 心理学报, 2008, 40(3): 307-318.*张林, 刘燊, 谢文澜, 等. 成年期残疾个体对不同类型社交线索的注意偏向[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6): 80-89.。参考以往研究,本研究以中性面孔为背景,把对愤怒或快乐面孔的识别作为考察注意警觉的实验任务;以愤怒或快乐面孔为背景,把对中性面孔的识别作为考察注意维持的实验任务。
注意警觉实验采用2(高自尊类型:脆弱型高自尊、安全型高自尊)×2(实验条件:以中性面孔为背景对愤怒面孔的识别、以中性面孔为背景对快乐面孔的识别)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高自尊类型为组间变量,实验条件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从11张中性面孔中选出1张愤怒或快乐面孔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注意维持实验采用2(高自尊类型:脆弱型高自尊、安全型高自尊)×2(实验条件:以愤怒面孔为背景对中性面孔的识别、以快乐面孔为背景对中性面孔的识别)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高自尊类型为组间变量,实验条件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从11张愤怒或快乐面孔中选出1张中性面孔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4.实验程序
采用E-prime 2.0软件编写实验程序。首先采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被试进行一般状态情绪的基线水平测量。接着对被试进行自我威胁操纵,让被试完成20道瑞文高级推理测验题,并在答题结束后给予失败反馈——“非常遗憾!你在本次测验中的表现很不尽如人意。你的得分处于同类大学生的后20%的水平。”然后再对被试进行一般状态情绪的后测,最后再完成同中选异任务。同中选异任务包括3个block:block 1为练习阶段,包括14个trials,7种类型面孔组合图片在block内随机重复呈现两次;block 2和block 3均为正式实验,均包括48个trials,48组面孔组合图片在每个block内随机呈现。首先在屏幕中央出现一个1 000 ms的注视点,提醒被试集中注意力;随后注视点消失,屏幕中央随机呈现一张组合面孔图片,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快对图片做出按键反应,若面孔的表情完全相同按“P”键,否则按“Q”键。被试按键反应后,呈现一个800 ms的空屏,随后进入下一个trail。
5.数据处理
参照李海江等人的研究*李海江, 杨娟, 贾磊, 等. 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 心理学报, 2011, 43(8): 907-916.,删除被试按键反应错误的trials以及按键反应在平均反应时3个标准差以外的trials,被删除的trials少于总数的8%。另外,全中性面孔图片组、全快乐面孔图片组和全愤怒面孔图片组都只作为实验的填充材料,不进入统计分析。以往研究中正确率仅作为数据整理依据,不参与计算,因此本实验因变量为反应时。
(二)结果
1.自我威胁操纵的有效性检验
基于以往研究*胡心怡, 陈英和.高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 自尊和自我价值权变性的不同调节作用[J]. 心理学探新, 2016, 36(2): 164-170.,高自尊个体在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后会引发消极情绪的增加,因此本研究将个体受威胁后的情绪反应作为自我威胁操纵有效性的指标。采用邱林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个体受威胁后的情绪反应进行测量*邱林, 郑雪, 王雁飞.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 应用心理学, 2008, 14(3): 249-254.。对威胁情境操纵前后的积极和消极情绪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操纵后被试的消极情绪得分(M= 14.32,SD= 4.84)显著高于操纵前的消极情绪得分(M= 12.89,SD= 2.72,t(60) = 2.30,p< 0.05,d= 0.37),表明消极情绪显著增加;操纵后被试的积极情绪得分(M= 19.27,SD= 8.31)显著低于操纵前的积极情绪得分(M= 27.77,SD= 5.85,t(60)= -8.29,p< 0.001,d= -1.19),表明积极情绪显著减少。以上结果表明,被试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后积极情绪显著减少,消极情绪显著增加,实验操纵有效。
2.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警觉
3.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维持
图1 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随机选取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筛选,最终得到有效被试493名(男生209名,女生284名),平均年龄为19.37岁(SD= 1.87)。被试筛选标准同研究1,最终得到安全型高自尊组32名,脆弱型高自尊组30名;平均年龄为19.54岁(SD= 1.53)。脆弱型高自尊组的自尊得分(M= 37.08,SD= 1.78)与安全型高自尊组的自尊得分(M= 37.57,SD= 1.39)无显著差异(t(60) = 0.78,p= 0.44),其自尊权变性的得分(M= 58.17,SD= 3.16)显著高于安全型高自尊组(M= 34.29,SD= 6.92,t(60) = 10.99,p< 0.001,d= 4.46)。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完成实验。
2.实验工具和材料
被试的自尊水平、自尊权变性的测量工具同研究1。
采用模糊情境故事范式,以自编的模糊性社交情境故事作为解释偏向的实验材料*李涛, 冯菲. 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研究范式、特征及矫正[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2): 2196-2203.。根据对29名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访谈结果整理后发现,大学生社交情境主要涉及能力表现和人际关系两方面,筛选出26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交情境,其中13个涉及能力表现(如学业成绩、个人魅力等)、13个涉及人际关系。在每个社交事件呈现后,给被试提供积极、消极和中性3种不同类型的解释句子。被试选择消极解释计1分、中性解释计0分、积极解释计-1分,总分为威胁性解释偏向,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越倾向于对模糊情境做威胁性解释。在正式实验之前,由10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对材料的情绪效价进行评分,采用11点计分方式(-5~5,数值越大代表解释越积极,数值越小代表解释越消极;其中,-5 = “非常消极”,0 = “中性”,5 = “非常积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所有社交情境均为中性,平均效价评分处于[-1, 1]范围之内;每个情境的3种解释在情绪效价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01)。积极解释情绪效价评分均高于+3,消极解释评分均低于-3,中性解释评分均处于[-1, 1]范围之内。另外,该实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
3.实验设计
采用2(高自尊类型:脆弱型高自尊、安全型高自尊)×2(情境类型:能力表现、人际关系)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个体的自尊类型为组间变量,情境类型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对模糊社交情境威胁性解释偏向的得分。
4.实验程序
采用E-prime 2.0软件编写实验程序。被试先完成自我威胁启动任务和操纵有效性检测。接着,让被试完成26个模糊性社交情境故事解释测验,指导语为:“在接下来你将看到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26个情境。每个情境后有3个解释选项供你选择。测试结果仅供研究使用,请真实作答。”
(二)结果
1.自我威胁操纵的有效性检验
