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立志
骅骝得路慎于平
◎文/于立志
做人与从政须谨慎。谨慎是严谨周密,而不是谨小慎微;谨慎是深思熟虑,而不是优柔寡断。如不谨慎,会招来麻烦,办不成事。《诗·小雅·巷伯》就有“慎而言也”的告诫。老子说得好:“百事之成,必在慎之。”成都武侯祠有副对联值得我们深思:“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诸葛一生惟谨慎,这是诸葛亮的卓越过人之处。
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说,谨言慎行讲究的是刚柔并济,得势之时不为一己私利,飞扬跋扈;失势之时淡然自若,从容面对。“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想必是修行“谨言慎行”的最高境界。
言语不检往往是祸端之源。《尚书·说命》记载:言从口出,一旦不合乎礼仪,就会招致羞辱。《诗经》中有“有欺不可为”的警句。白玉破损了,可通过磨砺来修复;言语失当了,就无法补救了。《荀子正名》有言:“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作为党员干部,说话必须谨慎,充分考虑客观条件,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切忌信口开河。喋喋不休和轻举妄动是愚蠢的表示,会招来别人的反感。应将“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至理箴言铭记于心。
在一些场合,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尤其是比你强的、陌生的、有见解的人在座时,你说多了,往往会暴露自己的弱点和愚蠢。“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该多讲时大胆放言(不是夸夸其谈、指手画脚),不能少说,否则言犹未尽;该少讲的,不能多说,否则言多必失;该沉默,奉行沉默是金,三缄其口。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有道德者,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妄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虚言取薄,轻言取侮。有德行才学的人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领导接触多了,知道的一些事情,封口一定要紧,不能把领导不宜公开的言论、人际关系和生活琐事与别人去说,更不能领导之间传在话。应把慎言作为修炼德行、砥砺操守之要务。
作为党员干部,其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荣辱,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必须以言行举止体现出自身的“含金量”,体现出较高素质,让自己获得尊重和威仪。在公共场合,说话时要注意分寸;没有考虑周到的话,最好少说。有道是,一句话能让人笑起来,一句话也能让人骂起来。有的领导“官腔”太重,不大会说话,或说话不慎重,与工人农民谈话谈不下去、与大学生谈话谈不进去、与专家学者谈话谈不上去、与老同志谈话被顶了回去。更有甚者,有的领导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官腔很足,压人一筹,妄发言论,或任意否决,一副傲然不可一世的样子,对老百姓“很无礼”。诸如“你是准备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老百姓就是事儿多,是吃饱了撑的”……这些话语伤害了群众,有的还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党员干部履好职尽好责,要体现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从老百姓的思维角度去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要言之有礼,言之有情,言而有信,莫以“官大”而失言,莫以“官小”而乱言,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讲的不乱讲,别让群众感到厌烦。
党员干部须稳重,待人应谦和又庄重。当自己春风得意时,不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当自己取得骄人业绩时,也不必逢人便夸耀,生怕人家不知道。别人并不愿意看你张扬,不爱总听你得意之事,因为对方会认为你嘲笑他的无能,会处于尴尬之中。不合时宜地张扬、卖弄,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
谨言慎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作风,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智慧,标志着政治上的清醒和成熟。系统论讲了“蝴蝶效应”。安与危、胜与败、福与祸都可转化。“平流”隐藏险礁,胜利潜伏危机。朱熹所言:“真正大英雄人,都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党员干部应练就一套谨言慎行的本事。