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产权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影响因素

2017-11-24 21:42:52宋立虎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学经营权产权

宋立虎

从社会学产权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影响因素

宋立虎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下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但是当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运行并不顺畅,对土地的产出效率和农业专业化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从社会学产权的角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土地流转的良好运转提供有效的借鉴。

社会学 产权 土地流转 影响因素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产权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说,国内外对于产权的研究都强调应该嵌入社会、政治、文化整体加以考虑,受到社会的制约。产权不应只包含经济一方面,它还涉及到法律、国家、文化等多个社会领域。

以往学者认为产权是人自身所拥有的一种权利,并涉及三个方面:控制权、收益权、处分权。并且具有排他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以为产权应具有五个维度:一是产权的客体,有形之物或无形之物构成了财产社会性;二是产权的主体,个人还是组织,男性还是女性,不同时期都存在不同;三是产权的控制,例如当下国家对于土地的所有权控制,和农民对于土地经营权的拥有;四是产权的保障措施,是通过国家法律强制还是道德的规范;五是产权的让渡方式,主要是指财产的继承方式不同。上述五个维度都是受一定的历史、国家、法律、政治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环境所制约,所以对某物或者某种权利的产权进行分析,要结合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国家要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从国家已有法律来看,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其实质是国家对土地的控制。《物权法》规定,土地经营权者对所承包的土地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中央2001年18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户,土地流转要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明文规定:“土地流转必须遵循自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迫或阻碍土地流转的运行”,但是国家对于土地所有权主体没有明确,使得土地经营者之间关系不稳定,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行

还有国家要素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迫于政治压力,地方政府会不遗余力的完成上级的任务。所以当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目标不一致时,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中央的指标,就会假借中央政策,偏离当地实际情况。甚至为了完成指标侵犯农民的权利。

(二)地方性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我国乡村家族主义传统影响至今,使得乡村缺乏个体主义存在的空间。因此,在家族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宗族土地观念,都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运行。此外,传统社会中对于田地的分配利用,与制度学派的产权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当国外产权制度进入到我国乡村,就必然会受到传统主义的制约。

由于集体产权主体模糊,所以土地经营权主要体现在社区成员权资格的获得。什么人具有成员权资格,深受宗族主义、社区派性等因素的影响。社区成员资格的派性,使得土地经营权不能成为交易的财产进入市场而自由转让,因此,这种转让不是市场机制下真正意义的资源流动,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行。

乡村权力网络也影响土地流转。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村委会和村干部拥有了比农民更大的土地控制权。但是当干部向营利型经纪人的方向转变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农户产生利益冲突,甚至危害农户利益。

(三)市场机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我国传统社会中,土地是宗族存在与延续的基础,因此,土地具有社会意义。但无论是经济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乡村社会都限制土地交易和土地市场化。集体化按人口均分经营权,其实质是也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这无疑会对土地流转产生阻碍。

市场机制还受到地区实际状况的影响。在东部,由于其商业传统及市场中心的地位,土地流转相对发达;远离经济中心地区,社区主义传统强势的地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受限。市场机制完善地区,土地流转运行较好,合同效力大。在宗族主义较强的地区,土地流转一般在村内实现,如果进行大规模流转,则必须由政府部门推动。

三、土地流转中所涉及的产权逻辑

通过对以上所述影响土地流转的社会因素分析土地流转所涉及的产权逻辑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地经营权具有物权特征的历史性,土地经营权能够成为流转的主体,是国家意识形态性和控制力的体现,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权利主体的模糊性。国家法律并未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具体构成,这非正式制度更大的解释的空间;权利分割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权利实现的双重性。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来实现权利的保护,社会关系与社区意识对实现权利也具有保障作用;让渡权利方式多样性,以及价格机制的多样性。市场是土地流转的主要运行方式,但是地方渠道也能实现土地的流转。

四、结语

在中国社会,土地流转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它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从社会学产权角度对土地流转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它所蕴含的产权逻辑,可以更好地为土地流转运行提供良好的借鉴。

[1]刘小英,柴志敏,李富忠.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0(3):68~70.

[2]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3]麻昌华,汪安亚.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3.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学经营权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44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科学与社会(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4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9
土地经营权入股您怎么看?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河北遥感(2015年2期)2015-07-18 11:11:14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11
共有产权房操作难度大
法人(2014年5期)2014-02-27 10: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