对于自我威胁操纵的有效性测量同研究1。所有被试在威胁操纵前后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的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操纵后被试消极情绪的得分(M= 16.81,SD= 6.01)显著高于操纵前被试消极情绪的得分(M= 14.08,SD= 3.24,t(61) = 2.68,p< 0.05,d= 0.57),表明消极情绪显著增加;操纵后被试积极情绪的得分(M= 22.15,SD= 8.28)显著低于操纵前被试积极情绪的得分(M= 27.23,SD= 6.36;t(61) = -4.19,p< 0.001,d= -0.69),表明积极情绪显著减少。说明自我威胁导致被试自我价值感下降,实验操纵有效。
2.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模糊性社交情境的解释偏向
图2 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模糊性社交情境的解释偏向
(一)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受威胁情境下对情绪性线索的注意偏向
研究1探讨了两类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受威胁情境下对情绪性面孔线索的注意特点。结果表明,在自我威胁情境下,两类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均存在注意偏向。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类需要较快地知觉危险信号并投入更多的注意,因此两类高自尊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加工偏向是适应性的表现,起到了信号警示的作用*张禹, 罗禹, 赵守盈, 等.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注意定向加速还是注意解除困难?[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7): 1129-1138.。进一步对注意偏向进行成分分析发现,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表现在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两个方面,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则只表现在注意维持上。根据Kernis等人的观点,相对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脆弱型高自尊个体的自我概念建构不稳定,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会受外界评价、微小的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威胁性信息非常敏感*KERNIS H, LAKEY E, HEPPNER L. Secure versus fragile high self-esteem as a predictor of verbal defensiveness: converging findings across three different marker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8, 76(3): 477-512.。一旦自我受到威胁,他们对威胁性信息的敏感度增强,愤怒面孔作为威胁性刺激迅速引起脆弱型高自尊个体的注意,这主要表现在注意警觉成分上。而两类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均有注意维持的特点,这可能是由于相对于中性刺激,两类高自尊个体都将注意聚焦于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上而难以解除,因为威胁性刺激会占用个体更多的注意资源*李小新, 郭永玉, 芈静, 等.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和测量: 生理和认知两种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14, 22(10): 1608-1615.。由此可见,脆弱型高自尊个体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的最大差异,在于自我受到威胁后他们是否能从社交情境中快速侦测出威胁性线索。
(二)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受威胁情境下对模糊性社交情境的解释偏向
研究2探讨了两类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对模糊性社交线索的解释特点。结果表明,在自我威胁情境下,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更易对模糊性社交情境进行威胁性解释。有研究发现,脆弱型高自尊与过多的自我卷入有关,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自我相关事件非常敏感并反应过度*RASMUSSEN M K, PIDGEON A M.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benefits of 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on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J]. Anxiety, stress & coping, 2011, 24(2): 227-233.。本研究中模糊性社交情境中均包含与自我相关的信息,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受到威胁的情境下对这些自我卷入度较高的事件更倾向于做出威胁性解释。另外,有研究表明,当自我受到威胁时,脆弱型高自尊个体会产生强烈的羞愧情绪。他们会通过外归因将这种羞愧情绪转换为向外的敌意,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则没有这种表现*潘益中, 许燕. 脆弱型高自尊在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J]. 心理科学, 2011, 34(1): 166-171.。因此,相对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而言,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可能更倾向于将自我受到威胁后产生的消极情绪转换为敌意性归因,从而会促使其对模糊性社交线索进行威胁性解释,进而诱发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此外,相比于人际关系情境,高自尊个体更容易对能力相关的社会情境线索做出威胁性解释。这是因为本研究采用智力测验来对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进行威胁操纵,因而更容易让被试对能力相关的社交线索做出威胁性的解释。也就是说,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在能力评价情境中可能更容易做出敌意性反应和防御性攻击行为。因此,本研究认为,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社交线索过度的威胁性解释偏向可能是导致其自我受威胁后更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对社交线索的认知加工特点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以自尊权变性区分的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受威胁情境下的认知加工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认知加工早期的注意阶段,而且还表现在意义选择的解释阶段。具体表现为:在早期的注意加工阶段,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厌恶面孔的注意偏向表现为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对厌恶面孔的注意偏向只表现为注意维持;在意义选择的解释阶段,相比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更易对模糊性社交情境做出威胁性解释。
