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昔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郭春林
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脱贫攻坚
□ 中共昔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郭春林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有退路的决战。近年来,昔阳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汇全县之力、聚各方之财、聚全民之智,落实责任、传导压力,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全面引领、人民群众全面参与的矢志脱贫攻坚良好局面。
1、压实责任强担当,凝心聚力促脱贫。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突出责任担当,采取严的标准、实的举措,自觉做到守土有责、以上率下。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脱贫攻坚领导组、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县脱贫攻坚考核领导组,出台了《昔阳县脱贫攻坚系列考核办法》,把脱贫攻坚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任挂钩、与干部管理问责挂钩。推行了“三帮五抓”脱贫机制,“三帮”:即:党员干部帮扶、能人帮扶、企业帮扶;“五抓”:即抓政策宣传、抓思想引导、抓劳务输出、抓产业发展、抓项目引进。推行了“五个一”工作流程,即:一人一张明白卡、一户一本明白册、一村一册扶贫志、一乡一个新机制、一县一本考核账,推动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精准脱贫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
2、强组织筑堡垒,党建引领促脱贫。打造了一批引领脱贫攻坚的基层堡垒先进典型。推行了“百村示范”党建工程,在全县农村择优选择确定了100个党建基础相对较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创建目标,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将他们打造成为班子强、队伍硬、阵地好、载体好、机制好、业绩好等各具特色、可看可学的基层党建标杆品牌。升级改造了一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筹资300万元对4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一批标准高、功能齐、运行规范、特色鲜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施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破零”工程。即:对没有经济来源的村,政府拿出4000平米集体门店,建设了40多个公益大棚,由县里统一出租,统一经营,收益归500人以上村和没有经济来源的120个村集体所有;对有经济积累的村,积极鼓励他们在县城购买门店,坐收租金,保证一次投入,终身受益;对有土地资源的村,将土地承包给企业和大户,走土地流转的路子,让村集体旱涝保收;对有旅游资源的村,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年底村里有收入,村民可分红。通过推行以上措施,有效盘活了村集体的资产资源,整合了扶贫资源。推行了“1+8”便民服务体系。在全县农村建设了以乡村便民服务站、幼儿园、大众食堂、大众澡堂、村民活动室、红白议事大厅、街心公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级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1+8”村级组织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改善了乡镇办公条件。统筹资金520万元,大力推进了乡镇“两集中一改善”,建设“五小工程”(食堂、澡堂、宿舍、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60项,新建改扩建面积15000余平米。持续整顿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按照10%的比例倒排,确定32个后进村,采取县级领导包联、科级干部带队、工作组驻村、台账式管理等办法,坚持一村一策。通过打出以上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进一步建强了村级党组织,有效助推了党建引领促脱贫水平的整体提升。
3、抓队伍提能力,精准扶贫显身手。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昔阳县委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各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锤炼干部的主战场,通过选优配强乡(镇)村两级组织党员干部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持。一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树立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以乡镇换届为契机,实施向基层本土本乡“老乡镇”倾斜政策,去年乡镇新选任的41名班子成员中,有32名从乡镇产生;27名新任乡镇正职(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政协联络组长)中,有22名从乡镇产生。二是选好村级组织带头人。大力鼓励企业老板、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能人回村任职。目前,全县共有102名在外“能人”回村任职。三是配强村级组织班子。精准选派了168名市县机关干部到“出生村”、“丈母娘村”或“婆家村”担任“第一书记”,将每人1万元工作经费和扶贫资金专项帮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突出抓好“三帮扶一提升”,即党员干部帮扶、能人帮扶、企业帮扶和能力提升。党员干部帮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为精准扶贫主力军的作用,实现全县单位、党员、干部包村包户全覆盖。一是县四套班子领导包村。22名四套班子领导把攻坚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承担好所包44个贫困村的具体脱贫任务,切实抓好脱贫攻坚进度安排、资金使用、资源调配和整体推进工作。二是第一书记包村。市、县派驻的第一书记,重点帮助所在村开展强化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智力水平等工作。三是机关单位包村。87个包村机关单位积极调动各方面帮扶资源,帮助贫困村定规划、培产业、打基础、强班子、促发展。四是乡村干部包户。乡村两级干部在精准完成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做好强农惠农政策、帮扶措施落实,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五是有能力党员结对帮扶。