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洁 康聪丽 党宏义 陈存虎 岳秀利
(1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大荔 715100;2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玉米大田应用试验
贺丽洁1康聪丽1党宏义1陈存虎1岳秀利2
(1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大荔 715100;2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大荔县洛南沙苑区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栽培玉米,作物成熟期提前,产量提高,但农作物收获后残膜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残膜的累积对大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对作物根系的深扎、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造成极大的影响,残留地膜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孔隙度也有显著影响,进而造成弱苗、死苗、倒伏和减产等问题。为解决农田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加快推进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大荔县的推广,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今年在地膜玉米上进行了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试验,从产品的使用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为生产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材料为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大荔1号、大荔2号和普通地膜(试验户常年使用地膜)。地膜规格均为1 200 mm×0.008 m×5 kg。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万糯2000。
试验共3个处理,顺序排列,处理1为大荔1号,处理2为大荔2号,处理3为普通地膜(CK)。每个处理占地9畦,畦宽1.3 m,长96 m,面积1 123.2 m2,折合约1.68亩,试验共占地5.5亩,种植密度为3 300株/亩。作物栽培和种植管理采用试验户种植习惯,地膜铺设采用人工铺膜。
试验地选择在官池镇九龙村四组党文英的地膜玉米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井水灌溉,前茬种植红萝卜,亩产量3 000 kg,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2017年2月24日播前整地,覆膜之前进行杂草的防治,避免试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杂草。3月3日播种完后,按照试验方案人工覆膜。3月17日开始出苗,4月7日放苗,4月18日封苗,整个生育期浇水4次,施肥2次,打药防治红蜘蛛、玉米螟等病虫害2次,5月26日开始抽天花,6月19日收获。试验过程中对地膜的保温保墒性能、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地膜表观降解情况、手撕拉力等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拍照,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作物,分别记录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指标,同时作物收获时对各小区产量进行测定。
大荔1号、大荔2号两种生物双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满足生长需要。从地膜铺设到玉米收获,玉米抗性、植株性状及经济性状、生育期与普通地膜玉米都没有明显差异。
对玉米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见表1、表2),各处理出苗时间基本一致,出苗率基本相当。5月23日和6月9日株高和叶片数调查可看出,处理1、处理2比处理3株高分别增加了1 cm、2 cm、6 cm、11 cm,叶片数增加了0.2个、0.3个、0.3个、0.4个。
表1 玉米苗期调查
表2 玉米植株形状调查
产量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比处理3亩产量增加138.6 kg和191.4 kg;处理2产量最高,增产率为11%。处理2在出苗、生育期调查、测产、保墒保温等方面都表现较好。
表3 玉米降解膜试验鲜食玉米产量
处理1和处理2于5月10日开始开裂降解,开裂口处地膜有点糟,弹性差。处理1开裂眼较处理2多,开裂眼大小1~3 cm,处理3没有开裂。5月23日调查,处理1开裂眼增多,开裂眼大小以10 cm居多,开裂眼最大为29 cm;处理2开裂眼较处理1少,开裂眼大小8~9 cm,处理3没有开裂。6月9日调查,由于气温升高,降解速度较快,处理1和处理2开裂孔增多,开裂口增大,开裂口周围地膜韧性减少。处理3发现部分开裂和破孔。6月19日收获后各处理采集两个1 m2地块的残留地膜,处理1的残留地膜最糟,韧性差,露于地表的几乎都降解,不好拣拾,被土覆盖的部分降解效果较差,手拉起一片很快就断。处理2较处理1地表剩余地膜稍多,但地膜手感韧性较差。处理3虽然开裂,但是捡拾残膜可感到韧性较好,被土覆盖的地膜可以大片揭起。各处理每平方残留量(见表4):处理1为7.5179 g,处理2为9.3865 g,处理3为10.0158 g,处理1和处理2较普通地膜每平方残留分别减少2.4979 g和0.6293 g,由此可见处理1降解效果最好。
表4 玉米收获后1 m2地膜残留量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大荔一号、大荔二号其透光性、保温效果、使用性能均与普通膜相当,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大荔一号地膜可以快速降解,且产量增加较显著,大荔一号双降解地膜可在大荔县玉米等作物上进行试验、示范。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且有利于下茬作物根系下扎,根茎类作物商品率提高,是解决当前残膜对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技术,目前影响双降解膜在大荔县示范推广的不利因素是价格比普通地膜1 t高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