本研究从内在认知加工机制的角度揭示了高自尊异质性的形成原因。在自我威胁情境下,相比于正性社交刺激,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负性社交刺激更敏感,而且对于外界信息更容易做出消极的解释。而这种消极的注意和解释方式也会相互影响,从而加剧个体的负性认知,导致其消极情绪的升级,从而表现出过度的防御性行为*CROCKER J, WOLFE C T. 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J].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1, 108(3): 593-623.;也会导致其更易将他人的举动解释为排斥和拒绝,进而表现出嫉恨、敌视等过度反应*DOWNEY G, FELDMAN S I. Implications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fo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0(6): 1327-1343.。Kernis认为,脆弱型高自尊个体虽然有着积极的自我感受,但会容易受到自我威胁而使用各种自我保护或自我增强策略,以维持较高的自尊水平。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在内隐和外显上均表现出积极安全的自我价值感,即使是与自我相关的消极信息也难以威胁到其自尊,因此他们较少使用防御性信息加工方式*KERNIS H.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14(1): 1-26.。脆弱型高自尊个体表现出的对消极信息的高度敏感性虽然也会在短期内使其获益,因为受到消极反馈后的个体自尊水平会暂时下降,进而引发其产生消极情感,这种消极情感会作为一种警示激发个体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其能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张林, 杨晓慧. 追求高自尊的获益与代价之争——自尊的权变性[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4): 91-95.;但长期关注负性评价或对评价进行过度的负性解释,有可能会导致其通过一些自我损害性行为来减少自我意识,并逃离这种消极情绪。例如,高权变自尊者会更频繁地因外在压力而喝酒*NEIGHBORS C, LARIMER E M, GEISNER I M, et al. Feeling controlled and drinking motiv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ntingent self-esteem as a mediator [J]. Self & identity, 2004, 3(3): 207-224.。因此,相比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社交刺激的负性认知加工特点虽然会给其带来短期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必然会使其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自我受威胁后对社交线索的注意和解释特点。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探讨:第一,本研究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特点,仅仅从注意加工和解释偏差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且研究范式也只停留在行为学层面,后续的研究还需要从认知神经机制层面,采用神经生理学指标,更深入地揭示和分析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在出现高攻击、高防御反应时的大脑反应机制;第二,本研究仅探讨了自我威胁情境下脆弱型高自尊个体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差异,由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自我评价对总体自尊的影响会受到自尊权变性的调节*王磊, 郑雪. 自尊权变性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及其研究展望[J]. 心理科学, 2006, 29(4): 1013-1015.,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其他特定情境以及高自尊个体自身心理行为特点来全面揭示高自尊异质性问题的形成机制。
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
一是在自我受到威胁的情境下,两种类型高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均存在注意偏向,脆弱型高自尊个体表现为注意的警觉与维持,而安全型高自尊个体则仅表现为注意的维持。
二是在自我受到威胁的情境下,相比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而言,脆弱型高自尊个体对模糊性社交情境线索更易做出威胁性解释。
〔责任编辑:张秀红〕
Cognitiv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typesofhighself-esteemforsocialcueinself-threateningsituation
Zhang Lin1, Zhang Xiangkui2, Tan Qun1
(1.DepartmentofPsychology,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 2.SchoolofPsychologicalScienc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high self-esteem(HSE) for social cue in self-threatening situation including attentional and interpretive bias. The present research included two experiments:the odd-one-out search task and fuzzy story paradigm.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ed. (1) Different types of individuals of HS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tentional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Individuals of fragile HSE were more sensitive to angry faces than happy faces and they have attentional alarming and attentional maintenance . The attentive sensitivity of individuals of secure HSE has attentional maintenance on angry faces. (2) Different types of individuals of HS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ative characteristics. When suffering from ambiguous situation, individuals of fragile HSE tended to make more negative interpretations than individuals of secure HSE. In a word, in self-threatening situation, individuals of fragile HSE are more likely to show negative attentional bias and threatening interpretative bias.
fragile high self-esteem; secure high self-esteem; attentional bias; interpretive bias
10.16216/j.cnki.lsxbwk.201706007
2017-06-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残疾人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12BSH055)
张 林(1972- ),男,吉林汪清人,宁波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性发展研究;
张向葵(1958- ),女,黑龙江伊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自尊发展研究。
B848
A
1000-1751(2017)06-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