党员与贫困群众“一对一”帮扶,在思想上、生活上、生产上给予关怀帮助。能人帮扶:吸引致富能手、产业大户、技术团队等带头人,带出一批技术骨干,送出一批产业工人,创立一批打工品牌,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一是生产经营大户帮扶。发动生产经营大户,特别是示范合作社带头人、产业致富能手,将贫困户纳入其产业发展序列,带动中老年群众、留守妇女增收。二是能工巧匠帮扶。精选一批建筑、维修、运输、烹饪等方面懂技术、能吃苦的实用技术人才,通过技能培训、业务延伸、信息拓宽等,组建一支专业化、标准化务工团队,打造和培育一批“昔阳特色”品牌的打工产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三是在外能人帮扶。引导和鼓励在外的昔阳籍企业成功人士、个体经济经营者回村扶贫。发挥其在市场信息、人才技术、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拓宽致富门路,提高发展能力,帮贫困村脱贫致富。在劳务用工方面,创新劳动力转移方式方法,搭建昔阳县贫困人口信息大平台,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与市场、企业共享互动,促进社会扶贫资源和贫困需求有效对接。鼓励支持昔阳县内外实力型企业、物业公司等,通过产业延伸、转移等提供就业岗位、公益岗位。在项目合作方面,发挥企业在市场信息、人才技术、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保险”模式,带动贫困村走订单农业路子,发展加工基地、种养基地,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能力提升:将全县30多名学大寨时期成长起来的老支书、老村长塑造为典型,用他们的事例教育全县农村干部。以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百名党建联络员党建知识竞赛、听百名农村老党员讲故事、“习近平论党建”百幅书画展、百名书记讲党课和农村党建“百村示范”创建“五个百”活动和开展延安班、右玉班、温州班、苏州班、寿光班、清华班高端化、异地化大培训工作为抓手,认真践行“培训+教育+实践=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国家意识、党的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守土意识、融合意识和开放意识,带领群众始终听党话,一心跟党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大显身手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目前,全县包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三支队伍”5890名干部,走访群众20余万人次,撰写调研报告260余篇,民情日记1.5万余篇,为基层群众办理实事6.4万余件,新造耕地1.6万余亩,建设村级服务点26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200余起,为基层解决问题1.2万余个,圆满完成了6031户、13538人、50个整村退出的脱贫任务,顺利通过省政府和第三方的督查验收,并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省定贫困县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取得了良好效果。
1、建强基层组织是基础。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务必把基层组织建强,把基础工作做实做好。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要以严的标准、实的措施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以开展“百村示范创建”活动和不断完善乡(镇)村两级书记党建工程为抓手,加大力度抓基层、打基础,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建强战斗堡垒,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发挥党员作用是关键。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细胞”。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群雁”高飞要“头雁”领。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从思想、纪律、作风、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要将党员教育管理与基层群众教育培训、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拓“互联网+党员”、党支部(党员)微信群等教育管理新途径,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活动,并组织编撰《心声——昔阳县千名党员的心里话》党员教育本土教材,创建昔阳在外籍人才资源库,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将基层党员队伍培养成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和“主心骨”。
3、发动群众参与是核心。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造福群众。在实施党建扶贫工作中,要注重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既要注重走村入户送钱送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急需,更要注重帮助贫困户找“穷因”、拔“穷根”,理思路、谋出路,因户施策增强“造血”功能,注重外援动力与内生动力相融合,让贫困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4、完善制度机制是保障。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双推进必须要建立完善制度机制,用好用活制度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部门互动、优化配置资源、动用各方力量,为党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的相关会议精神和政策要求,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战略,研究制定《昔阳县“三帮五抓”精准帮扶机制实施意见》和《昔阳县脱贫攻坚系列考核办法》,建立双月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党建扶贫的帮扶指导、督查考评、述职问责等相关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员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压实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责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责编:郭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